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颜,走出仰视的误区


标签:
文化 |
蓝颜,走出仰视的误区
http://pf.images22.51img1.com/6000/q213456656788/f852ca0808833418ebd71b79a249bd01.jpg#100121340
作者:心灵朝阳 于2009-12-15
说到蓝颜,对于我恐怕只能成为一个神秘的词汇了。红颜也罢,蓝颜也罢,黄颜、绿颜、紫颜……等等,一律想象不出应该是什么样子。上网四、五年了吧?反而越来越觉得这网上没有什么,平淡如水,平静如月。除了写几篇文章外,还真的不喜欢在网上大聊特聊,尤其那种每天等待一个号码的感觉,都认定是一种牵挂的累。所以便觉活着的轻松坦然是一种快乐,但有时还是忍不住追问自己:难道真的已把红尘看破? 我对“颜们”不再留意的原因有三个。第一,不管什么“颜”,无论在网上还是在现实,找一“颜”友知己,实在是难上加难。曾经自以为很理解别人,反过来却发现别人竟有着与自己迥然不同的观点,于是“颜”味大失,淡如止水。第二,网上总有一些不可思议的同性网友,不小心就碰到了人家的醋坛子。妈呀!别说什么颜呀、情呀的,就光那酸溜溜的醋味就够浓烈的,醉是醉不了,醺得令人悲哀倒是别具一番风味。细想来实在不值——若为我家老公争风吃醋吧,还真是扬眉吐气——谁不愿意嫁一值得炫耀的老公呢!于是那种不平则忍的苦味,最后只有默默吞到肚里,所以这“颜”事也只有泡汤了。第三,本人常自诩胸怀宽阔,女中豪杰,人中极品——哈哈,算是自嘲吧!当拙文发布,阅过评论回复之后,发现路过之处,尽是知己!投机的语言或许出于偶然,只可惜不是发自一个人!于是乎“知己遍天下”的感觉涌起,一下子再也难以锁定某位“颜”人,也就只有放任自我,任凭思想飞扬,独享一番逍遥自在了。 所以提到“颜”事,本人还得算个例外。 凡世间红尘,得一知己定是幸事!我还是这样想。记得一位客户,外表英俊,心地善良,自然身边“红颜”、“蓝颜”如堆。当她们跟我聊起他时,还真是高看得不得了!如果风风火火闯事业的人,缺少了她们的鼓励、夸奖、确认,的确会令进取心大减,自信心大减,甚至在失败时一蹶不振也有可能。然而,过度的仰视也会使人飘飘然、晕晕然。于是我的这位客户朋友在生意上失败多次,甚至在仰视的包围中,轻易间放弃了婚姻,而后又成为光棍大军的流浪者。试想,若想立业,何以为家?幕后无人,独处的冷寂,于是单位里除了人才流失还是人才流失……后来这位朋友重新做了选择,将过去美女如云的店,全部倾售,而后操起男人群体夯实的基业,从此走上一帆风顺的创业之路。 于是我想,既然是知己蓝颜,必然要有彼此爱慕之心,又何须一方仰视?永久的友谊是平淡的,永远的朋友是真诚的,而真正的蓝颜知己,却需要相互担当起一份责任,使其保持优势,挫其劣势,直至笑到最后,而不是一厢情愿地盲目崇拜和追求。记忆中一位最仰视那位客户的女孩几乎献出了自己一生的幸福。年龄已接近三十岁的她,至今还是单身,然而与客户相随十多年,到头来依旧落得分手天涯。命乎?运乎?她的崇拜之心着实超乎我们的想象。当我和一位朋友客观地评价客户优缺点的时候,她竟暗地里憋了一肚子的气……仰视之甚至可想而之——蓝颜乎?知己乎?回过头来仔细想一想,大有粉丝之感。 看来这“颜”们到头来也有混洧不清的时候。 一位很优秀的网友写了一篇学习笔记,前一部分写的是自己在香港学习的感受,当然也包括个人医术方面的差距及祖国整体医疗技术滞后的感觉等等,然而下半部分作者的笔锋一转,写了有关拿动物作活体实验后,香港导师医生们与大陆对待生命迥然不同的态度,“香港医生对动物的尊重,每次用动物练习手术后都要为这些为医学牺牲的动物祈祷默哀,然后火化安葬,体现了高度的文明和对生命的尊重。