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贾政为啥急切希望宝玉求取功名?

(2012-12-20 09:10:08)
标签:

好梦

遗传基因

贾政之

丧事

王夫人

分类: 红楼杂谈

    贾政为啥急切希望宝玉求取功名?

 

                      文·心灵朝阳

 

很多人都很烦感贾政的严厉,尤其是“逼子成龙”太不合情理。将贾宝玉一番责笞,就差没有出了人命。有人便说贾政实在是一个冷血动物!“虎毒还不食子”呢!从贾母念念不忘贾珠之死上,也可以看出贾珠有可能就死于贾政的高压之下。贾政责打儿子下手之狠,甚至于不顾一切,也难免会闹出人命。当然,仅从贾母的语气中还不能枉断,毕竟书中没有关于贾珠之死的具体情节,我们也不能胡乱给贾政扣罪名了。但是不管怎么说,贾政给人的印象总是大折扣。

 

在贾府,相对于贾赫的荒淫,贾珍的无耻,贾琏的轻浮,贾蓉的轻佻,贾政也确如其名,算是一个比较端正的正人君子了。有人说贾政通过贾雨村徇私舞弊,将打死人命的薛蟠稀里糊涂地放了,自然也是一名贪官了。我认为,从这点上说,贾政算不上正直忠正之士,但也不过只是一个比较平庸的文人而已。他有追求功名利禄的思想,也有出人头地的愿望,但他委实地有些才疏学浅,比得不贾雨村的胸襟,也赶不上林如海的灵秀,甚至他还不如自己的儿子贾宝玉才华出众。其实贾政不太适合于当官,比较适合做教育。工部员外郎政绩平平,直到女儿做了皇妃才得以升迁,却也不是多么重要的官职。

 

跟贾赫和贾珍比起来,贾政在官场上相形见拙。尽管贾政比他们有才学,也一直走的是人间正道,然而世袭的职位却轮不到的他。尽管于国无力尽忠,却有母亲在背后力挺。荣国府的管理大权,基本都被王夫人一手掌控。贾赫夫妇居于宁国府和荣国府之间的巷道里,这种居住的上差别,很明显带有一种人为的偏见。是贾赫本身劣迹太多了?还贾母因贾赫不务正业,干脆就偏向了贾政?这个问题,似乎两方面都有,但又没法一下子说得清楚。

 

长房居于府外,这本身就是祖业继承的大忌。然而,贾政亲眼目睹哥哥荒淫,侄子轻薄,又兼宁国府贾珍父子的浪荡,他怎么不明白贾母之所以器重他这个次子原因呢?贾家官职俱为赫、珍二人世袭,二人却一个比一个堕落,不走正道而且不务正业。而贾家诺大的一个大氏族,却只能靠他贾政一人苦苦支撑。而对于这个家族的来来,如何能够保持长久兴旺发展?这还必须一个重要条件,那就是需要后继有人。因此,贾政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应该说,贾政的教育还是颇有成效的。元春被选入凤藻宫做了王妃,是以才人的身份被选进宫的。元春除了貌美之外,绝对要具备一定的才识,不然就不配辅佐皇帝。可以说,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都还能算上历史的名君,对待选妃,绝对不会象咸丰那样,只认美貌而不看才分。

 

探春从小跟随在王夫人的身边,也难免受到贾政和王夫人的影响。加上探春志向远大,本来就颇具慧根,在贾家危急之时一展宏图,与宝钗、李纨协理大观园。探春身正、心正,才能远在贾宝玉之上。然而,中国古代重男轻女的思想,并不把女子的才能放在眼里,相反却总是寄希望于男丁身上。贾宝玉既得到了贾府的万千宠爱,却也从一出生起,就被赋予了担负起家族兴旺的重任。

 

贾政听信了贾环的诬告,认为金钏之死是贾宝玉强奸未遂。又兼知道贾宝玉与戏子来往,互相物品,便怀疑宝玉沾染了家族中的败坏风气,于是一怒之下,鞭笞凶狠。很多人都看不明白贾政之怒而怒,只以为贾政家教甚严,过于严肃迂腐。事实上,贾政之所以这样,也是出于对家族中不良风气的不满,是对整个家族的担忧和无奈。贾政虽然在家庭中很有权威,但实际上,贾政没有权力阻止哥哥想娶母婢,也没有权力管制贾琏的婚外偷情,他更没有权力过问贾珍与儿媳的丑事,而且贾珍为儿媳妇还办了那么大的一场丧事。贾政只能眼睁睁看着家道中落,唯一的希望,就是让儿子努力求学,考取功名,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才能支撑起这个摇摇欲坠的大家氏族。

 

贾政打在贾宝玉身的鞭笞越狠,越说明他对贾家的不良风气憎恶之深。贾政愈是怒责贾宝玉,愈是说明他对贾府未来的担心以及对于自己在贾家地位的担忧。可以这样说,在贾家,贾政是唯一一个清醒着的人。正是忧虑过多,贾政的脸上很少见到笑容。正是近亦忧退亦忧,探春才体察到父亲的良苦用心。谁敢说探春在治理大观园的时候,身后没有贾政在出谋划策呢?作为官场郁郁不得志的书生,贾政肯定不会象人们想象的那般无能。也不会象书中写得那样,一点儿特长都没有。要知道,父子之间的隔阂往往比普朋友之间还深。孩子在小的时候十分敬重父亲,但是一旦自己超越了上一代人,往往感觉不到父母的才能,这或许是一种自负,还是一种逆反呢?可以说,元春和探春的身上都有贾政的影子,而贾宝玉的聪明难道就一点儿没有贾政的遗传基因吗?就是最拙的贾环,后来不是也学会了吟诗作画吗?

 

贾政最与众不同的,就是对贾雨村的赏识。虽然贾雨村做官后成了贪官,但是毕竟他在读书时也是满腔抱负的。“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贾雨村的抱负也是十分宏大,自比于玉、钗,一边“求善价”,一边“待时飞”,可见他期待一展宏图大志的雄心。如果没有赏识人才的胸怀,贾政又何必看重贾雨村的才能?我们不能因为贾雨村的后来成了贪官而否定了他的一切,也不能因为贾政没有象贾宝玉那样,在题写大观园匾额的时候,表现得那般卓越。事实上,这不正是贾政的内敛吗?作为一个长辈,他有必要跟自己的儿子争才斗华吗?在自己的同僚面前,极尽恭维的这些人,才能恐怕也远在贾政之下吧!虽然表面上贾政总是责备贾宝玉,但实际上却默默地以一个长者的谦逊,为儿子铺就着一条成功之道。

 

对于贾政来说,贾宝玉的婚姻最终却成了两难的选择。先择宝钗,儿子不满意,选择黛玉,本是一个多愁多病多情身。又兼王夫人一意孤行,一步步推进她的“金玉良缘”的计划,以至于只能大势所趋。结果贾宝玉即便是金榜题名,却还是淡出红尘之争。这岂不是世间的阴差阳错吗?贾政最终还是期待成空,好梦难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