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贾蓉无能使秦可卿做了贾珍的小三

(2012-11-12 08:06:29)
标签:

秦可卿

芹溪

贾珍

贾府

贾蓉

分类: 红楼杂谈

     贾蓉无能使秦可卿做了贾珍的小三

 

                     文·心灵朝阳

 

秦可卿可谓贾珍金屋藏娇的美人。虽然名义上她嫁给了贾蓉,但实际上,贾蓉惟贾珍之命是从。表面上是他儿子,实际却极象他的奴才。不仅言听计从,而且连媳妇娶了都孝敬给他老子。很多人说贾蓉是个没骨头的男人,活着只是他父亲的影子,这话一点没错。在封建社会父父子子的章法里,儿子绝对要顺从父亲,才为孝道。所谓“老子无过天无过”,便是封建礼教抹杀人性的剑柄。贾蓉的一生均被贾珍安排,不管升官还是后来在家中聚众赌博,一切均系贾珍一手炮制,贾蓉在贾珍面前总是逆来顺受,任其摆布,全然一副奴才相。贾蓉不仅在父亲面前象个奴才,在王熙凤面前,也是唯唯诺诺,只有一片讨好之心。

 

正是由于贾蓉的为人做事的软质化,秦可卿在宁国府的处境自然也就十分微妙了。可以这样说,秦可卿纵有万分才能,却也无奈她委身的丈夫原本是个无能之辈!贾宝玉在秦可卿的房里安歇,一进屋便是金碧辉煌的描写。“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秦可卿不仅被物质的荣华包裹,而且还被公公婆婆以及众人的赞誉包裹。外表看起来,秦可卿生活在富贵之家,又享受着众星捧月般的宠爱,真是一个有福之人。然而事实上,秦可卿却无奈命运飘零,出乎众人意料之外,突然间身死命殒,岂不令人叹喟悲撼!可见世界上许多荣华奢靡,俱是一片假象,而真正令人惊目的却是藏在事件背后的真相。秦可卿临死前托付凤姐家事,足见她对贾家的至忠。贾珍却只知道“哭得泪人似的”!可见他好色迷情。尤氏躺在床上装病,只为心里有解不开的疙瘩;贾蓉只为贾珍给他捐了个官儿,便喜之不尽地接受了。

 

盛名之下必有所累。果然焦大跳出来大骂,“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恰巧揭开了秦可卿的心病。从此,可卿的病百般医治不见好,甚至请了数名医生,结果病势反而更加沉重。直到后来贾珍请来名医张太医,却终究还是无力妙手回春。当然秦可卿病死只是一条明线,而暗线却仍是她上吊自缢。自然是与公公乱伦事发,尤氏装病不出面料理,贾珍重情不惜重金厚葬秦可卿。这段暗线,在《红楼梦》中,先前的正面描写转成曲笔,这也是作者常用的春秋笔法。天香楼上道士做法以及瑞珠触柱等等细节,都仍然在暗示秦可卿之死,是自缢于天香楼上。

 

脂砚斋批红楼十三回,“‘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岂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者?其事虽未行,其言其意,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遗簪’、‘更衣’诸文,是以此回只十页,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去四五页也”。从脂砚斋的批语中看出,秦氏为人,不仅感动了书中众人,却也使这位老读者感慨万端。秦可卿的为人处世无可挑剔,唯因公公贾珍行为不端,毁了她一世贤名。而可卿正如尤氏所言,确实心病过重,系多思多虑之人,因而病情一日比一日严重。当然,这些明写的情节,不过是为掩人耳目而已!秦氏其实哪来重病?她哪里会象林黛玉那样多愁多病身呢!秦氏外表柔弱但内心里刚强,虽为贾府晚辈贾蓉之媳,却心系贾府兴衰,至死不忘托付凤姐家事,可见她对贾府忠心一片,没有辜负众人对她的厚爱。

 

然而秦可卿却将临终托付的家事,托梦给王熙凤,也给读者带来意想不到的一幕。“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诗书旧族了!”从月满为亏,水满则溢谈及贾府家业盛衰,关于事物消长之理,秦氏居然看得明明白白,真是一个明眼人啊。可见秦氏不是一个平凡之辈,亦不只是众人眼中“性儿好”的良家妇女。而她,恰恰才是一位巾帼女英雄,能够看穿事物发展规律,懂得世间盛衰转化的原理。可见表面上秦可卿被金屋藏娇,但事实上,她却有着众人无法比拟的胸怀!秦可卿所得的赞誉,确是从她的为人处世中而来,从她的修身之深,洞察世事之明中而来,确系须眉之不可及!

 

秦可卿在书中,就象一位梦中佳人,使人在朦胧中看到她身上的光芒,却不能探知其内心深处的精彩。然而,临终嘱托一幕,却将一个真正的秦可卿摆在众人的面前。原来秦可卿也是一位具有超世之才的才女也!可惜,贾府伤风败俗之辈太多,使如此一位绝代才女惨死于贾府子弟的腐靡堕落之中,也难怪贾宝玉惊得吐血。秦可卿乃警幻仙子化身,她的故事即是警示后人。而她的思虑深远和谋事周全,却是世间少有的。人做事不能只看眼前,就象下棋一样,要一步看十步,直至看到结局。即使不能赢了对手,哪怕走成和棋,也是一种巧妙的成功。秦可卿的对王熙凤的嘱托,可谓常葆家业不衰的百年大计,也是一项并不奢华的后继工程,为的是让大家世族,在人间万象的起起伏伏中,找到一条不太颠簸的退路通途。

我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具有秦可卿的智慧,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想到未雨绸缪,知进知退,知荣知辱,知盛衰消长之理,那么我们就不愁事业发展,家业兴旺,以及个人的一生规划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