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圈子,想说爱你有点难

(2008-12-29 15:28:16)
标签:

圈子

博客圈

大愚

杂谈

分类: 圈子

圈子,想说爱你有点难

——对新浪博客圈的看法与建议

/大愚

 

缘由

新浪博客圈,我们尚未获知它是否中国首创,但可以说是目前中国博客圈数量最多、参与博客圈人数最多、门类最为齐全、规模最大的博客圈子。新浪博客的辉煌,二大因素功不可没。一是名人明星效应,汲取了众多粉丝的捧场;二是博客圈,在新浪博客兴起时,圈子给众多草根博客有了交流、展示的网络空间。

自新浪圈子创立以来,在平台方面,一是提供了新浪圈子首页(http://q.sina.com.cn)和新浪博客圈首页(http://q.blog.sian.com.cn)这二个综合页面推荐圈子和圈子的精华博文,目前新浪圈子首页已经撤换,成了圈子分类的页面。二是升级了圈子版本,改进了页面、增强了功能,但是总体上还是满足不了圈子的发展需要。在管理方面,一是曾招募了一批圈子大类管理员,旨在加强圈子的管理和服务,但由于新浪本身的原因,仅二个多月就“夭折”了。二是在新浪博客圈广邀圈主和管理员组织“圈子伯乐”,为新浪博客圈首页提供圈子精华博文。目前,新浪为圈子保留的服务功能主要二个方面,一是继续通过新浪博客圈首页,推荐新浪圈子和圈子内的博文,包括发布一些圈子的活动,但一般博主似乎对它了解或关注较少,多为圈主、圈子管理员看看;二是通过新浪有关编辑开设的QQ “圈子官方群”和最新改建的“工作交流群”与圈主或圈子管理员沟通,先是解决圈子出现的“硬件”问题,现在也是以推荐圈子精华博文为主。但就目前加入这二个群的圈子来看,还不足200个。

在新浪圈子的发展中,我们不得不提及始于20066月的原“锐博客群管理论坛”,现为“草根名博群圈论坛”。二年多来这个值得称赞的“义工团队”坚持博客圈群的认证、推荐、服务工作。目前,尚存“草根名博群圈论坛”认证后的群博客20个,博客圈156个。“草根名博群圈论坛”主要工作是为认证的博客群圈在草根名博首页上推荐圈子内的优秀博文和优秀的圈群。这是目前新浪为圈子服务持续时间最长、结构最为稳定、工作最为正常的“机构”了。但它似乎还是局限在新浪论坛下“草根名博”的页面客服“机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新浪主要为博客圈提供一个硬件平台和组织一些渠道推荐圈子博文外,其他再无可供持续发展的举措。而新浪博客圈发展到今天应该说是遇到了瓶颈,对相当一部分圈主和圈友来说,圈子成了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鸡肋”。我们可以试析一下圈子的现状。根据笔者曾任社会民生类圈子大区管理员时对部分类别博客圈的统计,半数以上圈子是“休眠”、“半休眠”圈子,而连续一个月坚持每天加精的圈子在有些类别博客圈中不足10%。这也许是一个基本点。

 

问题

第一,良好运行的圈子占新浪圈子的总量来说是极少数。但这些圈子人气相对比较旺,精华文章推荐质量较高,圈子论坛的发帖、跟帖较为活跃,有些圈子还经常组织一些线下活动和服务,如圈友聚会、博文比赛、明星粉丝的活动等等。这些圈子有着明显的特征,或主题突出,或圈主、管理员的尽心尽职或个人魅力,或圈内沟通交流活跃,由此产生一批忠实的圈友。

第二,一般运行的圈子只是对博文和帖子加精,这是比较正常运行圈子中的大多数,而正是这些圈子的吸引力正在渐渐衰退。博主加入圈子的起始动因之一是通过圈子的平台能展示自己、结识博友。当博主发现,自己的优秀博文并不能通过圈子的平台上浪首、博首甚至是圈首,即使上了圈首留下的也是格式化加精留言外,并无有价值的评论或带来一定的阅读流量后,博主开始对圈子渐渐失去了信心。当博主再发现,结识博友实际上还是靠自己的访问、用有价值的、真诚的留言换来的,那么博主们就渐渐形成了自己一个“无形的圈子”。这时,有形的圈子只是一个“躯壳”。而对圈子来说,除了为圈友加精确实也无其他实质性的事情可做,搞些线上活动,圈子的页面并不能友好支持,要转移到活动页面,而活动页面操作也略显复杂。圈子也无经济来源提供活动的必要经费和奖品。

