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安区青山乡陆秀红名师工作室建设方案
(2019-03-20 08:09:14)
标签:
教育 |
分类: 学校教育 |
裕安区青山乡陆秀红名师工作室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1.裕安区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
2.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3.回归教学本真,拓展专业空间。
二、工作目标
1.贴合课堂和学生发展,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教研工作。
2.新老互补,搭建中青年教师成长平台,丰富青山乡中心教研组语文教研内涵。
3.以活动为中心,逐步提升语文教科研能力。
4.组建团队,形成反映乡村特色的语文教育品牌。
三、团队主体
1.主持,陆秀红,男,一级教师,汉语言文学本科,曾获“一师一优课”部级优课奖、市级优质课奖、市级基础教育“先进个人”称号、区级“骨干教师”“模范教师”“先进工作者”称号,数篇教学类文章发表于《中国教育报》《教育文汇》《小学生导读》《皖西日报》,辅导学生习作多篇发表和获奖。
2.成员,沈张玉、李晓倩、程翠、孙小花、潘升锋、潘远成、刘全,青山乡语文骨干教师。
沈张玉,女,小学语文教师,本科,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现执教于青山乡营桥小学。初来有初心,唯赤诚坚守,春风化雨,愿“稚”始至终,无声润物。携青春原动力,做一名青山里的倾听者。
李晓倩,女,1991年生,本科,毕业于合肥师范汉语言文学专业,二级教师,现执教于青山乡青山学校。工作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和语文教学。爱心和耐心是开启孩子智慧的钥匙,用心倾听学生的声音。
程翠,女,1992年生,本科,毕业于巢湖学院英语专业。2017年参加工作,现执教于青山乡青山学校。有事业心,追求卓越,善于学习,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把爱带给每位学生,用千倍的耕耘,换来桃李满园香。
孙小花,女,1997年毕业于六安师范学校,高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2009年获裕安区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多次获市级、区级优课奖。从事小语教学二十多年,倡导快乐课堂,关注学生知、情、意、德、行全面发展,一直致力于构建趣味课堂、情味课堂。
潘升锋,男,1996年毕业于六安师范。一直在农村中小学任教,关注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学生德育和家校共建。裕安区骨干教师,六安市优秀班主任。但是有教春满眼,何曾不醉月当头。
潘远成,男,1977年4月生,1997年8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本科,高级教师。工作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语文教学工作。曾获裕安区“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师德先进个人”等称号。
刘全,男,生于1979年12月,1998年8月参加工作,一级教师。现任教初中语文,一直于默默中探索初中语文教学真谛,热爱中国古典文学。
3.场地,裕安区青山乡青山学校。
4.指导,邀请相关语文教研员、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
四、建设规划
1.组建阶段,2018年12月至2019年1月,召开成员会议,明确责任分工,落实场地,布置文化,启动,参观学习,制定制度,确立目标和年度计划。
2.起步阶段,2019年2月至6月,订阅报刊,读书学习,依照计划开展课堂授课,观课议课,梳理教学感悟,参与多种教学类赛事。
3.发展阶段,2019年7月至8月,与其他名师工作室联谊,开展阅读、写作等特色课程研究,撰写有实践意义的教育叙事和教学心得,向省市级教育类报刊投稿,编印年度工作室文集。
4.突破阶段,2019年9月至2021年8月,立足课堂,发挥辐射引领作用,参加教学类大赛,尝试课题研究,撰写高质量论文。
5.总结阶段,2021年9月至12月,推出教学名师,展示风采,作阶段性成果汇报,展望今后提升规划。
五、具体开展
1.在课堂上寻找亮点和不足,正视和反思教学问题,研究裸课、磨课、共建课、特质课,不断完善,逐步实现本色课堂、享受课堂的教学境界。
2.加强三字一话基本功练习,注重听说读写训练,培养师生阅读和书香情怀。
3.多读,把握语文《课程标准》,加强解读,订阅《小学语文教师》《语文学习》《教育文汇》《皖西日报 成长周刊》。
4.倡导朴实质感、简洁明快文风,勤写,写有温度的文字,写出好计划、好记录、好总结,以及课堂内外好故事。
5.结合继续教育和校本研修,开展集体备课、合作研讨、观课议课、整合课程活动,放下包袱,开设学生喜爱的课堂,录制教学与研讨视频,上好课,评好课,写出适应自己课堂的教学设计、课件、板书和反思。
6.邀请区内外语文教研员、名师工作室导师和成员前来指导,通过平台、书籍,学习各级名师管理和课堂艺术。
7.不断积累,发挥团队优势,撰写某一册整本教学设计。
8.参加优质课、信息化大赛、论文评选等赛事。
9.以论坛、博客、公众号等形式开展过程和成果相结合的记录、宣传,丰富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个人空间,定期出简报,每一年度出纸质专集。
10.参加市、区小语会观摩、研讨等活动,以及其他教育权威部门组织的观摩、培训活动。
11.指导学生文学社团活动及社刊编辑工作,参加教学、读书、文学创作类赛事。
12.以习惯、拼音、绘本、课文、口语、习作、练习、阅读、国学、诗歌、实践等专题,适时组织“青山杯”语文课堂教学比赛。
13.语文学科助力,提升校园文化,开展校歌、微电影创作、文艺展演等特色活动。
14.做好个人成长案例分析,或教学行动报告,鼓励出版个人教育专著或合集。
15.争取项目,选择课题,开展课题研究,借鉴实验模式,提高理论素养。
六、保障措施
1.经费保障,每年阵地建设和活动开展等费用,由乡中心学校及上级教研部门支持,专款专用。
2.人员保障,工作室成员,工作岗位应稳定,担任学校一线教学任务,学校在考勤、待遇方面支持工作室常规活动开展。
3.活动保障,定期召开工作会,分析工作进展,积极筹备、参与活动,取得一定实效。
4.机制保障,落实激励举措和考核机制,对于在个人教研、专题创作、辅导学生、竞赛活动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的,绩效、评先、职称等工作,上报作优先考虑对象;工作懈怠、不力,谈话沟通,说服教育,直至辞退。
2018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