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学生还有多少没失身?
(2010-03-29 22:19:38)
标签:
全国大学生性行为避孕措施李银河武汉杂谈 |
全国大学生还有多少没失身?
在一间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坐着一群身穿白大褂的医学教授,在他们面前,站着几十男男女女朝气蓬勃的大学生。这时候,一位戴眼镜的老教授很严肃的问大家:“你们还是处吗?”于是乎,一场人与性的研讨会开始了。不要惊讶,这是真的。近日,武汉同济医学院计划生育研究所所长、武汉同济生殖医学专科医院院长熊承良先生带头做了一项针对高校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状况”的调查。调查显示:14。4%的未婚高校学生承认自己早已不是处,而在首次性行为中采取避孕措施的为47%,在性行为中每次都采取避孕措施的只有28。7%。性行为中没有采取避孕措施的前三位原因分别是:没有计划,完全是随心所欲,所以未备避孕药具;觉得偶尔性行为就会怀孕,那未来世界还不到处都是中国人了;觉得戴套子影响情趣,降低彼此乐趣。
看到报道,我把一大口今麦郎直面都喷到了显示器还键盘上。最后我觉得,那个名字比《红楼梦》里贾宝玉衣服描述还长的院长,真的很猛。他应该是,新中国新时代新社会新大学生的“性”领导者。至少在“第一次”之前,也应该去问一下院长:怎么样才不会造出小人?怎么样才不会被染上病?怎么样才会很有情趣?强烈建议,给这个院长开个热线,名字就叫“新时代大学生性行为金点子”。我相信,这肯定比当院长还赚钱。
这个时代最不缺的就是专家和权威,牛专家马专家的一大群。也不知道做这些调查要浪费多少大米和多少水?大家都在抗风沙,斗干旱,找水喝。这些专家院长在研究“性行为”。在时间上,这个研究挺宏大的,从2007年9月开始,历时两年多。调查对象为北京、长春、成都、南京、南宁、武汉、重庆等7个城市的8万余高校学生,包括在校本科生、硕士及博士研究生。不但时间长,而且面积大。足以体现此项调查的劳民伤财程度。还不知道这些专家有没有偷工减料?
经过笔者仔细研究,此项调查还有一个隐情。相关报道中提到,在很多学校附近,有相当多的私人诊所都打着:无痛人流,治疗性病等等广告。记者还做过价格调查,一般不超过400元。于是,调查报告说了:400元的人流是不安全的,可能引发很多后遗症等等。也就是说:要做人流也要到比如武汉同济医学院啊这些大医院来。调查还呼吁:应该让媒体和学校跳出传统的“性”误区,在学校和社会大力推广“性行为”教育。并提出了,一个名人对女儿的“性教育”举动。建议每个家长在孩子去学校的时候,不但要装牛奶和面包在书包里,还要装一盒避孕套和一盒避孕药之类的性用品。先不想,听起来都是一笔好生意,这不是给生产成人用品的商家提供商机吗?我们真的需要这些吗?提出这个观点的人,如果不是和那个名人一样都是从国外回来的,保留有西方的“性”理念,那么他的脑子肯定是被驴踢坏了。你先去李银河女士的博客看一下,她几乎每篇关于“性”的文章,都会被人唾骂。这并不是李银河女士的“性”观点不对,而是对中国传统的一种挑战。
网络和影视剧作对传统“性”观点的冲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于是有人说“性”就是生活。而越年轻也就预示着越接近新的“性”理论。比如很多网络事件,这些都说明了,我们的性观点在转变。而最后会转变成什么样子?恐怕即使专家也说不清楚。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对于上面做的那个什么调查,恐怕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笔者个人觉得,做这样的调查,还不如派这些专家院长去那些偏远地区学校,给孩子们上一下生物课。如果早这样做了,或许今天就不用这些院长专家这么费神的来做这个荒唐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