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荫城古镇:我拿什么奉献给你

(2021-01-14 20:43:03)
标签:

荫城古镇

荫城小烧

张志花

分类: 故乡情节

这五六年来,在荫城古镇,张志花一直在做事,不停地做。从穿花云锦旗袍秀到葛覃公社的无公害种植。她说,我就是想做点事。甚都不干,等老,有甚意思呀。


我和她的初次见面在2014年仲冬。有一天晚上,我到复兴街大骨头餐馆吃三合面吧。入内一看,临街大玻璃窗户底下,有一桌,一帮荫城街的妇女一边吃菜,一边嘻嘻哈哈说笑,也不知道她们说些什么。三个女人就是一台戏,十几个女人闹哄到什么程度,你去想想吧。


那时,我刚来老家荫城四五个月,荫城街上四十岁以下的差不多都是陌生人。建国人头熟,上前打招呼。大概我属于一个生人,满座人都站了起来,七嘴八舌道,一块吃吧,一块吃吧。很热情。似乎是坐下来,但坐不住,如坐针毡,芒刺在背,最后还是走了。一桌之中,张志花最显眼,似乎是座中领袖,大家都听她招呼。仅是打了一个照面,事后建国作了介绍,今天想来那一天的情景,脑子里就是一幅热闹的场景,张志花的印象似乎都模糊了。



1  穿花云锦旗袍秀


2017年冬天,荫城古镇文旅项目启动,把荫城古镇民众内心深处积蓄已久的热情激发出来。都在说古镇,吵吵嚷嚷的,人人都在思想和古镇的联结关系,俨然都是古镇文旅项目打造中一个力量。热度极高,压过那年冬天凛冽的寒风。至今非常怀念那一年,尽管过去了,也就仅仅三年时间。


一天下午,铁器馆楼上来了两个女人,一高一低,领头的就是张志花。铁器馆楼上摆的几件老料新做的家具,竟然是收来的春凳改制的。这样,对桌坐下,也没有倒水,说起话来。双方都拘谨,但是来意显然说明白了。张志花她们组织了一支旗袍秀队伍,训练排演需要一个面积够大且有暖气的场地,踅摸来踅摸去,找到铁器馆了。


我当然乐成其事,荫城街民众文化情绪不敢凉水灌顶,于是乎满口答应下来。拒绝谁,也不敢拒绝荫城街的妇女们。数天后,一个傍晚,一大帮荫城街的妇女涌进铁器馆永兴久小院,叽叽喳喳,差点把屋瓦一片片都掀飞。


训练似乎很紧张。每天晚上都来,十点钟离去。她们来了,我就退下雄山堂看书。临走,张志花等人会打声招呼。走了呀。走吧。



某一天,张志花她们让我给旗袍队起了名字。我想想,说,就叫穿花云锦旗袍队吧。以后她们就用这个名字。在荫城这些年,我就爱起名字。公司名称、古玩店名称,还有人的名字,起了多少记不清楚了,总之不老少吧。


旗袍秀本身就是公益性的,请教师,买旗袍,购道具,却都是花钱的事。她们兴高采烈地做事,乐此不疲。有时候不可思议,看到这一切又都是真是的场景,以及事实,也就由不得你不相信。这大概和荫城经济发展状况和家庭条件相关。很多妇女很早就走出了家庭,在荫城这个小社会上展示自己。我不是妇女问题专家,如果能潜下心来,好好研究一下荫城妇女,也会是一个饶有兴致的课题。


2017年春节,我是在太原度过的。初八这一天,王士林从北京过来,在太原汾河边接上我回荫城,中午在长治吃饭,傍晚掌灯时分才回到古镇。那一天晚上,有小风,吹得凉飕飕。铁器馆门口,有红灯笼挂着,灯影摇曳,一帮“冰冻美人”穿着旗袍,撑着花伞,缓缓行走过来。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的张志花她们的秀袍队的阵势,倒是有些小感动。毛泽东上世纪二十年代搞农民运动,很重视妇女,今天想想,真是非常地有道理。荫城街的这一帮媳妇们,也真的不敢小觑。


荫城古镇:我拿什么奉献给你



以后整个两节期间,凡有活动之日,荫城古镇游客众多,挨挤不开。穿花云锦旗袍队就在荫城古镇的街巷中缓缓地行走,倒真是赚足了来古镇观光游客的眼球。满街的人都穿加厚衣服,尚且呵手顿足,而穿花云锦旗袍队却一身旗袍,缓缓行走。有人爱护,喊,快点跑吧。她们依然保持队形,不紧不慢地缓缓行进。人人惊讶,呜呀的,也不嫌冷,荫城街的这一帮娘们儿。听话听音,都是啧啧称赞声。


以后,穿花云锦旗袍队走出了荫城古镇。在长治县的各种文化活动场合上,都有她们的婀娜多姿的身影。在我倡导发起的《重走万里荫城铁器之路,寻访潞泽商帮传奇故事》活动中,她们在高平县建宁大街上、舞台上,用沉静娴雅的美妙步态,走出了荫城街妇女们的风采。满街的高平人争相观看穿花云锦旗袍秀,都在嚷嚷,荫城的旗袍队来了,快来瞧去哇。


