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70)近来常说“你烦”(1109)

(2019-02-14 22:32:42)
标签:

提醒

关心

解读

破解

密码

分类: 童年

(170)近来常说“你烦”(1109)


 

    近来,对我们越来越多的“关怀”,“提醒”王子产生“你烦”的感觉,那么怎样才是不烦的呢?用什么方法,注意些什么,使我们既能恰如其分的给予关心,又不至于产生“烦”的感觉?孩子的心理世界的确需要好好了解。

    童年的关怀,对孩子来说总是“需要”大于“烦”。那时,他们得到的帮助非常多,非常需要大人的关照,大人也习惯了自己形成的一套关怀的方式。但孩子在逐渐长大,知识、能力迅速增加,独立的欲望不断增长,同时性格发展也在逐步产生自主性,形成自己的风格,而大人则还在以过去积累起来的(不断得到巩固的教育方式)习惯的方式来关照孩子,当孩子逆反心态增加时,父母往往仍然喋喋不休的重复使用过去的方式,不知改进,这样矛盾就不断产生了,孩子的痛苦烦恼增加了,他们越来越多的面对的是父母的指责,不听话,没耐心,骄傲,拖拉,粗心,这样的压力是巨大的,真不知孩子们是怎样在心灵中化解这类压力的。

    要找准这种感觉并恰如其分的给他们以关怀,是不容易的,首先需要的是一颗理解的心,相信他们,尽量让他们自己去掌握,判断,处理自己的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倾听他们的呼声。

    所以,我觉得现在的确不要使他们“烦”了,而是要经常静静在一旁观察他们,分析他们,同时也在向他们学习,而不是简单的去指点江山,扣个什么大帽子,那样无济于事。

    要相信他们自己的价值观,道德观,世界观的善良合理的一面,他们如此处理一定是有其自身的理由,这个理由常常是出于很好的动机。

    有时,他们某些动机可能是幼稚的,注定要吃亏失败的,但强行纠正了也不一定就是完全正确的,痛苦失败的教训有时是要自己“亲身设计”,亲身体验记取的,这个过程是个主动学习过程,其中有许多可贵的素质也在同时得到发展。也就是说,幼稚的思维举动,在他们那个特定的年龄段,一定程度上是允许的,合理的,正常的,如果我们过份要求完美,指点纠正,可能会失掉一些重要的东西,而那个所谓得到的,也许只是一个虚幻的概念。

    所谓向儿童学习,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解读性的学习,一种“破解成长密码”式的学习。孩子往往是对的,但他们只是在归纳,辩论,挖苦等“常规武器”上,不如成人熟练而已,成人振振有词,儿童痛苦不言。

    世上儿童都是在这样的环境“磨难”中长成的,往往,父母越是“负责”,孩子的“伤害”越深,进而造成性格上的缺陷。

 

---------------------------------------

日记摘要(01.01)

110930

    从王子对我们说“你烦”想到的。

    近来,对我们越来越多的“关怀”,“提醒”王子产生“你烦”的感觉,那么怎样才是不烦的呢?用什么方法,注意些什么,使我们既能恰如其分的给予关心,又不至于产生烦的感觉?孩子的心理世界的确需要好好了解。

    童年的关怀,对孩子来说总是需要大于烦,那时,他们得到的帮助非常多,非常需要大人的关照,大人也习惯了自己形成的一套关怀的方式,但孩子在逐渐长大,知识能力迅速增加,独立的欲望不断增长,同时性格发展也在逐步产生自主性,形成自己的年龄特有的风格,而大人则没有长,还在以过去积累起来的(不断得到成功,不断巩固的教育方式)习惯上的方式来关照儿童,当儿童逆反心态增加时,父母往往仍然喋喋不休的重复过去的方式,而不知改进,这样矛盾就不断产生了,孩子的痛苦烦恼增加了,他们越来越多的面对的是父母的指责,不听话,没耐心,骄傲,拖拉,粗心...这样的压力是巨大的,真不知孩子们是怎样在心灵中化解这类压力的。

    要找准这种感觉并恰如其分的给他们以关怀,是不容易的,首先需要的是一颗理解的心,相信他们,尽量让他们自己去掌握,判断,处理自己的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倾听他们的呼声,与他们同化。

    所以,我觉得现在的确不要使他们烦了,而是要经常静静在一旁观察他们,分析他们,同时也在向他们学习,而不是简单的去指点江山,扣个什么大帽子,那样无济于事。

    要相信他们自己的价值观,道德观,世界观的善良合理的一面,他们如此处理一定是有其自身的理由,这个理由常常是出于很好的动机。

    有时,某些动机可能是幼稚的,注定要失败吃亏的,有时强行纠正也不一定就是完全正确的,痛苦失败的教训有时是要自己亲身设计,从相信到失败,亲身体验,去记取,去体验的,这个过程是个主动学习过程,其中有许多可贵的素质也在同时得到发展,也就是说,幼稚的思维举动,在他那个特定的年龄段是允许的,合理的,正常的,如果我们过分去要求完美,指点纠正,可能失掉的比得到的要多得多,而那个所谓得到的,也许只是一个虚幻的概念,没有任何实质内容。

    向儿童学习,破解人生成长中的神奇密码,他们往往是对的,但他们只是在归纳,辩论,挖苦,或熟练掌握常规武器上,不如成人而已,成人振振有词,儿童痛苦不言。

    世界上的儿童们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磨难中长成的,往往,父母越是负责,孩子伤害越深,进而造成性格上的缺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