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植入广告并不是冯小刚的错
(2010-07-14 22:43:53)
标签:
唐山大地震植入式广告非诚勿扰电影营销冯小刚中国断了腿的狼娱乐 |
《唐山大地震》植入广告并不是冯小刚的错
在遭受非议的虎年春晚,已经率先验证了这个市场,超过3亿元的植入广告收入让春晚在声讨中仍然没有“认错”表现,公然发表声明称:植入广告没错,明年的晚会将继续沿用这种广告形式。
定于7月22日上映的冯小刚新片《唐山大地震》,此前在各地举行院线经理看片时,获得一致好评,近日在唐山当地举行大规模看片活动时,影片的高质量也受到了当地市民及媒体的广泛认可。
其实,在影片中植入广告一直是冯小刚电影的惯例,去年拍摄《非诚勿扰》时植入广告达5000余万元,而《唐山大地震》,植入的广告更是超过以往。可是大家认为,《唐山大地震》应该是一部很正规的电影,所以对植入广告产生了强烈质疑?
在《唐山大地震》中,随处可见某名车、某银行、某保险公司、某运动品牌服饰的广告。其中某品牌酒及某保险公司的植入广告在出现时引发观众笑场。特别是片中李晨饰演的弟弟所开的旅行社带领游客遭遇地震时,游客问投保了什么保险,李晨大声回答”××人寿!“,这处植入广告被媒体记者指为”痕迹太重、令人发指“。《唐山大地震》虽然是灾难片,但片中仍不乏植入广告。比如徐帆和儿子儿媳一起吃火锅时喝的酒是“剑南春”,该品牌在片中还有另外两次“出镜”机会,都比较显眼,不少观众原本沉浸在悲伤氛围中,但看到品牌时也不免一笑。此外,李晨外出闯荡回唐山后,穿的是Kappa羽绒服,开的是宝马轿车。而养母陈瑾临终前给女儿张静初留下了一个存折,镜头也给了工商银行的特写。植入式广告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正常的现象,但在这部题材如此沉重的影片中刻意出现,还是有些不妥。
针对植入广告引起的种种质疑,在昨日接受采访时,冯小刚不无傲气地回应:”大家都抢的电影才有广告植入,不是每部电影都能吸引这么多的广告。“对于片中两处过于明显的广告,冯小刚说:”植入广告是长期存在的,重要的不是有没有植入广告,而是广告怎么和剧情更好地接合。比如酒的广告,那是个老牌子,剧中人物得喝酒吧,这是很自然的。我觉得我的广告接合得天衣无缝。“然而,对于保险公司这一处广告,冯小刚亦坦言相告:”该保险公司为出品方华谊兄弟的战略合作伙伴。“换言之,植入是必须的。同时,冯小刚也解释道:”其实,我已经拒绝了很多广告商。中国电影的产业链回收非常薄弱,在好莱坞回收的方式有很多种,但在中国只有票房和植入广告。而且票房也存在着盗版的冲击和某些影院的瞒报等现象带来的损失。“冯小刚回忆:”拍摄《天下无贼》的时候,DVD可以卖1000多万,而现在拍一部电影DVD只能卖将近100万。“言外之意,植入广告的增多,也是电影成本回收的必然之举。
近几年,中国电影营销日趋成熟,电影植入广告已屡见不鲜,像《非诚勿扰》、《杜拉拉升职记》等都市片更是凭借植入广告节省了很大成本。但可惜的是,国产片植入广告明显在起步阶段,观众看后大都不买账,认为“广告”痕迹太重。
笔者算是广告专业毕业。作为一种商业形式,广告必然有自己存在自己的空间和市场。如果没有广告也就没有今天的市场经济。可是广告与影视剧作的结合,却是一种娱乐的商业化。也是必然的。为什么在外国的电影中,那些名车名表的广告能做的被大家所推崇。而中国的植入式广告只能被大家所唾弃?这才是我们值得深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