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军干校招生了!”
父亲兴奋地向母亲解释:
“军干校,是做学生研究工作的,研究失学青年,我已经报名了!”
得到这个消息时,父母俩人正打算结婚。
自从上次独自一人前往无锡张正璧处找工作未果之后,父亲像一个慢热型的选手,竟越来越渴望外出发展。
大概由于高邮城小,机会实在太少,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不多。
父亲特别跟母亲强调:这个学校是做“研究工作”的,意思是自己非常喜欢。
父亲去跟祖父说,这个学校好,机会难得,我要去!
祖父不同意,要父亲赶紧结婚,他不希望孩子到外地去工作。
怎么办?已经报名了,机不可失!
于是,父亲悄悄跟母亲说:我一定要去!不要告诉任何人。
并安排说,我去了以后,一旦安定下来就回来接你,你可以去考护士学校。我们一起去读书。
母亲言听计从。当时在母亲眼里,父亲是男神般的存在:有文化(当年高邮城里高中生凤毛麟角,自己小学都没毕业);人长得帅;还家庭富有。
拉钩上吊,一百年不变。父亲悄悄收拾好行李,打算第二天一早出发。
母亲回到家后,心中忐忑,渐渐越想越不放心了:父亲一去不回怎么办?
终于她将心事吐露给了外公,所有计划和盘托出。
准丈人一听,那还了得,出门直奔中市口。
阴谋败露。
那两天,气氛紧张,祖父专门派人看着父亲,不让他跑掉。
还有人说,那几天祖父将父亲一把大锁锁在屋里,不知真假。至于闹到什么程度,有什么花絮八卦,这个要问小姑了。
那年代,祖父头脑里装的都是老观念,小康人家,只要有口吃的就不舍得让子女出去受苦。
许多年后,我三弟考上大学,临行前去与奶奶道别,奶奶说,“你们出去好,不要象爹爹那样把儿女都拢在身边”。
我们家乡管祖父叫“爹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