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螺旋状UFO(中央10套参考资料之一)(一)

(2006-10-08 13:48:30)
分类: 文章
  2005年9月8日,30多新疆游客讲述,当天晚上9点20分左右,当他们离开喀纳斯景区的神仙湾停车场行驶过草原石人景点时,目睹不明飞行物,地点离出发地神仙湾停车场是68公里。不明飞行物是从西北方向朝正北方向飞行的,从发现到消失整个过程不到50秒。第一个看到不明飞行物的曾女士说:“当我抬眼时看到天空中有一个亮点,过了几秒钟,亮点后面拖起了至少5个以上的线状尾巴,那个球状飞行物开始飞行很平稳,后面开始旋转,变成扁形后就突然消失。”据游客们讲,飞行物拖着的尾巴呈锥状集束体非常耀眼旋转前飞行速度很慢。飞行物是逆时针方向旋转的,一共转了是3圈。
(26)2005年9月25日18时30分至45分
  在我国吉林、辽宁、内蒙古等地区上空出现奇特的螺旋状发光物,发光物中心有个较亮的头部,呈伸长状,看上去类似彗星的彗发,相当亮,亮度接近金星。长春有不少目击者还用双筒望远镜观测了这个发光物的头部,发现*近头部的部分有明显纤维状喷流结构,该头部拖着“彗尾”逆时针旋转。这个螺旋状发光物整体向西缓缓移动,逐渐变小、变暗,最后消失在西方低空,看上去发光物移动速度明显低于国际空间站。在沈阳地区,目击者看到这个发光物从头顶附近夜空飞过,一会儿在头部前出现光柱,一会儿在后方出现光柱,变幻奇特。据家住湖南地区的栗先生讲,发现发光体是在大约晚6时35分。发现一个呈螺旋状上升的发光体,正由东南向西运动。发光体的方向时而向左,时而向右,有时还向上。当栗先生回到楼上家中再次观看时,发光体已飞远,同时他发现该物体运动速度非常快,很快就在视线中消失了。前后的经历约三分钟左右。家住铁西一高职附近的夏先生是天文爱好者,他在6时40分左右也观察到了一个发光体。夏先生形容该物体类似彗星,尾部排出物体也类似彗星的彗尾,有尾光出现,并呈螺旋状旋转,最后向西边慢慢自然降落。汪清县罗子沟西南方向上空发现不明飞行物。当晚6时许,汪清县罗子沟、荒沟等地多人发现不明飞行物。据现场目击者赵镇平先生介绍,18点30分,他发现头顶西南方向的天空上有一伞状不明飞行物,通体发光。大约在6点37分左右,不明飞行物消失。大连市旅顺口区等多处地点,很多人先后看到了高悬于千米高空处的一高速旋转发光体。旅顺口区水师营人葛先生称:“我是(25日)18点37分看到它的,那是一个发光物体,很亮,就好像是舞厅里的霓虹灯一般。”约在18时39分,大连开发区的蔡先生称,他在工作的工厂院内也发现了这个发光的神秘物体,它很亮,呈盘子形状,身后还拖着一个白色的大尾巴。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螺旋状UFO(中央10套参考资料之一)(一)
 
来源:杂志,网络
本人把出现螺旋形运动形态的称为:典型事件
其中典型的有10起,分别是:
1971年9月18日
1977年7月26日
1979年6月16日
1979年9月9日
1981年7月24日
1986年8月12日
1995年3月30日
1997年10月4日
2005年9月8日
2005年9月25日
来源:杂志,网络的收集。
第二部分:目前专家对螺旋状ufo的看法
  王思潮对中国螺旋状与扇状UFO的分析研究
  对中国螺旋状与扇状UFO的分析研究
  王思潮(南京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摘 要:本文综述了1981年7月24日UFO的基本观测事实,并通过对38份重点目击报告的分析和计算,归纳出这次UFO的基本特性,讨论了螺旋状光带的成因,评述了这次UFO的三种观点(特殊流星体说、火流星与彗星说、第三级火箭说),并提出了这次UFO有可能是与外星智慧生命有关系的特殊空间飞行器的观点与论据。
关键词:UFO、观测、特征、分析
    1981年7月24日22时33分至52分(北京时间) 螺旋状UFO
  1 观测事实
    这次事件,紫金山天文台共收到七十多封目击报告,随后我对此事件又作了进一步的调查,并从以上两方面得到的目击报告中,选择了38份作了重点分析和计算。
