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玻璃陨石”系闪电熔岩

标签:
杂谈 |
分类: 文章 |
2010/02/09
01:49 来源: YNET.com 北青网 北京青年报 樊宏伟
http://s9/middle/4a9870b9t7f5e458dbdd8&690
1955年在顺义发现的闪电熔岩
在之前引起广泛关注的河北邯郸发现的“怪石”,经专家化验后确认是极有研究价值的闪电熔岩,并非最初猜测的“玻璃陨石”(本报1月27日A15版报道)。记者昨天从北京天文馆获悉,大年初二北京天文馆将推出一个以闪电熔岩为主的展览,让市民亲眼比较一下闪电熔岩与陨石的区别。
■邯郸“怪石”并非陨石
“与我们之前的判断一样,邯郸的‘怪石’并非陨石,而是闪电熔岩。”据北京天文馆专家介绍,从当地带回的样品进行实验室化验发现,其化学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氧化铁,同时还含有氧化钠、氧化锰、三氧化二磷、氧化钾、氧化钙和二氧化钛等多种物质,其中二氧化硅所占比例最多,占含量的65.17%。
“闪电熔岩并不是第一次在国内出现,50多年前还造访过北京。”曾跟随北京天文馆专家赴邯郸拍摄闪电熔岩的北京电视台《魅力科学》栏目的记者透露,他们在北大地质系王石麒教授的帮助下,对邯郸“怪石”的身份进行了追述后发现,闪电熔岩不仅曾在2003年3月20日在秦皇岛的一个村庄被发现,1955年还出现在潮白河畔的顺义马坡村,当时被发现的闪电熔岩被制成标本保存在中国地质大学内。“这块珍贵标本的收藏者目前已年过八旬,在北京电视台《魅力科学》2月8日和9日播出的两期特别节目《石破天惊》中还将有更进一步的报道。”
■专家发现“两谜团”
“形成闪电熔岩的先决条件是必须有落地雷产生,有高压线的地方更容易产生落地雷,事发现场附近确有高压线。”北京天文馆专家指出,闪电熔岩之所以比陨石还少见,是因为其形成需要极为苛刻的条件,除落地雷外,还须有合适成分的土壤,一般说来,土壤中的二氧化硅要在50%以上,氧化铝要在20%左右。此外,还要有雨水环境,当砂岩被熔化后,雨水起到了淬火和瞬间冷却的作用。
不过,正是这极为苛刻的形成条件也给专家们带来了两个“谜团”,一是在北方平原1月份根本不可能有雷雨天气,况且发现闪电熔岩的肥乡县元固乡中油胡寨村当天只是下了零星小雨,根本没有打雷现象;二是发现闪电熔岩的土地为耕地,种着麦苗,而不是沙丘或砂岩,土壤的成分还有待研究。
■闪电熔岩展大年初二展出
“闪电熔岩展目前正在制作过程中,计划将于大年初二与市民见面。”北京天文馆景海荣副馆长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天文馆已与闪电熔岩出土地肥乡县达成协议,将有十余块闪电熔岩在本周送至天文馆。
整个展览除了极其罕见的闪电熔岩外,还将展出天文馆专家在现场找到的一些其他“物证”;“火流星”的相关知识;陨石和一些疑似陨石的样品和知识等内容,“展览设在天文馆A馆东展厅,预计将展出一个多月,市民在购买天文馆门票后就可直接参观。”
■供图/北京电视台《魅力科学》
新闻链接
闪电熔岩
闪电熔岩不同于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这三种基本岩石类型。在发生雷雨天气时,云层携带阳离子与地面阴离子相遇,就有可能形成“落地雷”。当“落地雷”击中沙丘或砂岩,瞬间产生数千度的高温,将其中的相对良导体石英等进行有序的熔化、气化,有的被熔蚀,雨水又对其进行快速淬火冷却,从而形成玻璃质与新生矿物的混合体,这种混合岩石体就是闪电熔岩。
闪电熔岩多为长条状,外形像树根,可达数米。颜色由形成的泥土和沙决定,有黑色、绿色、白色等。内部光滑,可能有小气泡,外部多数为粗糙的沙粒。美国科学家此前曾利用一块在北非撒哈拉沙漠内利比亚沙漠发现的闪电熔岩进行分析后,对撒哈拉沙漠在1.5万年前曾经是草原的说法予以了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