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下镇鲍田中学2010学年第一学期教科室工作总结
(2011-01-25 00:10:53)
标签:
教科室工作总结教育 |
分类: 教科室公文 |
2010年又是一个紧张而繁忙的一年。一年来,教科室在校领导的关心和领导下,在各教研组、备课组和教师们的帮助和支持下,坚持教研工作必须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的原则,推动教学教研工作的深入开展,发挥研究、引领、指导、服务的职能作用,一学期以来做了以下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所做的工作:
1、切实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教学常规管理上继续实行一个制度(教学月查制度)、三方面要求(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的规范要求),努力做到“备课要深、上课要清、讲解要精、反思要敏”。
为了杜绝“白课”入课堂现象,教科室本学期对教学设计进行了一次定期检查和一次随机抽查,并及时通报了检查结果。在定期检查中,钱小玲、戴春丽、李娜、曹河娜、戴小青、池深波、钱金冬、叶婷艳、周晓静、刘小平、钟冬梅、戴晓西、汪巧灵、欧慧卿、戴秀静、周海平、林申娒、陈小琴、陈美莲、朱志飞、钱仁晓、张璋等22位教师的教学设计获得了优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抽查,先由各教研组长随机抽取,然后细查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结果显示被抽查者在各方面都达到预期的设想。这次共随机抽查了22位教师,其中戴小青、黄忠武、戴绍荣、周晓静、钟春和、吴晓霞、戴海燕、汪巧灵、陈小琴、王飞娜、林申娒、董林铜、杨正珏等13位教师都达到了优秀。本学期的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为以后的教学月查的形式改革奠定了基础和明确了方向,教科室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的力度,为学校既定的“减负提质”奉献绵薄之力。
为继续提高教学常规管理的实效性,打造有效原生态教学课堂,倡导“轻负高质”的教学理念,更好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教科室在本学期第13周推出了学校教学开放周暨推门听课周活动。在这项传统的活动周内,所有学科教师一律无条件开放课堂,而且每人务必进入他人课堂听课两节以上,其中叶益耿校长深入各学科课堂听了7、8节课,作为学校行政班子和教研组长都能身先士卒,有大局意识,并且在活动期间和结束之后提出中肯的建设性意见。
2、努力创新教科研工作形式,打造优秀学科组。
本学期教科室继续在抓好教研组的常规工作,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经常督促教研组长要从近、小、实着手,扎扎实实开展围绕“有效教学”主旋律的教研活动,采取“互动式”、“参与式”、“实践式”等活动方式,比如像语文组的文成之行,科学组经常性的教师沙龙,这些就是一个个绝好的佐证。教科室希望“自主、合作、探究”能成为我校校本教研活动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且能发扬光大下去,更好地促进更多教师的专业水平的二次成长。
在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方面,各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都煞费苦心、惨淡经营,做了很多有益于学科教学的摸索和探索,这是大家有目共睹,这是不可抹杀的功劳和苦劳,我们应该记住这些组长们,我们应该为他们的无私喝彩,我们应该大张旗鼓宣传和学习他们。本学期科学组组长王飞娜凭借自身努力和实力被评为瑞安市优秀教研组长;英语教研组(组长周海平)、七年级英语备课组(组长钟冬梅)、八年级语文备课组(组长戴育芬)和八年级科学备课组(陈小琴),本着精诚团结合作的优良传统,在期末繁忙复习迎考之际,愉快接受重任,硬挤时间,整理档案,参加了塘下学区一年一度的优秀教研组和备课组评比。其参评结果已并不重要了,那过程毋庸置疑理应成为其他各教研组和备课组效仿的榜样。
3、全力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在教师培训方面,本学期在开展校本培训和学区联片教研的基础上,教科室全力支持教师外出参与听课及其他一切有益于教学的培训学习及研讨活动也比以前做得更多更到位些。本学期,因教研而“走出去”的教师很多,他们从中或多或少都有收获、感悟和体验。