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教我做家务


标签:
文化 |
分类: 校园教育 |
母亲教我做家务
文/心灵朝阳
母亲个头很矮,身体也不是太好,生我之前因为小产了一回,好几年没有孩子。到有了我,便很快怀上了妹妹。两年后,又生了弟弟。妹妹是双胞胎,三年之中姐弟四人降生,让母亲忙得不亦乐乎。父亲十四岁奶奶就去世了,姥娘却在那些年因血压高疯瘫了。母亲连我们都照顾不过来,当然也没有时间去照看姥娘了。记忆中的姥娘常常一个人坐在地上,用手划着走路,浑身弄得脏兮兮的。我们那时不懂事,常常远远地看着她,从不肯靠近。
从小就不记得什么时候母亲抱过我,朦胧之中只记得姨妈从姥娘家跑来给妹妹送羊奶。那个年代很穷,没有自行车,走路都是用脚量,听到有羊奶喝,我也想要,大哭。母亲哄我,说给煎鸡蛋,可我愣是不听话,总是闹啊哭啊。可能那时候,妹妹还只有几个月吧!母亲奶水不足,姨妈怕妹妹委屈,便隔山差五地挤了老山羊的奶送过来给妹妹喝。我那时实在不懂事,记忆里的哭闹印象很深,母亲总是哄不好。也不知那事给我的刺激太大,每当说起来的时候,大人们都很吃惊:那么小,你竟然记得?
由于家庭负担太重,我从七岁就开始学做饭。因为在家是老大,更重要的是,那年割麦,母亲听寡妇三奶奶讲,他家银安没做声就做好了一锅饭。母亲听后便也动了心,回到家就要我做饭。我那时以为做饭很难,不想做。母亲说,人家男孩子都会了,你一个女孩子怎么就学不会呢?于是,怎样烧水,怎样煮玉米糊糊,一一告诉我。听母亲说得那样简单,可心里还是觉得很难。第一次做饭,还是跟以往一样在院里玩。等玩过了,母亲回来了,看到锅里空空的,把我抓过来狠打了一顿。我那时才知没有时间观念的我只顾贪玩了。于是第二天长了记性。一大早起来,便拿了柴火烧起来。烧啊烧啊,好久了,那锅愣是没动静。自己也感觉沉不住气了,便忍不住揭开锅盖看:天啊!原来是忘了加水了!麦秸扎的锅盖都烤得黑乎乎的了。赶紧倒水吧!“哗”那水倒下去,锅就“哧”地一声响!不管怎么说吧!好歹还是把水烧开了,一大锅玉米糊糊也烧好了。
母亲家来了,我想应该听到一声表扬了吧!谁知母亲却问我是不是忘了加水就烧饭了。我谎说:没有啊!母亲说:不对,你看这锅盖都烤得黑乎乎的,肯定是忘了加水了!我没有作声,怕再挨揍,便红着脸低下头。母亲告诉我,锅烧热了不能用凉水激,不然会炸裂的。我似懂非懂地听着,不知道锅会怎么裂,只知道以后不能再忘了添水了。后来,我就按时早起,按时烧水做饭,直到忙完麦收,母亲也不再提让我做饭的事了。后来,母亲便教我切菜,有时不小心切了手,鲜血忽忽地淌,到诊所里包扎一下,等好了后还是少不得要做。二妹最乖,总是不等母亲安排就不言不语地帮着做。二妹知道体谅母亲,可我总是贪玩,老觉得那些活干得没有劲。每年的麦季到地里收麦,太阳火辣辣地射下来,我总想快一点逃离那个地方。可是母亲却默无言语地劳动着。当时的地都归生产队,收完麦后必须等到队长的一声令下,“放圈子了——”大人小孩才能挎着篮子,篓子去地里捡麦穗。可是母亲却总在收割完后,就在地里捡啊捡。我说,快走吧!被人抓到了就麻烦了。母亲说:捡点是点吧!家里那么多人吃饭,每年都往队里找钱,不捡怎么行呢?我们就缠着母亲,有时还故意吓唬她。也许队里那时怜悯社员家里困难,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虽然大队门口有没收的麦篮,也不过是杀鸡骇猴,吓唬胆小的人吧!
那些年,我不能理解母亲的劳动,父亲在学校里教学,每月的工资都很低。但他却怜惜民办教师的工资比他还低。甚至他还要拿出钱来资助困难的学生。想想,家中嗷嗷待哺几张口,全部都依靠母亲的劳动维持,母亲的压力应该可想而知吧!可是我们总是不理解,火辣辣的阳光下,姐弟几人在地里劳动,总是觉得那地太长太远,总觉得那活太苦太累。阳光直直的照射过来,唯一的渴望就是躲在萌凉树影里好好地乘乘凉。有一年弟弟跟着种玉米,竟然好几把玉米填到一个土坑里。母亲发现了,狠狠地批评了弟弟,可是弟弟说:这样种的快啊!
现在回想起来,真的问不清自己为什么身上有那么多的惰性。除了跟生产队干活,与同伴搭帮结伙地特别有劲外,一旦独立便立刻产生偷懒的心情。尽管如此,母亲还是在我很小时候就教会了我擀面条,炒菜,洗衣服,收拾家务等等。母亲最初是想留我在家务农,想不到我却考上了重点中学,便打消了这个念头。虽然我们姐弟几人均没有走进大学的门,但是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母亲愣是一个人挑起了生活重担,带领我们度过了一段最难捱的时光。
村里人评价母亲,说她是个有本领的人。可母亲自己却常常自怨自艾,怪自己没有力气,没有别人那样强悍。其实,真不是什么强悍,也不是谁有什么本领,而是因为母亲的忍耐和坚持。据说,妹妹刚会爬的时候,常常从包里爬出来——因为给孩子省尿布,小孩子不睡在床上,而是睡在麦秸上,以便尿液顺着麦秸露到地下。这样又暖,又不会因母亲忙不过来受折磨。妹妹不会走,在地上爬得浑身脏兮兮的,母亲常常顾不上,前院大娘没孩子,有空就过来帮着看看。妹妹有时把拉在地上的屎抓了往嘴里抹,大娘就不声不响地抱到家里好好地给她们洗个热水澡。也正是这个原因,妹妹对大娘的感情,特别深。
母亲生下我们姐弟四人,是她的福,却也给她带来了苦和难。那些年,母亲瘦得只有七十来斤,可是依旧顾着家里地里,抚育我们长大成人。爷爷脾气不好,有时候还因为院里的鸡屎没有打扫,大嚷大骂。母亲总是默默无闻地承受着。有时为了父亲在外面的花销太大,母亲实在看不惯说上一回,也免不得激了他的火。当然,教书的父亲,也有些懒惰,和我们一样,害怕吃苦,怕在热辣辣的阳光下,干又脏又累的农活。
参加工作后,母亲又种了几年地,到了弟弟结婚,那地就交给了队里。做教师的父亲工资涨了,我们都相继成家立业,母亲总算能够过上轻松的日子了。然而,回想起小时候,总是免不了一腔感叹。假如一切还会重来,我该怎样面对这一切呢?然而,一切都不会重来了。长大的我,才知道,其实劳动,并不都是意味着辛苦,同样是一种快乐。而母亲给予我的,虽然没有拥抱和亲昵,却是一生中最生动的课堂,让我学会自强自立,学会靠自己的力量,走好自己的人生。
http://ef.images22.51img1.com/6000/xinlingzhaoyang/fd11edfbabd962b3bc51274f41f095dc.jpg#100097640
父母和小时候的儿子
前一篇:深刻的生命 (心灵朝阳)
后一篇:下岗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