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大智慧生活中坏话尤氏长露水 |
分类: 红楼杂谈 |
性格孤僻导致惜春遁入空门谁的责任?
文·心灵朝阳
我们每一个人都免不了遇到这样那样的心结。之所以有心结,原因就是我们都以个人为中心去面对这个大千世界。一个人的智力水平毕竟有限,我们必须敞开胸怀去接纳现实。因此,我们还需要通过更多的图径了解知识,学习智慧。读书是学习的图径,但是倾听他人的语言艺术,也是增益心智的必要条件。《红楼梦》就是象一个镜子,让我们从中看到自己也看到他人。从冷子兴冷眼旁观荣国府,到薛宝钗表里不一的热情,再到刑王二夫人的斗法。贾府这个热闹兴旺的人生大舞台,造就了各种不同的人物,也发生了许多的事件。贾家虽然家大业大,但是这个家庭的人,想法却各各不一。贾家除了几位显要的人物,比如凤姐、王夫人、尤氏以外,还有不少躲在角落里,时常不言不语的次要人物。林黛玉和贾宝玉是大观园的宠儿,薛宝钗是大观园里的一朵奇葩,贾探春是一个志向远大的杰出女孩,然而迎春却是一位懦弱的小姐。在众多人物的背后,还有一位不显山不露水,轻易不开尊口的女孩,她就是贾惜春。
惜春年龄最小,应该比林黛玉还小。林黛玉进贾府时才七八岁,那么贾惜春这时候也只能是刚刚识字吧!惜春的父亲是贾敬,可他自打惜春一生下来,便丢官弃职,跑到城外去炼丹去了。没多久惜春的母亲去世,在东府里的繁华荣耀中,惜春在幼年就目睹秦可卿之死,后来便住进了大观园。惜春喜欢作画,整天一人坐在画室里描摹大观园的图景。贾母给她的画命名为《大观园行乐图》,还让贾宝玉跑去给她帮忙。绘画讲究意境,一般以室内无人,独自一人息心用笔为最佳。画由心出,神从心来,因此绘画的阅历和心境,是画出神来之笔的必要条件。惜春作画,打发孤独的时光,也屏蔽了与外界的来往,正是因这种交往稀疏的习惯,造就了惜春与众不同的孤僻性格。
惜春在《红楼梦》中出场的次数不多,仅有贾宝玉和看惜春作画,及后来抄检大观园时惜春的表现,这个象似生活在隔世红尘中的女孩果然与众不同。抄检大观园在探春看来就是贾府内部斗争,是贾府主子们失和,互相倾轧造成的结果。因而,探春极力反对这种无来由的搜查,作为贾家子女,她们俱已长大成人,维护自己的尊严,也是维护这个家族的尊严,因此,聪明而深悟世事哲学的探春反应极其激烈。薛宝钗本是贾府的亲戚,虽然她在抄检之外,也仍然感觉到面子上很过不去,因此向李纨请假回家避嫌。林黛玉病在床上,并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情,而惜春仅仅因为入画箱子里有贾珍赠给她哥哥的扇子,便决定撵走她。试想,入画陪伴惜春日夜形影不离,如果有了什么事,怎么会瞒过惜春的眼睛呢?再说,毕竟入画伴她长大,姐妹之间情深意长,怎么能在轻易间分开呢!可是惜春却不这样,反而责怪入画不检点,说:“我竟不知道。这还了得!二嫂子,你要打他,好歹带他出去打罢,我听不惯的。”尽管王熙凤说可以宽恕,可惜春却说::“嫂子别饶他这次方可。这里人多,若不拿一个人作法,那些大的听见了,又不知怎样呢。嫂子若饶他,我也不依。”
王熙凤的话不听也罢!尤氏站出来为入画开脱,试想,你嫂子都出面说话了,你这个孩子总该听嫂子几句吧!平儿处理事情总是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尤氏当然也不例外。作为贾珍的老婆,她站出来承认入画所说属实,这总该很说明问题了吧?惜春不看僧面看佛面,既然嫂子站出来作保,何不干脆送个顺水人情!可是惜春偏偏不认,相反却将尤氏驳斥了一番。“不但不要入画,如今我也大了,连我也不便往你们那边去了。况且近日我每每风闻得有人背地里议论什么多少不堪的闲话,我若再去,连我也编派上了。”惜春住在西府,听惯了东府的闲言碎语,竟然要跟她哥哥嫂子划清界限了。事实上,西府这边真的就是干净地方吗?
惜春道:“古人曾也说的,‘不作狠心人,难得自了汉’。我清清白白的一个人,为什么教你们带累坏了我!”惜春的话不仅生硬,而且尖刻,不要说尤氏,放在王熙凤身上更受不了。
看来惜春的孤僻跟东府里的流言蜚语有关。作为一个自爱而自尊的女子,从东府搬出来寄居到荣国府,在这里却时常听到关于他哥哥贾珍与侄子的肮风流事,这让惜春幼小的心灵,怎么不受到伤害呢!可见幼小的惜春虽然没有象迎春那样受到养母的挤兑,但是终究还是受不住周围的戚戚冷语。惜春之所以心冷,与贾珍的行为不端有关,荣国府传播的流言蜚语有关!孤僻使惜春走上了完全不同于他人的道路。虽然她后来出家为尼,但她并不是世外高人,并没有堪破人生,自然也不会顿悟人生。尤氏的劝还是对她有利的,“不过一时糊涂了,下次再不敢的。他从小儿伏侍你一场,到底留着他为是。”不管外人怎么传言东府的坏话,嫂子总是嫂子,哥哥总是哥哥。当然,尤氏是个大忙人,顾不上与妹子交流也是有可能的事,作为惜春确实不该跟尤氏吵闹,而尤氏在整部红楼里,除了惜春,也确实没有跟任何吵过嘴。除了跟王熙凤闹过笑场,基本上没跟人红过脸。尤氏和惜春之间,确实是太缺少交流了!惜春作为一个年幼的孩子,应当好好地听听他人的善言,相信自己的亲人,或许尤氏真的能够给她指条明路呢!
惜春出家为僧是最令人痛惜的。其实她完全不必将自己跟三春相比,贾珍固然是个花花公子,但还不至于坏得象贾赦那样,尤氏当然也不会象刑夫人那般狠心。其实荣国府在四处传扬东府谣言的时候,自己家里的男盗女娼事还少吗?贾琏偷情被捉,贾赦看上母亲的婢女,竟然托自己老婆撮合。何况他在外面花天酒地,将自己的女儿都拿去抵债,甚至还将自己的丫环送给儿子,这不是乱伦是什么呢!贾赦做的事不一样禽兽不如吗?真是“家家都有难念的经”,不在谁家就觉得谁家好!作为了一个年幼的孩子,尤氏长嫂比母,还是一个不错的人。而作为惜春这样的孩子,在某些时候,也有必要闭上自己的嘴巴,好好听听他人的劝谏和良言吧!
皇帝听不进大臣劝谏,往往会遭至亡国,而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倘若听不进去劝谏,往往会误了一生。试想,惜春不是这样吗?只凭着自己一时的枉断,却误入了佛门!其实以她的年轻幼稚,以她个人的孤僻和狭隘,又怎么能够成就什么佛门大智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