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林黛玉潇湘薛宝钗贾府贾宝玉 |
分类: 红楼杂谈 |
文·心灵朝阳
林黛玉的眼泪太多,所以给人一种凄美。然而凄美也是一种美,是一种柔弱的印记,时刻槌打着我们的柔肠寸心。对于林黛玉的同情,随着贾宝玉的爱情也情不由衷地弥漫开来。然而林黛玉确实不是一个完美的女孩,她自矜骄傲,孤芳自赏,自命清高,同时还有一点小小的妒忌之心。这妒忌之心,是因为宝钗到了贾府之后,在冥冥之中产生的,或许是一种直觉,也是一种下意识的反抗吧!总而言之,薛宝钗的到来对林黛玉来说,的确意味着是一种挑战。首先,她挑战林黛玉的爱情,很明显拉出一副争宠的架式来。其实,宝钗的到来果然有些喧宾夺主。不管怎么说,林黛玉寄居贾府也是作了长远打算的,而薛宝钗一家,借口进京待选,肯定是短期的聚会吧!再说,两姨之间的寄居,怎么着也不太方便吧!可她薛宝钗一进门,愣是将围绕在林黛玉身边的那些丫环小姐们给吸引了去,以至曾经拥围在黛玉身边的人,都渐渐地冷落了她。
在薛宝钗来贾府之前,林黛玉的确是一位幸福的女孩。由于贾母的宠爱,林黛玉在贾府的地位几乎与贾宝玉平起平坐。我们可以想象,众星捧月的感觉是什么样子了!再加上林黛玉又失去了亲生母亲,那些逢迎巴结的丫环、嬷嬷们,又是怎样团团地围着转,并且说尽了多少好话,讨尽了欢心吧!其实有贾母的宠爱,有贾宝玉的尽心关怀,林黛玉在贾府的日子是幸福的,令人羡慕的。虽然是寄人篱下,比起贾府三春来说,还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的。要知道,贾母在贾家是权威最高的当权者,她要宠爱林黛玉,有哪个敢说半个“不”字呢?可林黛玉偏偏打不开自己的心结。想想在自家里还孤苦伶仃的一个人呢!有一个弟弟还老早死了。现在贾家丫环仆女众多,又有疼爱自己的表哥,还有外祖母,一进门就享受比三春还高的待遇,你想贾母偏心不偏心呢?血总是浓于水的,贾母爱乌及屋,贾敏就是她最宠爱的小女儿,林黛玉当然也是她的心尖子啦!要说黛玉有丧母之痛,迎春、惜春不是也一样?探春还自卑自己是庶出的呢!
“如今且说林黛玉自在荣府以来,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孙女倒且靠后。便是宝玉和黛玉二人之亲密友爱处,亦自较别个不同,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顺,略无参商。”你看林黛玉这段日子过的,简真就跟天上的神仙一般,被贾母宠的简直就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飞了。而宝钗来了,也不过讨得了丫环们的喜欢,当然,这一来就拉走了围绕在黛玉身边的人气,少了许多热闹吧!许是林黛玉在这种人情的冷暖中,感受到一种觉悟吧!所以干脆宁愿喜欢清静,也不喜欢聚集了。薛宝钗的到来,给林黛玉增了寂寞,多了一份失落,以至于使她渐渐成了一个孤家寡人。想想林黛玉怀着丧母之痛,刚刚得到外祖母的疼爱,忽然间冒出一个竞争对手,抢走了围绕在自己身边的慰藉,对于小小年纪的她来说,心里必然会有一种愤愤不平的感觉。而对于薛宝钗的不理解和妒恨,当然也是难免的了。
林黛玉与薛宝钗相比,其实应该算是一个独生子女。贾宝玉有姐姐元春,妹妹探春和弟弟贾环。虽然姐弟不常往来,怎么着也是一脉骨肉亲情。所以贾宝玉的心理是比较健康的。自从来了林黛玉,便因怜生爱,免不了牵肠挂肚,更多了一些关爱。而林黛玉的身上有一种冥顽不化的自私,那就是所有的一切本应俱为自己的所得。与宝钗相比,林黛玉被别人关爱的时候多,而关爱他人的方面却少。香菱学诗时得到了黛玉的指点,这只是因为学问,黛玉确实是一名有耐心的老师。但她的确做不到从生活上、生存上和人情冷暖上去关心别人和理解别人,而是一味地期待众人的理解。正是这种小我的自私心态,使得林黛玉愈来愈变得孤僻和抑郁。而薛宝钗的到来,却与林黛玉孑然不同。“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顽。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
一个豁然大度,一个心眼极细。人皆喜欢易于相处之人。林黛玉比之于薛宝钗虽然有所差距,但并不是没有人缘。人不能总是活在别人爱、恶里,装点傻也不过如此。其实,林黛玉本来是个幸福的女孩,可惜她的确没有把握好自己的幸福。祥林嫂整天念叨她的阿毛,以至于后来人们都冷淡了她。一个沉醉于个人悲剧中的人,始终难以融入周围的群体世界。林黛玉就是以这样一种心态在贾府中寄居的。天下无助之人并非独有某人,而人生向来都要面对各种苦难。承受苦难,并坚强地以柔肩担起自己的责任,才是一个人的正确归途。林黛玉愈是自闭和孤傲,愈是容易陷入早恋的深渊。恋爱本来是幸福的,但是宝黛之恋给林黛玉并没有带来多少幸福感,而是更多的痛苦、压抑、恐惧和担忧。正是这种无根的烦恼和牵挂,让林黛玉愈加看重自己与贾宝玉之间的爱情。“黄金万两财虽重,知己一个也难求!”在林黛玉的心目中,贾宝玉成了她唯一的知己,大观园成了独有的二人的世界。林潇湘俨然成了隐士,但却没有旷达的胸怀。纵然是笔墨如金,精魂如画,仍然走不出个人的狭隘天地。林黛玉的弱一方面来自于病源,一方面来自于心理,更重要的,还在于她无法摆脱孤弱的独生子女情结。林黛玉是一个容不下对手的人,但她又不是那种狠毒霸道的恶女人,所以她将心理的症结,都留给自己一个人承受。爱,她爱得极致。恨,却全部都留给了自己。大观园里林黛玉的身影,只留下岁月里的盈盈粉泪和化不尽的眉间哀愁。
