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分子生物学中,有一种现象叫做反转座(或称为逆转录转座retrotrans-position),是通过反转座子(retrotransposon)实现的。反转座子是指在基因组内存在着通过DNA转录为RNA后,再经逆转录成为cDNA并插入到基因组的新位点上的因子。反转座这一现象很像逆转录病毒的生活史中的反转录过程,通过把病毒RNA逆转录成为cDNA,然后整合进入宿主基因组,形成前病毒。反转录转座子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病毒超家族,这类反转录转座子编码反转录酶或整合酶(integrases),能自主地进行转录,其转座的机制同反转录病毒相似,但不能像反转录病毒那样以独立感染的方式进行传播;另一类是非病毒超家族(nonviral
superfamily),自身没有转座酶或整合酶的编码能力,而在细胞内已有的酶系统作用下进行转座。(以上内容摘自百度百科)
纵观人类基因组,大概8%的基因与病毒的基因具有高度同源性,所以有人认为这是病毒进入人类宿主后与人类发生了共生,经过了漫长的衍化,最终没有独立代谢系统的病毒的基因组成为了人类基因的一部分。我经常说,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人类对病原体和疾病的耐受程度应该是逐渐增强的。比如冠心病,如果这一疾病逐渐增加,成为影响人类寿命的一大疾病,因此,按照进化理论,人类会逐渐形成对于冠心病的耐受,也就是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应该逐渐不易发生,即使发生人类也能对心肌的缺血缺氧形成代偿机制。然而我们的医疗干预可能消除了人类自身进化对于减少这一疾病的选择,最终人类也不会自然而然地抵御冠心病。艾滋病也是同样的,可能HIV就像植物中的反转座一样,高等人类的精细进化逐渐超越病毒的粗糙进化(变异),最终实现病毒在宿主体内的低毒力复制,经过较长的自然选择,最终也能达到共生。而人类对于病毒感染的粗暴干预,反而使病毒朝着一个毒力、侵袭力更迅猛的方式突变,从而不能实现与人类的共生进化。这样的结果到底是帮助了人类呢,还是帮助了病毒呢,我想真是难见分晓,看看一百万以后年人类还有HIV何去何从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