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好父亲贾政没有缺席子女的教育

(2017-04-05 09:55:02)
标签:

大观园

红楼

贾宝玉

贾政

文化

好父亲贾政没有缺席子女的教育

文:孙文笛

好父亲贾政没有缺席子女的教育

  有人说:一个好父亲,胜过100个好老师。据说凡是有作为的人,身后总是站着一位注重教育的好父亲。父母的思路决定孩子的出路,因此,作为家庭中见多识广的父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往往是母亲无法企及的。据说撒切尔夫人的父亲从小就教育她,永远要做第一,所以才有了她后来的成就。所以,父亲的作用,也成为当代教育的热门话题。  

  很多人都认为贾政不是一位好父亲,他冷酷无情,心狠手辣,迂腐无能还严肃到了令人畏惧的地步。他一副封建家长制的姿态,甚至不惜一切逼子成龙……起初贾政给我留下的印象也是这样。然而随着年龄增长,阅历的增加,加之对红楼的熟读,渐渐理解了贾政这个角色。其实,贾政是一个好人。他为人正直,廉洁奉公,孝顺老人,是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他关心子女,是一位有胸怀、有眼略、有仁爱的好父亲。

  贾政在孩子面前很严肃,正好应了古代“严父”的形象。所谓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古代大家氏族是非常重视家风,讲究家规的。所谓“寒门出仕子”、“富贵思淫欲”,所以富贵人家缺少了吃苦教育,也就只有通过严格的家教,对孩子的成长进行规责了。因此,贾政不是封建卫道士,恰恰相反,他是贾家唯一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

   贾政痛打宝玉,在很多人看来,这个父亲多么无情,多么令人心寒!天天逼着儿子背诵《四书》、《五经》也就罢了,仅仅因为贾环的一句谎话,就对宝玉往死里打!老牛尚有舐犊之情,虎毒还不食子呢!贾政是不是禽兽不如?其实,仔细看看作者前面的叙述,再仔细品味品味后面的章节,不难看出,贾政对待贾家子女,无情胜似有情。中秋猜灯谜,看到宝钗“朝罢谁携两袖烟”的诗句,不尽“自忖”:“此物还倒有限,只是小小之人作此词句,更觉不祥,皆非永远福寿之辈……”可见贾政对贾府子女是十分关注的,即使一个小小的灯谜,也能够使他感受到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因此贾政不是无情之人,相反却是一位富有仁爱,颇具柔肠寸心的长辈。 

 贾政带宝玉等人游大观园,让贾宝玉出尽了风头,自己却甘当陪衬。虽然嘴里训斥不停,却依然默认了贾宝玉的才能。大观园的题名依然按照贾宝玉的命名题写。按说贾家花重金建造了大观园,匾额题名本应当是大人的事,贾政却将这个机会让给了宝玉,可见贾政并不是一手遮天,而是让孩子也参与到大人的世界中,并且一展雄才,鼓励他积极上进。 

  谁能说贾政的才能不如宝玉?低调也是一种姿态,烘托只是一种手法,无声胜似有声。对于教育者来说,真正的大手笔不是张扬,而是笑看学子风采。这是贾政的风度,也是一个父亲最真挚最深沉的父爱。当然这也是他教子有方的结果。 

  相对于贾政,我们可以看到贾珍这个野蛮父亲,他将儿子指挥得像个佣人似得,非骂即打,甚至连儿媳妇都不放过,秦可卿死时,“哭的像个泪人似得”……贾珍不仅是个败类,还是一个结结实实的封建家长。当然还有贾赦,自己在外面花天酒地还不够,还将染指过的丫鬟秋桐,赏给儿子做小老婆……试想,这样无道的父亲,如何教育出有道的儿子? 

  正是因为贾府颇多无道的长辈,才使得贾政忧心忡忡。这还不,薛姨妈又带宝钗薛蟠进京,名义上为选秀,却住进贾府不走,尤其是不堪的花花公子薛蟠——贾府已经够乱了,只剩下门前的石狮子才干净了……可是这个打死人不偿命的薛霸王,又来拉拢宝玉,与戏子交换汗巾,惹得忠顺王府要人……且不说宝玉惹祸,却说这个薛蟠,是如何得龌龊!一首《女儿乐》作得低俗不堪,真真是丢尽了大家氏族的脸面!“女儿悲,嫁了个男人是乌龟;女儿愁,绣房钻出个大马猴;女儿喜,洞房花烛朝慵起;女儿乐,一根鸡巴往里戳。”要知道,当时的贾宝玉才多大啊!跟薛潘这样的人混在一起,谁家父母能放心呢?! 

 薛蟠,就是富人家中养大的一个宠物,除了吃喝玩乐,坏事做尽,还能做些什么呢?薛姨妈住进贾家,曾有一种想法,——让贾政管教一下薛蟠。或许贾政不管教也罢,只要想管,估计会气个半死都不算!薛蟠后来的情形我们可以看到,吃喝嫖赌样样不少,连柳湘莲也敢招惹……试想,贾政管得了他哪点了? 