叶益耿校长参加了在华东师大举行的瑞安市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培训;叶益耿、戴星华、周海平、朱志飞等参加了温州市农村初中中小学教师“领雁工程”培训成果展示活动;余成武、薛承豹、缪奇恩参加了浙江省2010年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比;杨正珏、叶万青参加了浙江省2010年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评比;戴晓西参加了浙江省第五届校本教研工作研讨会暨区域推进校本教研成果总结会;语数英科社五学科全体教师参加了温州市教育局开展的特级教师和骨干教师大讲台网上直播教学活动;语数英科社五学科部分教师参加了在杭师大举行的浙派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艺术展活动;数科社综合实践四学科部分教师参加了瑞安市和温州市的学科教学“疑难问题解决”及专题研讨会;部分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参加了在新纪元学校举行的瑞安市校本研修活动策划与制度建设报告会;教研组长薛承豹、郑三春、王晓春、杨正珏等教研组长参加了瑞安市教研室组织的学科教研组长会议,而且薛承豹和郑三春还代表学校在会上作典型经验介绍,赢得了瑞安市教研员和兄弟学校教研组长的一致好评。诸如此类的外出学习培训活动,在叶益耿校长亲自编撰的学校大事记里已有详尽的记载,这里姑且就不一而足了。
对于外出参加培训学习的教师,教科室要求返校后不仅要上交500字以上外出学习培训的反馈表,还要求将学习心得体会与本学科教师交流,而且在适当时间还应向全校教师汇报讲座,以实现优质和丰富的资源共享。本学期已经推行,而且日后在鼓励教师积极主动“走出去”的同时,将作为学习培训的一项必做常规之事来落实。
4、不断反思总结,实现教师的自我成长。
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需要理论学习培训的支撑,更需要的是在实践中进行探索研究,同时更需要不断地反思、总结、推广。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
课题研究是教科室工作的一项重点。本学期,教科室在教师个人小课题的研究工作方面,加强了研究的指导和监督力度。借课个人小课题的研究发掘科研骨干教师,为他们搭台子,压担子,让这些教科研骨干和排头兵尝试到研究所带来的甜蜜和幸福。在2010年度瑞安市教育科研优秀课题成果评比中,郑三春承担的课题荣获一等奖,这是学校教师在课题研究方面首次获此殊荣。另外,叶益耿、刘海滨和缪奇恩承担的课题荣获二等奖,池深波、竺晓莲和蔡思思承担的课题也获准结题。2011年薛承豹、刘海滨、缪奇恩、曹河娜、戴育芬、戴海燕、周海平、戴晓西、戴威和鲍林接申报的小课题已被瑞安市教育局教科室立项。
本学期,瑞安市教育局公布来2010年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结果,在全市获奖人数减少的大气候下,我校仍有钟冬梅、戴秀静两位教师荣获二等奖,钱小玲、陈凤飞、周海平、刘光凯、王晓春和张海平六位教师荣获三等奖;教科室组织教师参加了2010年瑞安市教学案例(叙事)评比和2010年温州市教师教育论文评比,结果尚未揭晓,我们静候佳音。
命题竞赛中,英语组的戴晓西、周海平、戴海燕荣获一等奖,并荣获温州市三等奖,科学组的钱圣进、王圣钢、刘光凯荣获二等奖,社会组的朱志飞、竺晓莲、王晓春荣获三等奖;在2010年温州市农村初中课堂教学评比中,英语组的戴晓西、科学组的王飞娜和社会组的蔡思思脱颖而出,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体艺组的张海平和鲍林接在2010年瑞安市农村优质课评比中获得三等奖。我们没有理由忘记,数学组的潘华尧在初中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竞赛中,一路过关斩将,依次荣获塘下学区一等奖、瑞安市一等奖和温州市二等奖。以上这些教师为学科组和学校都赢得了荣誉,在于无声处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我们要向他们致敬,向他们学习!
二、工作不足与措施:
2、教研组校本教研和集体备课仍然存在效率不高、研讨氛围不浓的问题。归根到底,是“有效教研”还没真正有效、实效在困扰着教科研的发展和突破。
3、课题研究需要走向多元化。在本学期小课题研究所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教科室拟在下学期举办一场关于小课题研究的讲座活动,通过活动来促进和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并且以小课题的研究带动其他课题研究活动的全面绽放,营造与时俱进的教研氛围。
4、专家引领与指导明显欠缺。由于本学期学校的教学活动和其他事务偏多,以致左右了教科研的铺开,仅有瑞安市教育局副局长杜军义、温州市陈柳名师工作室、瑞安市教研员葛伊虹的语文学科中心组送教下乡活动、瑞安市教研员李日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讨会在学校留下了痕迹,下学期教科室将尽力多邀请一些名师和专家来校上课或讲学,让名师、专家们的理念和行动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教学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让教师过上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
2011年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