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您能看出什么?批判的还要继承吗?

(2008-01-07 13:20:28)
标签:

杂谈

 今天有点时间,本想和网友交流一下:哮喘病与隐白穴的内在联系和临床疗效,为了更好的能把问题说的清楚,不免要查些资料.当我满心欢喜准备写博时,又看到了下面一目,顷刻之间,抹杀了我的写博情绪.是什么原因能促使我这样激动.那就是<<中医大辞典>>.
 
<<中医大辞典>>有这样一段话:(原文如下)
五行学说  指五行在医学应用,发展为一种中医的学术理论,它主要是以五行陪五脏为中心: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肾水.基本内容:1在五脏为中心的基础上,通过经络以联系全身,说明人体的整体性,并通过自然现象的观察与医学实践联系到五方,四时等,说明人与自然的统一性.<<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色为苍......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医疗实践证明,怒可伤肝,肝病患者有易怒,头晕,目眩,抽搐以及筋和眼的一些症候,采用治疗的方药或针灸肝经的穴位,能收到一定的效果.2用五行的生,克和相侮,相乘等理论以阐述五脏之间的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关系,与阴阳学说贯通一起,可以认识到一些防治疾病的道理.<类经>:"造化知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必须生中有制,制中有生,才能运行不息,相反相成."<<素问"五运行大论>>:"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随着医学界的发展,内容有所丰富,观点也有所更新,故中医学的五行学说,便与哲学上的五行日趋分离,日渐为脏腑相互关系所更替.这种脏腑相关学说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行之有效.因此医学上的五行学说与逐步趋向唯心的古代哲学上的五行不同,不能相提并论.但中医的五行学说也受历史条件的限制,以五行同套一切,故不免有些牵强附会,脱离实际内容,应在医学实践和理论研究中,批判的继承.(全文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