  贾家没有顶天立地的男人,偌大的家族未来堪忧,贾政能不着急吗?对待贾家的不正之风,贾政只有敢怒而不敢言。贾政屈居老二,无权过问贾赦,贾珍是他族兄弟的儿子,他鞭长莫及。贾琏已婚,且是贾赦的儿子,他也无权过问。只有贾宝玉是他能够管教的……他的怒他的愤,他对贾家的担忧和他无奈的教育,只有化作对于贾宝玉的鞭策!对他来说,他所担负的何止是一个儿子的命运?而是一个家族的命运啊! 

  作为次子的贾政是没有世袭爵位的资格的,只是蒙皇恩“额外赐了个主事之衔”。还是贾政沾了祖上的光。而对于贾宝玉来说,是否还有这样的大好机会呢?当然是不可能的了。我们可以通过书中的描写看到,贾政虽是次子,但在贾家却是很受贾母器重的。贾政住的是贾家深宅大院,贾赦住的却是偏房。贾母将贾家复兴的期望寄予贾政,正因如此,贾政更是诚惶诚恐,不敢有一丝惰怠,所以,下朝之后回到家里,第一件事就是检查孩子们的功课。 

  在贾政兢兢业业的教育下,贾政的子女个个优秀。贾元春考中才女,选秀当了皇妃;宝玉虽然不喜欢仕途,但是文采飞扬,满腹书香,聪明绝顶。贾探春不仅腹有诗书气自华,而且还是一个有管理才能的人。她志向高远,眼量超凡,成就巾帼风采。贾环虽然小时候不成器,但是长大后也渐渐身受父兄t熏染,能够作得独具一格的诗篇。贾兰更不用说,从小就用功,长大后金榜题名,才高八斗……这就是贾政的教育成果。正是因为贾家有这样的文化氛围,才成就了林黛玉的诗情,展尽了薛宝钗的风采,唤醒了史湘云的才情——有了大观园赛诗派队,海棠结社……可以说,没有贾政的教育土壤,就没有贾家盛开的文学之花。 

  有人说,因为王夫人的教育,才有了……相信王夫人年轻时是大家闺秀,但是我更相信她工于心计。一怒死金钏,二怒死晴雯。面对贾宝玉的错,她责怪的不是宝玉而是金钏,以至逼得她投井自尽……“好好的爷们儿被你们带坏了!”这几乎就是她的口头禅。所以她收服袭人做间谍,探听怡红院的风声,还要千方百计成就金玉良缘。她不像贾政那样,儿子的错就是儿子的错,该打就打,该罚就罚……如此护短的母亲,溺爱并操纵着他的命运,这样的孩子不被毁坏才是怪呢!何况探春的才女风采,贾兰的红榜高中,也不可能拜她所赐呢!我相信,自私自利的王夫人,绝不会让别人沾到她的半点雨露光泽的!《红楼梦》中只有贾政命儿子、孙子做“咏吕四娘”的诗,而没有半点王夫人对子女功课的过问。 

 都说贾政与赵姨娘亲近,看起来二人怎么都不着边,志不同道不合的。实际上,二人都有着共同的对贾府的“怨”。赵姨娘的怨是因为自己做妾的地位低下,样样都想抢个风头。贾政的“怨”,则是对贾家世风日下的忧虑。可以说,贾政面对贾家腐败堕落的风气,除了心痛就是无奈。“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怆然愁绪,更与何人诉说!面对贾家一天天走向颓败,贾政可以说是回天无力。他无权责备贾氏族人,唯有苟责于自己的子女。他有心保全家族的未来,却又无力改变身边的现实……对于贾政来说,贾家唯一的希望,只能寄予贾宝玉。因为贾兰太小,贾家败落的趋势等不得太久……然而贾宝玉却是一个不识时务,热衷于风雅的情感公子!这实在不是贾政所期望的!

   事实上,即使贾宝玉中了状元,即使贾家兴旺发达,只要那些不知进取,只知为富不仁的败家子们存在,一样会天怒人怨,被官府治罪,以至于作茧自缚的!贾政的迂腐,就在于一种无望的寄托……贾府的腐败已经根深蒂固,即使神仙下凡,也拯救不了贾家的命运!贾政是个明白人,之所以对贾宝玉下狠手,也正是他对贾家腐败势力的宣战,一种无言的控诉!“众人皆醉我独醒”,正是因为贾政心里明白,所以,他更恨宝玉不成器,恨贾家污浊的世界,带坏了自己的子女! 

  贾政对宝玉下了狠手,这是全书的痛点。大观园里所有的人都在痛,读者痛,作者痛,贾政其实心里最痛!然而,真正的痛并不在这里,当迎春误嫁中山狼,当元春不明不白死于宫中,当林黛玉泣血泪尽,当王熙凤获罪死无葬身之地,当贾府抄家众人被拍卖……哪一次的痛,不超过宝玉挨打呢? 

  所以我说,贾政是个好父亲,一位非常优秀的教育者,一位可敬的人。但他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阻止贾家“呼啦啦似大厦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