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轮博士”应该给我们的应试教育闪一个耳光
(2009-05-03 14:27:02)
标签:
三轮车夫读博士高考三轮博士应试教育就业杂谈 |
分类: 关于漫步 |
看到这个报道,我首先很高兴。为蔡伟先生的生活得到了改变而兴,更为复旦大学与裘锡圭先生的爱才之心而欣慰。一个人的才能能得到认证,这才是用才之道。
我们具备一套病态的应试制度。而象蔡伟先生这样的怪才,往往因为偏科而被高等学府拒之门外。古人我们就不谈。在一个领域,一个比较专业的学术领域,比如蔡伟所热爱的古典文学专业。如果他为了考试,不得不去背英语单词,不得不去研究方程,不得不去研究地球引力......那么很有可能他就不会有这样的才能让
复旦大学与裘锡圭先生所认可,也就不会出现这马子事情。正是他那种所谓的偏科和对爱好的坚持,才让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学习,最后造就了这样一个人才。
这件事情不存在暗箱操作。这种心态只是我们惯了,我们习惯了那种“官员博士”“官员学位”的世态炎凉。而对一个三轮车师傅的刻苦做出了怀疑。因为很多在第一次知道这个奇闻后,根本就不相信。到是以前在报纸上电视上看过什么什么委员什么什么长的在从官后还刻苦学习,取得了什么学位。而对于在一个社会的底层人士身上出现这种事情,就相当与天方夜谈。
这种教授自主录取硕士或博士生的模式,有没有可能更大范围推广?我们很想知道这件事情。因为不一定每个蔡伟都能碰到裘锡圭先生这样的伯乐,而在我们的泱泱大国里,却存在着很多这样的人。通过这件事,应该给我们的应试教育闪一个耳光。因为我们的重点小学重点中学;因为我们的城市教育环境要优越与农村;因为在那些所谓的名牌学校的门外已经不知道挡住了多少人;因为今天在广大农村仍然有很多多才多艺的花朵不能够得到对应的教育环境;因为我们要考高分数就要学杂食动物。
蔡伟先生能够被认可,我们很高兴。但是在另一个层面,这是一种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