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艺术科学两不误——建一画展有感

(2009-11-11 18:52:39)
标签:

画展

丙烯画

古玩

刘建一

文化

分类: 随笔.日记
转载:网易博客“莲花斋学人”的文章:

 艺术科学两不误——建一画展有感

建一丙烯画 《花丛中》(局部)——母与子系列

 

两周前的周三接到郑铮女士发送的短信,邀请我那个周末去看刘建一兄的个人展。郑铮是建一的太太。我当即回信说一定到。说实话,看到短信时,我以为是建一的个人收藏展,因为据说他对古董情有独钟,再说,时下不是流行显露个人收藏吗?然而,等到了陈列室一看,我却着实吃了一惊:不是古玩,而是他的丙烯画中的杰作展示。

我原本在家乡的时候,在好朋友的圈子里经常听到刘建一这个名字,知道他很有才华,在美国的一所大学任终身教授,极爱美,娶了个漂亮的演员做太太。后来我到北京工作,于8年前在潘家园古玩字画市场碰到了他和他太太,从此与他夫妇成为朋友。

建一人颇儒雅,又略显矜持,但绝不似大多数海归或未归那般张牙舞爪。他言语不多,但语出惊人。与贵阳的老朋友在一起,他一口贵阳话说得地道至极,有些用语恐怕现在的贵阳小青年还不大能够明白。有时说到激动之处,贵阳人特有的话把子“儿罗”、“狗x嘞”之类也从刘教授的口中滚滚而出,活脱脱一个愤青,听了十分痛快。

平常在闲聊之中,他经常提到1979年在北京西单举办当时中国最前卫的街头画展——“贵阳五青年画展”,但我接到他太太的短信时,怎么也没有跟这个当年轰动中国画坛的展览联系起来,那毕竟是30年前的事啊。曾经的专业画家今天还有几人挥洒不辍?更遑论业余爱好者?1977年恢复高考,建一没有考大学,78年他直接考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86年赴美攻读博士,后旅居美国,先后在四所著名大学任教,以经济地理为其教学、研究领域,走向了所谓理科,所以我按照国内的逻辑和现状,始终把他当作自然科学家看待。

于是,当我看到他的画作的时候,心中那一份惊讶,你大概是可以想象的。

这份惊讶不仅是因为古玩变成了绘画,更是因为他作品的高超水平。他的绘画属于能够给人以强烈冲击的那种,观看之际使人浮想联翩,观看之后令人挥之不去,在你的心里烙下深深的印痕。还让我感到惊讶的是,平常我印象中的建一竟与这画作后面的建一有着相当距离。如果你仔细欣赏他的《晚秋》、《高原系列》和《母爱》,画面的那份宁静与怡然,笔触的均匀与细腻,色彩的那种鲜明反差与柔和效果,无不抚慰着你的心灵,带给你一种平静的温暖。我很明白,要创造出给人这种感觉的作品,作者首先必须有一种真真切切的静如止水的心态和广施仁爱的胸怀。我终于了解,他的貌似愤青,并不是他的本真。23年的旅美生活为他提供了一种与家乡完全不同的培养基(culture),从他展出的几幅作品的主题和风格来看,民族的、家乡的故事,始终在他的血液里流淌,但是展现这些故事的手法和心境却完全摆脱了原有文化的束缚。说实话,他的这份弥漫于胸的宁静和卅年挥笔不辍的执着给我的冲击最大。站在他的画前,身处商业主义与犬儒主义培养基中的我,突然感到从脊梁升起一股自惭形秽的凉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