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青春期教育尊重平等朝阳宋体老师们进行杂谈 |
分类: 时评杂文 |
教师家访被打,我们该反思什么?
原创:心灵朝阳
今天一大早,看到一个QQ群里弹出一大串文字。待关闭其他QQ群之后,将那段文字仔细看了一下,才知原来是一名教师家访被打的事情。那位老师是该QQ群成员,该QQ系新浪“李梓新闻”圈子所办,想必那位老师也是我们的博友了!事情经过大致是这样:这位老师是一位高三班主任。目前已临近高考,前段时间给学生进行了摸底考试。待学生考试终结后,这位班主任表扬了班级中考试成绩优秀的同学,对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提出了批评。其中有一个女生只考了三十九分,该班主任也对其进行了点名批评。这在班主任看来是例行职责的行为,那位女生却因此纠结在心。请病假二十多天没有去课。由于高考在即,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该班主任给那位女生打了电话,然而对方出言十分不逊。于是该老师便到这位女生家里进行家访。没想到该女生家长——其母和婶子却拉住这位老师的胳膊,任凭孩子暴打。老师的脖子被打伤,孩子的父亲则对老师说:“你要是给她道个歉就好了。”在老师上车回家的时候,该家长掏出四百元钱作为补偿,这位老师拒绝接受。目前,该老师想通过法律途径,讨还自己的公道。后来该学生家长要求私了,被老师严辞拒绝。
看后这位朋友的叙述,不禁叹息当今教育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老师这个职业曾在一年前被视作“最危险的行业”。学校关于“差生”教育问题,一直持保守态度。两年前与朋友们探讨“差生”教育问题,很多老师依然表示对“差生”另眼看待——他们就是笨吗!不然别的学生怎么一学就会,他们却学不会?说明他们智力有问题!当时的争执十分激烈,相持不下。作为学生家长,也从事过教育事业。我对“差生”问题,依然保持当年的态度——学校尽管要求重视分数,但在老师的心目中务必取消“优生”和“差生”的不平等观念。孩子虽然学习成绩有高低,但是走向社会,各自选择的人生价值亦不同。许多“差生”一样能够做出成就,同样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所以,在教育上务必保持人格平等,也是势在必行。也许在老师们有看来没有必要尊重人格问题,这只不过是一件小事,但在孩子们看来却不一定就是小问题!所以提醒教师们注意,务必引起足够重视,请不要掉以轻心。正是人格问题,常常引发学生、家长袭击教师的大事件。
作为老师,很多人认为,老师就是教育学生的人,学生就是要求听话的人。这在很多年来,似乎成为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然而纵观今天的教育,学生的自立意识开始增强,独生子女的唯我独尊和脆弱的心理防线很容易被冲垮,这一切都成了当代教育的新问题。尊重学生与尊重老师成了一个平等的话题,老师和学生,家长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方式方法都需要有效的教育沟通手段。而学生也非同以往,如果说我们这代人还曾经把老师当做“老虎”有过畏惧之心的话,当代学生则对老师渐渐失去了那种敬畏感。时代不同了,孩子们的意识发展昭示着教育的职改和教改方向。尽管政府改革方案迟迟没有启动,老师则需要对新的教育理念及时重视起来。对于处身学生人际关系群里的老师来说,当代教育已经对老师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我想,作为老师,务必放下为人师道的家长制态度,从而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由于当今社会环境的复杂化,孩子的问题,给学校教育也带来了潜在的危险。所以希望老师们,一方面从教育态度上调整自身问题,另一方面要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在通过电话不能有效沟通的情况下,暂时不要动辄采取家访的形式。因为不了解学生的情况,尤其是高三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这个时候的年轻人容易冲动,尤其是女孩子,溺爱任性等行为习惯早已养成,倘若不采取有效沟通进行疏导的话,必然酿成恶劣的后果。所以教师一定要提前问清原因,或者指派学生前往,切实了解情况后,提前向校方反映,然后通过学校领导协助解决问题。千万不要擅自行动,以防遇到不测。高中阶段是学生心理极其复杂的时期,老师们千万要把握好自己,及时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化解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心结。
我亲戚曾告诉我一件事情。那年情人节我进了一些鲜花在店里卖。由于耽误了进货,仅有一百多朵鲜花进行销售。那天我亲戚刚刚十八岁的女儿来了,我便让她帮我销售鲜花,打算等鲜花卖得差不多了,再把剩下的送给她。要知道,我这个人在所有亲戚朋友的眼中都不是一个小气人,但是货源问题紧张,也是出于无奈。然而那天,我亲戚的这个女孩子不知什么时候溜走了。这事过了许多年,我亲戚才向我说出这件事情,责备我当时为什么不送给她孩子一朵鲜花?当时那个女孩就给她妈妈丢下这么一句话:不就是一朵鲜花吗?我就是个要饭的,她也该送我一朵啊!可她居然这样小气!真看不起这人!这个从小在我们家长大的女孩子,我一直对她疼爱有加,想不到为了一朵鲜花,在心里居然打了一个疙瘩这么多年!试想,面对心理复杂的高中生,老师们应该实施怎样的教育,不是一个很严肃的课题吗?
