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看商业(二)
(2010-07-11 19:17:04)
标签:
文化 |
慧眼看商业(二)
-----------------------------------------------------------------------------------
在商业上有一种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很多东西都在违背常理。尤其是那些在生活中人们令人讨厌的说谎者,却成为商业上最受欢迎的人,而且这种人似乎天生就有一种商业天分一样,在商场上混得如鱼得水。如果说最初走上商业的感觉是什么,那就是“说谎者说”。谎言是可怕的,但是为什么必须说谎呢?
原因之一就是当今商业制度的选择。当商人站到了商业的市场上,随之而来的感觉就是两个字:成和败。成功的决窃就是赚钱,失败不用说,要么商品卖不出去,要么廉价出售。而廉价出售也未必能够成功,因为总是要有一部分货滞留下来。所以,只要是上了商业这条“贼船”,基本上就跟走上“战场”差不多。没有退路,只有出路,而唯一的出路,除了赚取利润,获取价值,还有什么呢?
当然商业价格平衡的失调,本身是容不得商人口吐真言的。你不可能对客户讲出自己的进价,而后再告诉他我要挣你多少利润。相信真有这样的商人,也会被人们当成“书呆子”去看待。所以商人要保证自己的利润就只能以虚当实,实中有虚,虚中有实了。因为现代商业注定了商人与客户之间是朋友的同时,也注定了双方的对手关系。所以二者既矛盾又必不可分。而买卖之间的战争,多少也有把商场变成了“战场”的火药味道了。所以在商业上要求你灵活做人,不能死板。而商业唯一约束商人的原则,当然也就只有学会赚钱了。
原因之二就是商业价格机制的失调,形成了行业潜规则,让诚实的商人也不得不低下头学会要幌子。当价格没有了标准和依据,仅仅依靠买和卖的现场谈判去决定的时候,双方之间在无形之中就达成了交易之争。只要抬价、侃价的潜规则存在,商人便无法走出谎言的套子,因为在客户抵防他的同时,他也要抵防客户的侃价。所以本来想一元五角卖的商品,只有提高到2元、3元或者更高了。因为只有把水分抬高了,才能让消费者摸不清虚实,才得获得想得到的利润。有一种制度就会产生一种结果,有了不谐和的商业关系,消费者与商人的对立也就形成了——这种对立关系只有在80年代后才有,而计划经济时代是不曾出现的。也就是,商业本来应该是一个和谐的世界,如果物有所值,商品有商品的价值体系,那么商业得到应得的部分,而消费者支付应该支付的费用,各无怨言,无相伤,才是完完全全的朋友关系。
原因之三就是消费者的选择。其实人们常常恨谎言,是因为这种不道德的东西侵犯了个人尊严!俗话说“日久见人心”,与这种人处长了,人人生厌。因为上当莫过于一两回,多了也就心知肚明了。然而,这种人做了商业却出奇得顺利,出奇得人气好。我在这件事上,曾经思考了很久,当然也找到了结论。可以这样讲,在计划经济时期里是没有这种利益争夺的,买和卖是公平交易,价格是稳定的,没有谁欺谁,谁骗谁之说。然而一旦到了自由市场,便有了竞争和利益分割。做商业离不开顾客的支持,而顾客肯定也不能离开商业的服务,我们不能对朋友说谎,但是,我们不能不对对手说谎。因为对手是与你利益相对的人,而朋友是要帮助你的人和你要帮助的人。在商业上,你不可能去帮助所有的人,而你也不可能有那样的经济能力去支持你帮助所有的人。而你所能做到的,就是凭劳动赚钱,凭聪明和智慧赚钱。你能把对手变成你的朋友,那是最大收获的,你能在与朋友交易时,又时刻不忘他们是对手,那是你的明智。所以对于平常喜欢说谎的人来说,反而是手到擒来,易如反掌了。
而有些客户为什么偏偏喜欢选择这样的商人呢?原因就在于,一方面是这样的人谎说得天衣无缝,以至于让人看不出破绽,另一方面就只有归结于消费者自己。人们总是憎恨说谎者,甚至恨之入骨,但是当说谎和诚实站在一起,人们到头来还是选择了说谎——呵呵,我说这话,可能会有人不服气。其实每个人都有被承认的需要。诚实的人,总是实打实地表白自己的观点,由内到里,展示的都是个人情结,很显然缺少了群体性。而说谎者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隐藏自己,放弃部分个人的想法,从而让别人得到思想自由的天地。比如说两个人因观点不同而争论——二人绝对都是真实的,诚实的。如果有一个让步,说句违心的谎话,假装认可对方的观点,对方当然会满意而归,而且高兴得不得了。所以说谎者能够满足大多数顾客的愿望,适合某些人的心理需求。对于满意而言,不要说掏点小钱,就是多少也不会在乎了。这就是说谎者的优势,在商业上用句术语就叫:“在商言商”。
所以诚实的人进入商业很难,也很慢。我学商业越过了很长一个过程,其中还有一个矛盾期。第一次卖给顾客两双袜子,竟然心跳了整整一上午。而后来便发现在商业上做人很尴尬,所以有共同看法的朋友们,便把商业与做人联系起来了。对于商人而言,赚钱是必须的,而骗人是万万不能的,态度要真诚,心态要平和。诚实的人也许真的能够赚到钱,但是未必人人都会发大财。我想,够吃够喝足用就不错了,人想得高的时候,烦恼就多。而那些在外面发大财的销售员,更是让人说不出的一种感觉。吹捧侃的人越来越多,赚钱是根,所以讲不得原则,便只有任凭他们驾驭整个商业世界了。如果我们想诚实,想讲道德,那么就不必有攀比心,只要努力地去做,等待机会吧!即使等不来机会,也只能告诉自己,没有愧对良心就行了。
其实商业就像一潭水,你用水杯去盛,它就是杯子的形状,你用碗去盛,它就是碗的形状,你用无边无沿的牙槽去盛,它便遍地沟坎了。商业还象一根橡皮泥,用什么样的模型去打造它,就是做出什么样的样子。丑的美的,就看你赋予了它什么样的形态。如果你让它一盘散沙,它便漫无边际地流淌起来,开裂起来。所以,一种体制决定一种类型的人,成为这个时代一展风采的佼佼者。所以今天商业上的成败,真的无法以此来论英雄。
因为商业上的确没有什么定理,只有赚钱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