    这次不明飞行物的演变可大体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形貌呈弧状光带 22时33分至22时37分
    开始出现在内蒙古南部与陕西省北部交界地区上空,呈现弧状光带,似星云状,亮度与银河密集星区相近,并向西运动,西移过程中,亮度有所增强,光带中心出现强烈闪光。
    第二阶段 悬停并开始旋转 22时37分至22时38分
    当此不明飞行物移动至甘肃省永昌地区上空时,曾悬停空中约半分钟,形态见图一,发光物呈耳状,内耳呈月牙形,较亮,而外耳较淡。在静止约半分钟后,中间月牙型亮光开始转动,外耳也随之运动,月牙型亮光随着旋转一明一暗,明时特别亮,并转出螺旋状光带,同时向西飞行。在悬停的星下点永昌地区和永昌地区的东西南北不同地区(内蒙固阳、陕西华县、甘肃陇西、贵州毕节、四川蓬安、云南昆明和大理地区)都目击到这一奇特的高空悬停观象。
    第三阶段 螺旋状发光物西飞 22时38分至52分
    飞行图象见图二。从四川灌县(30°10′N,103°40′E)观测,整个螺旋状发光物的中心体为黄色椭圆长条。亮度为-1.5等星(相当于夜空中最亮的恒星天狼星的亮度),颜色由中心体最亮点的黄色逐渐向外变成浅蓝色。
    甘肃武威市黄羊镇观测到该发光物从头顶上空向西运动,并用望远镜进行了观测,发现比只用肉眼观测清晰得多,由于目击者学过美术和机械制图,当时还即时将目击的图象描画出来,见图3。该发光物中心为亚铃状的发黄光的飞行体,上面一头大,下面一头小,两头的圆球发出扇形的带波纹的浅蓝色的光,大头光强,小头光较弱。整个中心飞行体轮廓基本清晰,并非模糊状。
第四阶段 消失 22时52分
    在青海德令哈(37°25′N,97°10′E)我们天文台科研人员观测到该飞行物在西方仰角约30度处突然自行消失(并非被高山或建筑物遮挡)。四川德阳(31°10′N,104°20′E)的目击报告验证了该飞行物自行消失的情况。
  从出现至消失,全过程无声。
  2 基本特性
    该UFO有以下几方面的特性。
    空间特性:
    以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与陕西北部交界地区上空飞至新疆南部地区上空,飞行距离约2000千米。目击范围北起内蒙古,南至广西、云南;东起山西、河南,西至西藏。计算表明,其飞行高度为(650+10)千米。
    运动特性:
    先从内蒙古南部上空飞至甘肃中部上空,在甘肃中部上空曾悬停约半分钟,随后中心发光体旋转,并整体向西运动,逐渐加快;从甘肃中西部地区上空至新疆南部上空运动速度较均匀,计算表明,此时运动速度为(1.6+0.3)千米/秒。其中心发光体旋转周期为11秒,逆时针旋转。
    形态特征:
    早期为弧状光带。在甘肃中部上空中心发光体为月牙状。从甘肃中部上空向西下整体是螺旋状,此时格外引人注目,目击报告最多。但在该UFO飞行轨道的正下方,目击者所见形态与图3类似。
    时间特征:
    发生时间为7月24日晚22时33分至52分(北京时间)。结合出现在西北地区上空650千米高度这一特性,可知此时虽然地面已进入黑夜,但该UFO仍在太阳光照射范围。
   声音特性:
    无声。
  3 螺旋状光带的成因分析
    目击报告表明,这次不明飞行物开始并没有螺旋状光带。当月牙状的中心发光体作逆时针方向旋转时,才逐渐形成一圈又一圈顺时针方向的螺旋状光带。假定中心发光体尾部有一个喷口,可连续不断地喷射物质流(细小的固体颗粒或液滴或气体),同时中心发光体又作逆时针旋转,就自然形成顺时针方向的螺旋状的物质带。在太阳光可照射下,就形成螺旋状的光带。
  4 对三种观点的评述
  4.1 特殊流星体说
    这种观点认为太阳系中有一些保持较多气体物质的流星体,流星体外围的气体在太阳辐射作用下发生电离,当这种小天体进入地球磁场作用范围(距地面数千公里至数万公里)时,受磁力作用就能形成这种螺旋发光物(这种特殊流星体说还将产生这种螺旋状发光物的流星体与流星群联系起来。(见《世界科学》)杂志1981年12期。)
