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天
天不亮,我们就赶到沟口的长途汽车站排队买票,售票处已经站了五、六个人。
好不容易盼到售票窗口开始售票了,却被告知今天到成都的长途汽车票已在三天前售罄一空,仅可以买三、四天后的票。
“啊?那,怎样可以尽快到成都啊?我们有人受伤了?”我急切的问售票员。
“你们可以乘坐旅行社黄龙一日的车,在松潘下,那里有许多车子可以到成都。”
“旅行社!一日游!好贵。”这是我听到“旅游车”三个字的第一反应。宇说:“就坐到黄龙的旅游车吧,只要我们能早点出沟。”
旅游车此时就停在售票处前等待发车,上面已经坐了很多人。
二十多年来,我头一次坐旅行社的旅游车。过去只在电影(好像是《庐山恋》)、或某些风光影片中,看见过参加旅游的人,戴着统一的帽子、拎着一致的提袋,煞有介事地跟在打着旅行社旗子的导游后边。总以为坐旅游车的人都是港澳台同胞和万元户,因我们乃贫寒书生,更应该选择乘长途汽车。
坐上旅游车,才知道这种感觉比坐拖拉机好多了,高高的靠背,松软的座位,宽敞的窗口,看着蓝蓝的天,和公路上不时出现的牛群,心想以后挣钱了,一定带着父母参加旅行社的旅游,不再坐火车硬座和长途汽车了。
汽车从九寨沟出发,向松潘方向缓缓而行。这一带是藏族居住地区,一处处古老的木楼,一条条随风飘舞的经幡,一片片绿油油的青稞麦田,以及远处层叠起伏圣洁的皑皑雪山,仿佛在向旅游者诉说着那数不尽的古老传说。只是车旁经过的藏族小伙和姑娘们的热情招呼声,让您感到些时代的气息。*
这就是松潘吗?就是十多年前发生大地震的那个松潘?
记得在一九七六年夏天的某个傍晚,我和小朋友在向阳楼前听大人们扯闲话,妈妈回头对我说:“你这孩子,别蹬我的板凳啊。”
我莫名其妙地说:“我没有啊。”一会儿,就听到有人喊:“地动啦——”大家惊慌失措地奔跑。妈妈拉着我的手,向居住楼后面的打麦场上跑,等爸爸背着在家的外婆,和我们兄弟姐妹汇合时,我才知道地震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它可以让亲人失散,让我们失去平和的日子。
清醒地记得,当时爸爸手指城市的南面,告诉我们:“松潘就在秦岭的南面”。记忆中,南面的天际通红一片,楼后麦场上挤满了惊恐的人群,到处呼唤着失散亲人的名字,还有那个不眠之夜。
哦,思绪越来越远了,十几年了,没有想到我来到了松潘,看到了一片迷人的风景,而不是当时想像的贫瘠山沟和废墟山寨。在父亲心中,松潘又是怎样的样子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