第三,相当一部分的圈子已经“休眠”或“半休眠”,这主要是圈主的兴趣、现实情况发生了变化而无意继续打理圈子。由于新浪在规则上除了转让圈主外没有对这类圈子更多的规范,圈主也不能像申请圈子那样在网上自助撤销圈子。使得这类圈子继续占据着资源、更误导了一些博主。

第四,圈子的页面尽管经过一次升级,但因为不能“与时俱进”,渐渐使人们对圈子首页产生了视觉疲劳。由于各个圈子的特性、圈主的考量不同,圈子页面可供圈主选择的余地也太小。譬如,有的圈主希望加精条目数多些,有的圈主希望能将加精栏目板块化使之更接近一个真正的“网页”,有的圈主希望能有更“圈性化”的栏目可供选择,有的圈主希望圈子首页也可有新浪广告分享。还有就是圈子对圈友没有系统化的管理功能,目前圈子只能对圈友进行管理员、资深、黑名单和剔除操作,限制了圈子对圈友的更多作为。譬如,圈子没有对圈友的通知功能,使得圈友无法及时了解圈子的动态。因为对成千上万乃至几万人的圈子来说,靠一个一个留言那是近似于天方夜谭了。再譬如,圈子无法了解圈友访问圈子的频度,使得圈子无法知晓并集聚自己的核心圈友,使有的圈友感觉我很关心圈子、但圈子从不关心我,而离圈子渐渐远去。

第五,新浪缺乏对圈子的有效引领、服务和管理。博客是个人行为,圈子是博客的“组织行为”。既然新浪开设了博客圈子,那么一般来说不应该放任“组织”于无序状态。目前仅靠一个博客圈的首页来引领这么多圈子的发展,显然是苍白无力的。靠一、二个QQ群来组织圈主,方法也是单一的。

第六,博客“职业写手”的出现也使得圈子作用的不断弱化。一批文采较好的博主经过一、二年的跌打滚爬渐渐脱颖而出,而进入新浪一些博客编辑的“法眼”。这些博主的博文经常能上博首甚至浪首,浏览量大增。由于新浪实施个人博客的广告分享计划,每篇上博首或浪首的博文有几万的浏览量,使得这些“职业写手”写博的月入也颇丰,一般少的也有千八百的、高的有四五千或更高。无论从时间精力还是经济角度来说,这些曾是圈子的中坚或管理员或圈主,都已经无法再为圈子尽职尽力了。坚守在圈子的圈主、管理员则继续是“义工”。

第七,由于一些圈主或管理员的责任心、公正性等原因,或圈子的一些“政策”未能被圈友理解,也使得一些圈子渐渐“矮化”。博客上也有见到圈主或管理员或圈友之间发表“声明”的、打“口水仗”的。

 

分析

笔者认为,目前圈子出现的种种问题,固然有圈主的责任,但主要还是新浪的问题。因为,假如认真玩游戏的人都不知道游戏该怎么玩下去了,那么问题就在游戏的设计者了。那么,新浪这个博客圈的设计者,是不是还有必要把博客圈这个游戏玩下去呢?笔者没有关于新浪的数据,只能做些推想。假设二个级别基本相当的门户网站,一个有博客、一个没有博客,哪个流量会多些?一个有庞大的博客群体,一个只有小规模的博客群体,哪个流量会多些?我想答案应该是前者。如何来吸引众人开博,新浪用的是“眼球效应”,用名人来吸引草根的眼球,用草根的人气来吸引名人的眼球。这点新浪是成功了。但是,这仅仅还是初级阶段。理论上说,社会名人是有限的,草根是无限的;追逐名人的草根是有限的,不随波逐流的草根是无限的。当走过初级阶段以后,更多草根在新浪博客继续着、并还有在新浪新开博的,名人的“眼球效应”已经下降了,人们更羡慕的是新浪博客的规模、更关注的将是博客的技术和博友间互动的有效性。未来,决定博客规模或有效规模的也许就是博客技术和博友间的有效互动了。因为,对众多的草根博客来说,开博的目的是通过博客这个“新媒体”获取资讯乃至吸取思想,同时传递自己拥有的资讯和自己的观点,对绝大多数的草根博客来说博文上浪首或博首是极小概率的事件。不论是吸取别人的还是传递自己的,人们需要的是互动,互动是博客的活力之源。显然,圈子现在是新浪众多草根博客互动的第一站。从目前来看,圈子还是博客互动的主要的载体形式。我们可以设想,假如新浪现在关闭了圈子,那么情况会是怎么样呢?反过来,新浪如果能培育出100个新浪名圈,情况又会是怎么样呢?