看到这一切,我真的感到羞愧难当,因为我们曾经把那些猪和狗做完试验后,放血处死,然后烹饪吃肉。相比之下,我感到自己当初真是个野蛮人,而不是医生。”读到这几句时,我这个门外汉,突然间感触到朋友在内心深处的自省。我觉得一个人的优秀不在于他的医术如何,也不在于他取得了多大的成就,而是在于他个人能不能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自己的错误,从而改良和完善自己的品格。而这位网友给这篇文章的题目加了这样一句:“我觉得自己不是个合格医生 ”…… 看过朋友的文章,再看一下网友的评论,不由地感觉失望……因为回帖的朋友依如既往地在赞扬这位网友。显然言语中充满诚挚,皆出于肺腑之言,然而,却没有人关注到朋友那种自省的感觉——我想即使是忙碌,这位备受朋友们关注的网友,他的文章至少应该有一人仔细阅读吧?说实话,我还真的不是一个细心的人,因为前半部分医疗技术方面的缀述我有些不懂,我这个门外汉也只有如走马观花一般地浏览过了,真地很不好意思地说,有些真的是没有读下去。然而读到“敬畏生命”的最后两段时,我也忍不住产生了一种敬畏之感!想想那些活体的牲畜们,虽然不是万物之灵,然而却为人类研究医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不要说医生,作为一个普通人,怎敢不敬? 常常有一种遗憾使我在内心深处沉默。面对一位优秀的朋友,我一直想对朋友们说不要盲从,读懂他作品的内涵,读懂他内心深处闪光的做人品格,才是对其人品、作品最大的尊重。作为朋友,我们理应当平等相待,不要仰视,更不能鄙视,只需要用心交流,互相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别人能够做到的,或许我们今天做不到,然而只要努力做到,总是能够做到。别人所富有的精神和品格,或许我们不能企及,但是我们必须先从内心深处向其靠近一些,再靠近一些……然而,我真想对一次次恭维这位朋友的网友们说:把心态放平,大家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其实你也很优秀,只是你没有发觉自己的长处,没有真正的让心灵与作者产生共鸣! 董进宇博士在《培养真正的人》一书中提到一个有关她女儿的故事。她女儿曾经向他说过这样的话:“对获得奥斯卡提名的人,我过去只尊重他们的成就,现在我发现他们的人格是那样高尚。5个获奥斯卡奖提名的人中,获奖的人那么谦逊,而另外4个人真诚地给他鼓掌!他们的感觉给我太好了!我觉得做人要做这样的人!”读罢这段话,不禁掩卷沉思。想一想一个孩子能够悟到的,是什么原因让我们这些成年人却往往忽略了呢?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尊重一些有成就的朋友,需要向他们看齐,然而,他们需要的恰恰不是我们对他成就的赞扬,而是对他们做人的理解!而唯有这种理解,才会提醒我们自己,要做怎样的人!甚至有时发现,虽然自己还没有取得什么成就,也依然具备了他们身上的这种品质! 于是我便感觉仰视是一种错误! 然而,消除了仰视,忽然发现对别人的品格产生了一种敬畏之感。于是我想,那种所谓的“蓝颜”、“红颜”的感觉,无非只是尘世间男人与女人醉心的沉迷吧——真是一下子也说不清楚了。然而从我的客户朋友的沉浮看去,至少世间的“红颜”、“蓝颜”、“紫颜”、“黄颜”们,最不该做的就是:为自己对别人的心仪而去仰视!作为我个人也渐渐产生了这样一种感觉:害怕仰视别人,也害怕被人仰视。因为每一个人内心深处最痛、最沉重的情结,莫过于不能被人理解,不能被人放大其灵魂深处的闪光点。
如果不能正常播放,请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