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杨式85式和88式太极拳的困惑
(2015-08-03 01:02:50)
标签:
太极拳85式和88式健康 |
分类: 六醉太极 |
练习杨式85式和88式太极拳的困惑
蔡志远
85式和88式太极拳都是杨式太极拳,所不同的是前者属于杨式传统套路,后者是国家体委组织专家改进的套路,无论是招式,还是动作要求,除个别方面不同外,基本上没有本质差别。但是在练习那一套路更好的问题上,却存在分歧。喜欢传统的人认为85式才是正统,练习的效果会更好,而喜欢竞赛套路人认为88式毕竟是经过改进后的拳路,应该更科学规范。所以,弄得很多学习者有点迷惘,不知二式中选那一路主攻为好?我也有过这一困惑!结果是先学习了88式,在基本动作掌握后,又改学了85式,之后,还是回到了88式。到现在为止,我还经常在85式和88式之间傍徨。我认为:85式是杨式太极拳的经典,另外,还有不少杨澄甫的嫡传大师们演示的视频可供参考,如杨守中、董英杰、董虎臣、傅仲文、赵斌、杨振铎的演示,这对学习者而言,是极难能可贵的。而88式练习的好处是有不少得过大奖的运动员演示的视频可供参考,如王二平、陈斯坦、宗维洁、吴阿敏、曲志远的演示。如从欣赏角度看,85式经典大气,而88式则规整严谨。此外,有人对二式的具体不同也进行了整理:
1、85式要求实脚转体,88式是虚脚转体。2、85式实际要比88式多一动作,第11式左搂膝拗步88式中没有。3、88式的动作编排基本与85式相同,个别动作被一分为二。如:抱虎归山分为抱虎归山和斜揽雀尾;左右分脚分为左分脚和右分脚;高探马带穿掌分为高探马和左穿掌。4、个别动作名称叫法不一致,如:88式中的闪通背和倒卷肱在85式称为闪通臂和倒撵猴等。5、85式第32式转身蹬脚要求以脚跟为轴转体和第80式转身摆莲要求以双脚脚掌辗地转体有一定难度。6、85式的拳架较低,下盘开跨的要求更高。7、在单鞭、揽雀尾、抱虎归山、白蛇吐信等具体做法上也略有不同。
虽然有上述不同,两式在本质上又没有根本区别,都坚持“迈步如猫行,运动如抽丝,逢转必沉、立身中正、大松大柔,绵里藏针”等等。但是,学习者一般只会在二式中选择其一进行练习,不可能两式同时练习。我是先学习了24式简化太极拳,然后学32式和42式竞赛套路太极拳,在此基础上进而学88式太极拳的。由于24式、32式、42式和88式都是国家组织专家统一整理发布的套路,动作要求均有一脉相承之处,熟练掌握了24式、32式、42式练法后再练习88式,练起来会感到顺风顺水。后来,我对杨式的嫡传大师们的演示非常着迷,于是又学习起85式,当85式学了后,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会将85式的实脚转体等动作习惯带到24式、32式、42式中去,严重影响到上述三式的的动作规范性。为了不影响24式、32式、42式的练习效果,我最后还是忍痛重新练88式,但改回来又花费了好大一番功夫。通过这一折腾,我深深认识到“打拳容易改拳难”是至理名言。也似乎明白了运动员们为什么主要练习88式的原因,大概是担心练习85式会影响到竞赛套路的质量;他们毕竟是运动员,经常得参加比赛,所以更要看重竞赛套路。我学习太极拳,纯粹是为了养生,如没有学24式、32式、42式,我可能会选择主攻85式,但是学了24式、32式、42式,要放弃似乎有些可惜,所以从兼顾的角度考虑,还是选择主攻88式。回过头来,我又认为自己的折腾还是大有好处的,为什么呢?由于学习85式,使我对嫡传大师们演示的视频进行了系统学习,进一步加强了对杨式传统经典太极拳的理解。可以这样说,这些杨式传统经典大师的确是功夫极深,对太极拳的精髓掌握应该较获过大奖的运动员更好,特别是在意、气、神结合方面。
总之,无论是85式还是88式都是练习杨式太极拳的好选择,如考虑到不影响竞赛套路的学习,当然还是选择88式为好,如要专一练习杨式太极拳,那还是选择85式为好,毕竟该式是传统经典,可以使你掌握杨式太极拳中许多最本质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