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有关直译与写作的一些想法

(2010-06-15 11:48:12)
标签:

杂谈

分类: 信笔由心

        最近接连看了几本有关日本战国时期的穿越文,有了于是一些想法不吐不快。
        看得出写这类文章的作者应该是懂日文或者看过大量有关日本战国时期资料的人。但也许是作者的中文翻译水平有限或者受到相关中文资料翻译的影响,很多细节处理上都采用了十分生硬的直译方式,因此大家在阅读本书时难免会看到许多令人挠头的字眼,比如“敌将讨取”,比如“一揆”,比如“寝返”等等。尽管读者可以通过上下文内容慢慢想通这些字眼的意思,但毕竟这些字眼给那些不熟悉日文的读者带来了大量的不便,更何况作者并非在翻译日文作品,所以个人觉得作者更应该用自己的语言去讲述这些故事。
        我们先说说“敌将讨取”这个词。日文应该是“敵将 うち取ったり!”发音大概是“teki shou u chi to ta ri!”相信各位玩过《三国无双5》的朋友应该能够想起来这句淫荡的“敌羞吾去脱她衣”吧。有关这个词的翻译我特意请教过曾在日本留学的主策,他的意思是“讨取”这个译法属于十分保险的直译。这种写法固然保险,但不了解日文的读者们却也会看得一头雾水,个人觉得作者完全可以根据剧情灵活变通,甚至可以避开直接书写该词,比如“接连讨取了诸多武士”就可以写成“接连斩杀了诸多武士”或者“接连砍下诸多武士的首级”等,类似的话作者其实完全可以去参考《三国演义》《隋唐演义》《明英烈》等名著上面的相关说法啊。
        接下来我们再说说“哈哈”这个词。这个词我忍了很久,实在觉得有些别扭。我知道这种写法是非常正确的直译,但每次看到某人下令之后手下人都会回答上这么一个“哈哈”,本人非但没有找到比“哈伊”更正式的感觉,相反还会觉得十分滑稽。这便是两国语言之间存在的差异问题咯!我曾经认真听过主策有关这个词的发音,也许直译的时候应该写成“哈哈”,但个人感觉从发音上显得十分短促低沉,而且声音发自喉部却停在口腔之中,因此听上去更像是“嗬嗬!”或者“嗬哈!”。当然,如果换成我来写的话,宁愿使用“诺!”、“得令!”或者“遵命!”这样大家更能看懂的字眼。
        我们在写一部作品之前,首先需要确定作品所面对的读者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面向文化层次较低人群的爽文就该尽可能写得牛皮冲天外加露骨香艳;面向具有一定文学欣赏能力读者的美文就该字斟句酌、文辞优雅;面向学术领域的论文就该态度严肃、逻辑严谨。我们在国内文学网站写小说的,基本上面向的读者应该是说了半辈子汉语的中国人,因此我们在行文之时就该更多的使用我们自己的语言,尽可能地避免因为直译而造成读者出现阅读困难的情况。
        很多人觉得写西方奇幻作品就该带有“西洋翻译体”,写发生在日本的故事就该带有“日文翻译体”,说白了就是要带些“洋味”。在这个方面本人无意逼迫各位作者站队,还是那句话,关键要看作者对自己作品所设定的受众是哪些人,如果该书纯粹是写给那些热衷日本文化或者熟悉日文的读者看的,那么就无所谓直译不直译了;但如果作者设定的读者范围更加广泛,其中也包括了那些压根就不懂日文,不了解日本历史的读者的话,那么作者在遣词造句之时就该多斟酌一下,尽量使用自己的语言咯。
        顺便向各位作者推荐一本高桥先生写的《丑陋的日本人》,这本书我还是念中学的时候从路边的书摊上淘到的早期译本,读过之后不仅对高桥先生万分敬仰,同样对那些翻译本书的译者倍加钦佩!该书的译者对于日语和中文均有着极高的造诣,不仅将原著翻译成了彻头彻尾的汉语,而且还能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原作者的确切想法与情感,可以说是一本信达雅兼备的好书。

========

凭窗观雨

于聚润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