    上述保持较多气体物质的流星体应指彗核的碎块,碎块含较多的水冰、氨冰、甲烷冰物质,在离太阳较近时,碎块表面的冰物质会不断地气化。而流星体本身因引力太小,是不可能保持周围气体的。
    按这种特殊流星体说,当流星体进入离地面数万公里至数千公里的地球磁场时,就能出现螺旋状光带(地球磁场范围确实可延伸至6万公里之处)。而实际观测表明,在离地面650公里高度时,开始该UFO并没有出现螺旋状光带,是后来才出现的。
    而且离开流星体的带电粒子要受到地球磁场磁力线的约束,应向地球的北极或南极快速运动,因此应呈现南北向的运动;实际上从太阳辐射出的带电粒子就是以这种方式冲向地球南北极上空,形成极光,因此带电的螺旋状光带不可能向西运动。特殊流星体说与实际观测完全不符。
    由上所述,特殊流星体是不能成立的。
  4.2 流星说与彗星说
    法国多年的UFO研究者F·加拉加尔德认为流星乃是这次UFO最可能的成因,但他未给出具体的解释(见我国《飞碟探索》杂志1984年1期)。
    徐式文在UFO研究资料集(二)中列举了26条古代资料,认为这些资料与1981年7.24UFO极相似。这26条资料大多数是火流星或火流星余迹,少数是彗星现象。
    天文观测表明,火流星与火流星余迹发生在离地面100千米以下的大气层,在进入大气层时,其运动速度要大于或等于11.2千米/秒,对照这次UFO的空间特性与运动特性,可以完全排除火流星与火流星余迹的可能性。其实火流星余迹与这次7.24UFO的形态也明显不同。
    至于彗星,远处的彗星在夜空中相对星空背景的移动角速度相当慢,不可能达到这次UFO每分种5度的角速度;一旦彗星进入地球高层大气时,速度也高达11.2千米/秒的宇宙速度。与这次UFO的1.6千米/秒相差甚远。因此彗星说也是不能成立的。
4.3 第三级火箭推进器说
    美国理查德·C·伊顿认为1986年8月12日在美国东部夜空出现的螺旋状发光体是日本H-1火箭升空时第三级火箭推进器抛洒剩余燃料的现象(见我国《科学画报》2002年10月)。
    发射卫星的第三级火箭推进器确实可以进入离地面650千米的空间,但大多数的卫星为了借助地球自转速度,都是由西向东发射。而我国出现的螺旋状发光物绝大多数都是由东向西运动的。而且不可能出现中途悬停现象。因此对于我国1981年7月24日UFO,第三级火箭推助器的可能性也可基本上排除。而且至今还没有找到与这次UFO对应的第三级火箭推进器资料。
5 7.24UFO的机制分析
    对38份重点目击报告的分析和计算已排除了自然现象的可能性,也基本排除人类所发射的飞行器的可能性。
    7.24的空间特性、运动特性、形态特性和时间特性表明,它在650千米高的空间有高度的机动性,尤其是那奇异的悬停特性,表明这次UFO有可能是与外星智慧生命有关系的特殊空间飞行器。
    法国F·拉加尔德认为螺旋状发光物直径高达176千米,对于一个“人为的飞行器”来说,;似乎是不太可能的。实际上,这次直径近两百千米的螺旋状光带是飞行器一边旋转,一边喷射物质产生的,并非飞行器本身的大小。
来源:hrufo
 张周生对中国螺旋状与扇状UFO的分析研究(央视节目)
  1987年8月27日,上海龙华气象站观测场,实习生陈锋按惯例来来巡视气象仪器,下午8点左右,当她抄录完大小百叶箱的数据后,职业性地抬头想观测一下空中的云,却正好捕捉到了一个螺旋状的不明飞行物。
  她迅速打电话到中心气象台,可这里的雷达显示仪却未发生任何异常。
 (采访:陈锋 观测员 上海气象局龙华气象站:
  当时 ,它的形状象碗盖一样大,后面留着一个长长的火红色的尾巴,它由西向东呈比较平稳的抛物线状,就是螺旋式地飞行,大概我看到的整个过程一到两分钟的时间就没有了)
  上海的UFO爱好者吴嘉禄、楼锦洪等,随后收集到了上百份目击报告,目击者不仅来自上海,还有浙江、福建等华东地区。大多数目击者称,他们看到的不明飞行物呈螺旋状,也有部分看到的是电风扇状或顶角扇形。
  根据绝大多数目击报告提供的方位和形状,我们大致可以模拟出这样一副景象。
  但研讨中出现的一个焦点问题是:提到不明飞行物高度的目击者,基本上认定在一万米以下或与飞机高度相当,可在这样一个高度上,如何能被不同省区的目击者观测到,而且还呈现出不同的形状呢?