那位老师作为一名受害者,我本不应该说她什么,但是为了大家引以戒为鉴,我还是把自己的想法公布出来,希望这件事能够引起教育者的高度重视。说实在话,从我上学以来,只记得小学时,老师对得零分的同学点名批评过一次,后来再没有老师因为分数的问题,在课堂上公布过。我们可以想象,那位女生考了39分,对她自己来说,本来已经十分羞愧,而且自尊心很可能已经受到伤害。作为老师,也许你点名批评是为了让她注意,促进她好好学习。但是高考对学生来说,本来已经给孩子们造成了心理上巨大的压力。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老师本应该以鼓励为原则,甚至私下谈心等等解除孩子心灵的阴影。对于一个十八、九岁的女孩子来说,她已经算是一个小大人了,她极其需要的,就是被成人接受和尊重。试想,这个女孩子如果喜欢上了班里的哪个男生,她最不想让人知道的当然就是自己考了39分的成绩。至少在毕业前,她不愿意给心目中的偶像留下这么差的印象。何况考试也不能决定一个人的终身呢?
所以,在我们成年人看来不值得一提的小事,在青春期的孩子们看来,往往会显得十分重要。我们觉得很正常,他们却极其看重。这个时期的学生最想得到成人的认可,这也是他们处在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老师履行自己的职责本来无可厚非,但是怎样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也是一个重要问题。老师要重视青春期孩子的教育,把握这个年龄的特点,尽量采取正确有效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及时打开学生的心结,这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当然,我们不能不说,这个时期老师的确肩负着繁重的劳动——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担负着学生的心理疏导问题。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说,如果想在教育上走稳自己的路子,研究好学生青春期的心理问题,这是非常急需的,任务是相当艰巨的。
另外,除了学生的心理问题以外,我觉得有些教师也有必要重视起自己的心理问题。比方说,那位老师称自己“穷酸”,我认为这是一种对待自身的不正确的观念。可以这样说,由于社会的发展,教师待遇的提高等等,全社会对于教师“穷酸”的看法基本上已经不存在。尤其这位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事情,本来只是那个学生的心结问题,同时又由于家长纵容所引发的一系列殴打教师事件。当事者家长和学生都应当受到社会的谴责!然而,作为老师,真正令全社会尊重的,不是关于老师的某些问题软肋,而是老师们对待问题事件的理性处理。所以笔者认为,无论学生的家长是高官还是富豪,这与本次事件都没有直接的关系,重要的问题是双方如何达成和解协议,如何让对方赔礼道歉,进行一系列补偿等等。
老师在课堂公布学生成绩,即使欠妥本来也没有什么大过,不至于闹得如此不堪收拾。作为学生可能想得太多,以为老师故意整自己,或者弄自己难堪等等。其实这都是由于孩子们心事过重引起的。胜败乃兵家常事,古人都不以成败论英雄,今人也不必以分数论高低。对于一个年轻的孩子来说,只要努力,一生有的是发展的机会。眼前发生的事情,本来算不得什么大事,然而将一件不值得一提的小事演化成一场不该发生的殴打教师事件,委实得令人汗颜!而作为学生的家长,本应当事先前做好学生的沟通教育工作,及时地去学校了解情况,化解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矛盾。然而其家长却采取了极端错误的方法,纵容学生殴打老师,甚至自己也动手打人,甚至其父还对老师说:“你要是对她道歉就好了……”可见,这种溺爱方式的教育,不仅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也对社会造成极其不良的影响。
独生子女问题,已是当今教育的一大重要问题。教师在面对来源于不同家庭的学生,尽量注意教育方式和方法。现在的孩子不仅聪明,而且法制观念也很强。他们懂得如何逃避制裁,如何大法不犯小错不断。所以这一系列的问题,应该给老师们一个警醒:把失败当做教训,重新审视今天的教育。刷新教育理念,重新定位教育,做一名真正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