穿花云锦旗袍队行进,一侧或者最后,好像就是张志花的站位。她不走步,不登台,不站前,不张不扬在花团锦簇的背后,却是这支小小的美丽部队的灵魂。



 淘水听莺亭


2018年荫城镇调产,张志花创办了葛覃合作社。我喜欢称呼为葛覃公社。近七十亩的大地,先是种植柴胡、党参之属的药材,后又栽种了一年核桃树,还有果树、樱树、竹子。不是亩数不够,就是天旱死苗,政府补贴的地款一分没有取到手。种植的麦子、小米、黏米,土豆、玉米等等,销售价格低,人工费用大,都是赔本赚吆喝。


葛覃地块是荫城上好的地,粮食长得好,灰灰菜、小荬菜之类的野菜长得也泼辣旺盛。一个妇女一天的工费五十元,雇佣三十个妇女拔一天草,就是一千五。问题是拔草哪里是一天的事?张志花就把家人亲戚都喊来,都得到地里出勤,参加劳动。大家叫苦不迭。荫城镇城镇化发展快,专心务农的人已经没有了。都是从地里走出来人,谁还想再返回去?志花哥说,你说说,你种地一年能挣多少钱吧,我给你,别种地了行不行?不行!


更要命的一件事,是为了地里干活的人遮阳,需要搭建一个凉蓬,而促掇张志花在荫城渡桥东的葛覃地块修筑一个凉亭,还名命为淘水听莺亭。算算账,花了十万多。亭子建好了,很多人都去瞧。我闲了没事了,也会一个人到亭子里站一站,看一看周遭四围有青山,有绿草,白云悠悠,清风扑面,闻得到花香,听得到大地的呼吸。自是可消万古愁思。


淘水听莺亭南面是青黛色的雄山,北面是断流的淘水。二百多年前,也就是清代乾隆时期,荫城有个诗人叫万国宁。他经常在淘水岸边转悠,圪踅来圪踅去,在这里寻找诗意。“日日村边曳杖行,林泉与我两关情”(《日日》),“风吹鸭绿水平池,娇音乍啭莺调舌”(《晓起寻春》)。《连日游雄山淘水意甚适然喜赋一绝》这样写道:“山堆翠色水拖蓝,倦客归来取次探。画稿诗材重领略,依稀风景似江南。”万国宁“足迹半天下”,南方经商时间长了,回到荫城看到可观处,俨然都是江南景色。


张志花修筑的淘水听莺亭,也源自于万国宁的一首诗:“载酒携柑晓渡河,画桥南畔听莺歌。枝头谱出阳春雪,不用推敲韵自和。”


荫城古镇:我拿什么奉献给你


对于万国宁的了解,我源自《潞安诗抄》的翻阅。《潞安诗抄》这部明清两季本土诗人的诗集,第七卷收录了万国宁154首诗。应该说《潞安诗抄》收录诗作之多排名,万国宁当为第一二。以此我们知道,在乾隆年间的荫城,曾经有一个以万国宁、张天宠、万远亭、王冰亭、平楷亭、罗从甘等为骨干的诗歌群落。他们和壶关冯文止、长子冯士翘、郭士彦等名士都有交接,且有游历诗歌唱和之作。万国宁和张天宠的诗,被安徽舒城选家收入《江淮百家》,当在江南也有一定影响。


我是学中文系的,对中国文学史熟悉。中国历代诗歌兴盛,有山水诗人,有田园诗人,有边塞诗人,然而却没有商旅诗人。我在荫城发现了万国宁之后,认真考证,确实存在一个商旅诗人群落。这大概也只有在荫城这个明清商贸市镇,才会有这样的文学景观吧?


志花修筑的淘水听莺亭,并不仅仅是修筑了一个亭子这样简单。荫城古镇有了淘水听莺亭,我们以此可以在荫城古镇找到千百年未曾断绝的风雅余韵,可以把搜寻的目光往前延展二百多年,认识一个荫城的故人万国宁,以及一个在上党地区诗歌史上独树一帜的商旅诗人群落。


以此上溯,我们可以找到荫城八百年前的“雄山三老”。元代兵部尚书李惟馨与朱元璋四辅官杜斅、户部尚书董成流连山水,诗歌唱和,成为荫城地界的绝代风流。


往事越千年,我们可以进入山西最早书院之一的雄山书院。天风浩荡,世事苍茫,一批批的学子走进自己的人生,深嵌在历史的褶皱当中。留下的名声,凝聚成一个今天的人们还在津津乐道的荫城古镇的名称。


甚至于通过荫城商家的门楣字匾可以看到,千百年来中国的《诗经》流布,是如何和荫城追逐什三之利的铁商们结缘。在他们口批铁货数量和价格的时候,却摇头晃脑,抑扬顿挫,吟唱出《诗经》古老而曼妙的风雅颂的谣曲。


荫城是中国明清时期的铁货集散中心。作为一个商贸市镇,它有繁盛的商贸,还有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风雅。当这一切都随风飘逝的时候,张志花修筑的淘水听莺亭,俨然成了一个文化符号,一个门槛,一条路径,以此进入荫城古镇历史文化的源深之处。



3  荫城小烧


2020年疫情。蛰伏一个春天的人们从家居中走上街头,惶恐中好像已经走过了一个世纪。夏季的到来,荫城古镇各家餐馆开始有序就餐。


张志花喜酒,喝酒但不沉湎。看见他人喝酒心痒,就想饮用数杯但往往被她的丈夫刘学智劝止。某一天,她和梁鹏飞等朋友在街头吃烧烤喝酒,这种外形似水内质如火的流质突然引发她有了感觉——做一款酒吧。叫个什么名字呢?荫城古镇有了铁府陈醋,就叫铁府小烧吧!