  根据不明物体的运行轨迹,调查者基本上排出了它是飞机、火箭残骸、人造卫星和流星的可能性,但由于高度不能确定,它究竟是天体,还是大气层内的飞行物就无法界定。当时的上海天文台发表了一份申明,只是说它是“天外来客”的可能性极小。
  那么可能性极小,是否意味着还有这种可能性呢?
  其实,远在云南天文台的一名叫张周生的工作人员,早已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首先界定,螺旋状飞行物的高度应该在离地面高达数百至近千公里之间,目击者之所以误判在飞机的高度上,那是因为人眼在观测大距离目标如天体时,无法作出准确的判断,就如同人眼并无法得知月亮和太阳距离地球有四百倍的差距一样。
  张周生早在1977年就曾亲眼目睹过螺旋状不明飞行物,此后他保持着观测和研究,正是将不明飞行物定义在这个高度的基础上,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采访:张周生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螺旋状不明飞行物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就提出来, 可能是经过一些大彗星,它分裂以后形成这些小彗星。这些小彗星在穿经地球附近,比如说离地面几百公里高度的时候,由于地球地磁场作用,跟它上面的带电离子作用产生的地球物理现象)
  根据张周生的理论,这些小彗星喷射出带电离子,如果不慎进入大气层,就会摩擦燃烧,一样成为我们常见的流星现象,如果它没有进入大气层,而恰巧在离地数百公里的高度上,它的带电离子就正好能感受到地球磁场的作用,由于和地球磁力线呈一角度,故而出现螺旋状运动轨迹。
  张周生根据77年产生不明飞行物的这颗彗星的轨迹,计算并预测出它将在81年7月20日左右还将接近地球,因此螺旋状不明飞行物,还将出现。
  那么,张周生的预测能够实现吗?
  得知预测消息的爱好者们日夜仰望星空,81年7月24日晚10点40分左右,他们果然如愿以偿。据报道,这天晚上,在我国西南、中南、华中等地,约数百万人目击了螺旋状不明飞行物,大量的目击报告汇集到张周生这里。
  他们为了证明自己的诚实,还特意加盖了单位的公章,个别有准备的人还拍下了照片。至于照片上为什么只留下一团椭圆形光斑,张周生的解释是,拍摄者正好位于螺旋体的正下方,加之在黑夜以及胶片的光学成像特性,拍出的照片只能如此。
  信心十足的张周生根据计算结果,再次预测了这颗彗星出现的时间,然而这次却没有收集到可*的目击报告。
  人们对他的理论重新产生了怀疑,首先提出的质询,还是目击者看到的高度和预测的有所差距,其次,象张周生所假想的那种分裂出来的小彗星,在天文学上并未得到证实,也从未观测到。
  但是,张周生的假设,至少对我们眼睛的准确性提出了怀疑,他让我们再次面对这些不知出处的UFO照片时,即使不怀疑拍摄的真实性,也要反问一句,这就是传说中的天外来客吗?
来源:央视节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