爱情总是聚少离多。温馨只是短暂的一瞬,而别离的苦闷和相思的愁结,才如同黄连的茗苦一般,层层盘桓在心中。小小黛玉,过早地偷尝了早恋的禁果,得到的只是满腔的抑郁情结和对人间世事不解的困惑。有不少朋友发现爱情很累,两情相缠,加上彼此牵挂的劳心,反而失去了真正的生活滋味。倒不轻松地放下,愉快地走进生活。还有更多的朋友看破人类感情深处的脆弱,因此选择了独立。其实独立才是生命的本真面目,正如薛宝钗能够娴熟地驾驭自己的人际关系一样,那是因为她拥有一颗健康的心灵。她能够支撑起自己命运的世界,使自己的生命力旺盛地生长起来。尽管如此,薛宝钗选择贾宝玉却又是十分错误的。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必要去强求他人。爱需要用两心去经营,而不是靠人际关系拉拢。既然心与心不能相约,那就放任缘份前行。天涯何处无芳草?作为大贾宝玉两岁的表姐,何必苦求一个与自己无法沟通的小男人共度一生呢?
相对于薛宝钗,林黛玉有宝哥哥的关爱,又有贾母的疼爱。虽然那些曾经围绕在身边的丫环渐渐离去,又何必对那些趋炎附势的小人过于在意?“富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林黛玉如果能够做到“独善其身”,那么也不枉一身的学问。可惜林黛玉的学问,除了会写几首情诗和几篇吟咏之外,又确实不具备更高的觉悟,以至于放不下一腔不了的心结。我曾经写过博文,肯定“幸福是一种心情”。自来幸福没有天生的,如果心情不好,多大的幸福都觉得是一种痛苦。林黛玉比起生活贫困的刘姥姥,比起连御寒棉衣都要无奈典当的邢岫烟,再比误嫁中山狼的迎春,其实也有别人无法拥有的幸福,加上宝哥哥的爱情,应当是幸福中的幸福。生活中,真正能够拥有的爱情的,能有几人?“不在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林黛玉得到的,不是已经很多了吗?其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念的经。就连生性豁达的薛宝钗,不是也缺少了父爱,同时又有一个混世魔王的哥哥吗?每个人都有自己或大或小,或多或少各不相同的苦难。面对苦难,只是对待它的方式和方法不同罢了!事实上,那些被人们疼着爱着的人,往往最难独立生存,而那些被人冷落歧视,几乎瞅都瞅不得一眼的人,相反却坚强地活了下来。林黛玉不是笑话刘姥姥是“母蝗虫”吗?可是林黛玉病死的时候,“母蝗虫”的身板还硬朗着呢!甚至还能伸出援助之手,救赎出巧姐儿呢!
我想,如果今天的林黛玉仍然寄居在一个世宦大家族,别的不用说,先请一位心理咨询师,并到精神医院请心理医生治疗一段时间,然后使身心健康起来,或许还是有可能与宝玉结成夫妻的。
林黛玉有太多少眼泪,唤起的只是宝哥哥的怜悯和心痛,而读者却也只能叹息和郁闷。林黛玉的不务实和难以融入群体的孤僻和冷漠,在贾宝玉看来是一种爱和相思,而在读者看来,的确是伤神伤心。当局者迷,观局者清。人生应该抓住哪怕是一点一滴的希望,也要坚强地将自己的生命支撑下来,直至放大成未来的光明。如果林黛玉能够在贾府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又何惧自己会被薛宝钗压倒呢?人是一种群居的动物,但也少不得竞争的。优胜劣汰本来就是大自然的规律,所以竞争也是一种发展,是人类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的一个过程,如果林黛玉以这种心态从容面对薛宝钗,不是一样能够骄傲地活下去吗?爱自己跟爱别人一样,爱别人如同爱自己一样。正是因为缺少对于自我的善待,林黛玉牺牲了自己的健康,也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同时连她的爱情都一块儿带走了!
林黛玉留给人们的是叹惋,是伤痛,也是无奈。其实林黛玉如果正视贾宝玉的爱,以信任、关爱、理解的心情去对待他,以从容豁达的态度去直面薛宝钗的竞争,那么林黛玉终究还是贾府最幸福的女人。
点击请看全书《揭开红楼神秘的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