 

建议

如何培育圈子、发展圈子,笔者有以下建议。

第一,完善圈子的管理团队。管理团队可以分二个层次,一是新浪本身的专职人员,二是兼职人员。兼职人员按新浪曾经招募的大区管理员还不足以承担,应该按每个类别设置数人的管理团队。同时,要建立起圈主网络。

第二,健全圈子的规则。从申请、管理、解散包括强制解散圈子要有一套规则。譬如,申请圈子要实名制,一个博主原则上只能申请一个圈子,第一个圈子在一定的期限内管理好了,可以申请第二个圈子。新浪要为圈子制定一些基本管理规则。圈主可以在无人承接的情况下,解散圈子。新浪对“休眠”一定期限的圈子可以强制解散。

第三,丰富圈子的功能。圈子可以在功能上分等级。新开的圈子、管理一般的圈子提供简易的圈子模板,如现在的圈子模板甚至更简练些。有一定期限的圈子、管理好的圈子可以升级圈子模板,或提供更强大的功能选择,页面也可更丰富,直至圈首也可以类似博首的网页,以改变现在圈子几乎是千篇一律的面孔和功能。

第四,开放圈子广告分享计划。圈子广告收入规定一定比例为圈子活动、奖励经费,一定比例为圈主、管理员的酬金。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圈子管理层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也可以丰富圈子的活动内容,提高圈子的凝聚力。

第五,建立圈子自愿申请的星级认证制。可以借鉴“草根名博群圈论坛”对圈群的认证形式,为圈子提供星级认证,在圈子首页为认证后的圈子挂星,以增加圈子的荣誉感和美誉度,并作为新浪推荐圈子、鼓励圈子的主要依据。

第六,改进博客圈首页。扩大博首版面,改进博首分类,丰富博首内容,使博客圈首页更具阅读性、权威性。

第七,支持圈子活动。为圈子活动提供宣传上、技术上、实物上乃至经济上的支持。

第八,开通圈子与新浪的在线沟通管道。QQ是新浪外的即时交流工具,QQ群更多的是资讯分享的形式,并不适宜服务和管理。笔者就遇到一些圈主没有QQ号,甚至也不会去开QQ号。要提升新浪对圈子的服务功能,首先要让每个圈主能平等地通过人人能实现的方式与新浪圈子管理团队沟通,就是要让圈主、管理员能用最简便的方式,及时地、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诉求。利用在线页面的方式互动应该可以实现。

第九,加强圈子的推广力度。在新浪博客首页乃至新浪首页给优秀圈子一些推广机会。更多的在新浪博客首页乃至新浪首页从圈子地址引用博文,在新浪博客首页和其他频道首页从相关圈子中选择一些热点置顶。

第十,适当减少博客加入圈子的数量。现行博客加入100个圈子的上限过宽,这在客观上造成了许多圈子的“虚肿”。假如按每天有2小时可以浏览圈子的话,那么100个圈子平均下来只有1分多钟一个,这个时间可能连页面也没打开。而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人加入某些圈子以后就再没有“回去”过。

 

结语

我不是一个好博者,因为限于种种原因我写不出好的博文。但我自认为是一个比较尽心的圈主,二年多来我几乎用尽了自己的“零花时间”打理着中国时事评论圈。我也曾做了二个多月的新浪社会民生类博客圈大区管理员,在这二个多月中,我几乎访问了全部“所辖”的博客圈,并做了一些分析、比较。我对目前的圈子状况可能过于忧虑,但也是来源于我对中国时事评论圈无法突破的瓶颈的担忧。这篇博文是新浪一位圈子编辑征求我对圈子目前看法而成,只是一家之言。拿到博客上“晒晒”,以求得到关心圈子的博友指点。

这里,加了一句心里话作为标题:圈子,想说爱你有点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