这一年张志花家里的事情有点多,先是老父亲去世,继之就是大儿子结婚典礼。人生的大悲大喜该来的都来,都在夏秋之间发生了。这些大事忙完之后,她说,她要做点自己的事情了。


初冬时节,我还在距离荫城古镇千里之外的南京。电话里说,她想做铁府小烧。我说,等等吧,等到荫城古镇文旅项目出现态势的时候再做。她说,为什么要等呀?我说,荫城古镇打造好了,可以带动小烧,而现在做酒,事倍而功半。她说,做吧,不要再等了。表面沉静的张志花,似乎不愿意无限期地等下去。


我说,在荫城古镇做任何事情,都要和文旅项目联系起来考虑问题。做一款酒,把荫城古镇的文化嵌入酒体当中,最终融合在荫城古镇的文化当中去。如果这款酒能够走出去,那么每一位喝到这款酒的人,都会记住天下荫城这个地方。这款酒应该像一只精灵,它能走多远,就能把荫城带到哪里。


返回荫城后,文案工作开始。我和张志花、梁鹏飞等人商量小烧的名称。铁府一词有点虚头巴脑,而荫城是实有地名,因为历史上的铁货,有着辽远阔大的文化版图,且现在出词量大。我说,还是荫城小烧吧。张志花说,行,就叫荫城小烧,明天就注册吧。


这几年荫城古镇文化能量不断聚集,要做的就是资源整合。熟悉荫城古镇历史文化,创作设计过荫城古镇logo的知名平面设计师平旭亮加盟,把荫城小烧一切繁琐的文案工作变得轻松自如


为荫城人做一款酒,做一款具有荫城古镇文化特质的酒,做一款高质低价的民众酒,做一款具有古道热肠的良心酒。成为张志花的一个愿心。从此,荫城小烧就像一只灵巧而迅疾的精灵在路上跑动起来。


荫城古镇:我拿什么奉献给你



到河北邯郸去,到山东郓城去。去酒源厂,去化验室。在酒瓶制作工厂,在包装箱印刷车间。打电话,发微信。品酒,斟酌。联系,邀请。传真,快递。注册、申请。张志花不断地说,要好,要快。


去山东订货,天气很冷,凌晨三点起床,中午不得休息,晚上十二点才返回荫城。一天奔波,连轴转,连男人们都精疲力竭,行走打飘,而张志花还得招呼同行,照顾大家。


包装箱厂家因环保检查停工,不得不再寻他家。郑州、太原,订货在两地选择。时间,时间,耽误的时间,还得再抢回来。不断地谈,谈价格,谈质量,谈效果。不断地计算,算成本、算费用,算毛利。谈来谈去,算来算去,把自己谈住了,把自己算住了,最后都归结到了良心里去了。


地缸发酵,纯酿酿造。厚重、醇和、回甘,绵远。真正的荫城味道。当荫城人喝到第一口荫城小烧的时候,唇齿濡润,味蕾欢动。荫城小烧流进深喉,一股温热焕发周身通泰。荫城小烧深入肚腹,回肠百转,自有一番滋味涌上心头。


来到荫城古镇游览的外地游客,品咂荫城小烧,成为了解和知晓荫城古镇历史文化的第一步。从荫城小烧的品尝开始,继而知道荫城十字街同兴园醩坊,从百业兴盛的市镇到明清中国专业化的铁货集散中心,从潞泽商帮的商贸传奇到晋商史和中国商贸史——至此五百年的晋商风云和千百代延续下来的中国传统文化之风扑面而来。


如果喝到荫城小烧的人能够品咂出这样的文化意味,荫城小烧也就喝出滋味来了。如果喝到荫城小烧的人能够品咂出张志花的良苦用心,荫城小烧也就喝出滋味来了。


荫城小烧已经成为荫城古镇的话题。很多的荫城人都在等待着荫城小烧。荫城小烧正在路上加快奔跑,春节之前飞临荫城街头,闪亮面市。


荫城古镇,我拿什么奉献给你?

穿花云锦旗袍秀,葛覃公社、淘水听莺亭,张志花一步步走过来,轻轻地说:

——还有荫城小烧!



二零二一年一月六日

草于荫城古镇雄山堂


荫城古镇:我拿什么奉献给你


YCXIAOSHAO

荫城小烧

荫城味道


荫城古镇:我拿什么奉献给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