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富二代农门起跑线生孩子穷二代穷三代断了腿的狼郭德纲韩寒杂谈 |
当我们把“生孩子”当成一种杯具
作者:断了腿的狼
自从盘古开天辟地,有了我们那些还在大地上爬行的祖先,我们就开始生死轮回的繁衍方式。有人死,又有人被生。于是有了今天的我们。“生孩子”完全是一种自然规律。可是曾几何时,有了那些所谓的“富二代”也有了所谓的“穷二代”,有人说了,我们不敢再生孩子了。这句违背自然的话是很多所谓“穷二代”所说。当“生孩子”百当成为一种杯具。那么这个社会也将是一个杯具。
有了“房奴”“车奴”后,忽然有人发现自己竟然是“孩奴”。这种把孩子当成一种与“房子车子”同等的物品观念,虽然有点不合事宜,却从经济负担的层面,体现了一种,扭曲的经济观点。因为养孩子,需要承担相当的经济责任。可是话说回来,每个人都可以没有车子房子,但是不能没有孩子。当然这种绝对没有孩子的观念,是不成立的。因为如果没有了孩子,也就预示着你们家族的灭亡。不可能有正常人会顶着断子绝孙的信念去生活。
据社会学家,徐安琪在2005年发表《孩子的经济成本》中确曾推算,家庭为一个0到30岁未婚子女的生养、教育甚至结婚、工作成本,平均支出将达49万元。另外,她在做过孩子的非经济成本的研究时发现,生养孩子承担的非经济成本比回报更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生育意愿。继而,人们不愿或推迟要孩子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在工作或事业上有更多发展”,当然也有人是因为“经济条件不太好”。而且,医技水平提高,让犹豫中的高龄产妇心理门槛不断推后。我不怎么相信砖家,只用以上的这些数据做个简单的说明。
为什么会有人不要孩子?答案很简单,因为他们是“穷二代”。他们害怕自己的孩子从出生的那天起,就输在起跑线上。因为他们没有经济能力让孩子读最好的学校,更没有能力让孩子读补习班,那些所谓的业余爱好,对于他们更是一种接近神话的嘲讽。所以在思想开放的今天,他们可以昧着良心说:我宁愿不要孩子。这种无奈不是无知,而一种血淋淋的宣泄。
前几天看到中国青年报有这么一个例子,在北京工作的网站编辑王文蕾今年28岁。一说起生孩子,她总是先算账:房子不够住、保姆太贵、幼儿园更贵……这或许不是王文蕾一个人的顾虑。7月30日,自命名为“来世不嫁穷男”的网友又在天涯上发帖:“已经生了‘穷三代’的‘穷二代’,你们对得起你们的孩子吗?”这个帖子引来三十多万次阅读,四千多人回复,其中不乏赞成之声。据说,她和丈夫是“因爱情而结合”的大学同学,丈夫月薪2500元且工作不稳定,还要做近20年的“房奴”,因此她认为,生孩子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与其让我的孩子一出生就输在起跑线上,我倒宁愿不让他来到这个世上。我们已经是‘穷二代’了,孩子成为‘穷三代’的可能性绝对在95%以上。”过去,她的一篇“我不想给月薪2500元的穷老公生孩子,我错了吗?”为题的帖子,对中国传统价值观和生育观近乎挑衅。然而,在谩骂、嘲讽和愤怒的情绪中,竟不乏支持之声。甚至直到发帖两个多月后,还几乎每天都有人回帖。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句民谣虽然诙谐,却说明了一个现实社会的生存法则。很久以前,有位领导人说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全名座右铭。于是,全中国广大的农村家长传出了: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壮志。“跳农门”一时间成为了很多农村父母的毕生心血,砸锅卖铁让孩子考大学读大学。这段时间,确实也出现了一帮子从农村走出来的栋梁之材。可是伴随着无限的扩招,和市场经济的进步,大学生已经成为这个社会的主流。一个报社的朋友和我开玩笑说:忽然有一天,在俺们西安的天上掉下来一块陨石,砸死了10个人,竟然9个都是大学生,5个本科,4个大专还有一个留过学。这当然只是开玩笑。但是却说明了一个问题,“跳农门”已经完全过期。年前的某大学女研究生,因为学校不允许母亲在学校留宿,而自己硕士的学历,却不能给年老的母亲一个遮风挡雨的家而自缢。这是一个时代的杯具。
总的来讲,并不是这些所谓的“穷二代”不想有属于自己的孩子,而是不敢,因为他们的社会经济地位预示着他们的孩子将是一个杯具。对于国度,对于社会,对于制度,我们无能为力。当社会的贫富差距不停的扩大,那么那些“穷二代”谁还会冒着风险生孩子?这是一种时代的杯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