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转来一条微信:
本月十二号,卫岗的“南京军区前线文工团”的牌子要摘下了,她将改为“东部战区陆军部军事文化中心”,......这里的人除了退休就是转业,前线文工团从此成为历史。
“前歌”要撤了?我问夫人。
“什么前歌?是前---线---!”,夫人拉长了声纠正我,然后咕隆一句:“就喜欢瞎造词”。
前线文工团坐落在南京中山门外东郊梧桐成荫的卫岗,“前线”,是那一带居民对她的简称。她应该是南京解放后最早在卫岗落脚的单位,多年前我刚来卫岗的时候,那时她还叫“前线歌舞团”,简称“前歌”,后来有了前线话剧团,合称前线文工团,但我还是习惯称她“前歌”。
“前歌”名气大,明星很多,但我不追星,只知道有个“像蝴蝶飞进窗口”的毛阿敏。有次去前线旁的苏果,倒是遇见过“前话”的高兰村。当时一照面,就觉得这人挺帅,有点面熟,盯了他一眼,买完东西走在路上突然就想起来了:这不就是那个洪秀全吗?回来上网一查,就是他,叫高兰村,从此记住了。
“前线”这个芳邻的确是卫岗的一道风景。我是70年代末来到省城,落脚在卫岗的,一晃居然快40年了。当年的卫岗,坡陡路窄,树木森森,但茂密的梧桐树掩映着的前线大院里,整建制藏着的都是百里挑一的舞蹈演员。傍晚下班后,如果在她对面的童卫路上散步,不期会有三两个身着得体的绿军装的俏丽身影擦肩而过,她们随意地边走边谈,素颜长发,步履轻盈,宛若天仙。“前线”,就是“仙女”集中营!
“前线”也是男神的聚集地。前线的浴室周末曾经是对外开放的。记得某日,我和同事去那里洗澡。进大门,左拐,走一段路,再左拐,浴室是一长排的很秀气的民国建筑风格的平房。掀帘进去,缴费,找空位,脱衣下池。
当中途离开雾气笼罩的浴池,来到外间搓身时,这才近距离的注意到那些和我差不多年龄的男演员们一身的健美。那年头还没有电视,积聚我数年的县城级知青的经历视野,长这么大也没见过这么完美的身材体型。自卑地低头看看自己的身架,“广阔天地”里缺乏营养的劳作后依然细麻秆似的胳膊,刚刚搁下粪担脱身进城的骨瘦如柴的搓衣板式的身板......,虽说舞蹈练功和栽秧挑担都是体力活,但跟人家省城部队里的伙食待遇相比,可有云泥之别!平时遮掩着衣服还不怎么明显,这扒光了一比......,猥琐啊,多年过去了,当初一闪而过的悲催感犹在。
然而,“前线”给我最大的帮助还是她早年在我眼前所展开的从所未有的缤纷的电影艺术世界。她的大礼堂经常放电影,我们可以通过单位工会统一买票观看。记得在前线看过很多拷贝发红的外界影院看不到的老片子,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一部苏联的情节曲折的爱情故事片《法吉玛》。在我脑中留下的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个主仆两人夜晚决斗的场景:
两匹烈马一前一后旋风般冲进夜色,伴随着揪心的旋律,观众的复杂的心绪来不及思考就被拉进残酷的天昏地暗的抉择之中...
电影散场了,灯光亮起,沉浸在剧情中的我,仰着头,一步步不舍的随着人流走向后排,走出礼堂,在黑暗中深一脚浅一脚的踩着梧桐落叶,带着剧中的悲愤,疑问,矛盾...
如今,曲终人散,“前线”谢幕了!
蓦然回首,方知当年那个散场时依依不舍离开的青涩小伙,40年来其实从未离开,他听她,看她,读她,伴她,仰慕她眩目的辉煌,为她鼓掌喝彩,直至霜发满头。
曾经的“前线”大院,从此梧桐寂寞。
============================================
注:
《法吉玛》,根据科斯塔·赫塔古罗夫长诗改编,苏联格鲁吉亚电影制片厂出品彩色故事片,长春电影制片厂1959.11译制 。
剧情简介:
阿里姆贝克公爵的爱女法吉玛死了,正好有人把一个婴孩抛弃在他家里,于是公爵就把她收留下来当作养女,仍取名法吉玛。
时光易逝,法吉玛和公爵的亲生儿子江布拉特都已长大成人。由于两人自幼生活在一起,因而产生了感情,互许婚嫁。公爵的仆人易卜拉欣内心也深藏着对法吉玛的爱情,公爵知道这个秘密以后,就横暴地把易卜拉欣赶走了。
许多富贵人家的子弟都争着要娶美丽的法吉玛做妻子,公爵决定利用节日赛马挑选女婿,谁跑得第一,就把法吉玛嫁给他。
易卜拉欣也赶来参加比赛,公爵暗暗吩咐人,如果易卜拉欣赛得第一,就把他打死。易卜拉欣知道法吉玛爱着江布拉特,他为了法吉玛的幸福,就把自己夺得的胜利标志——纱巾让给了江布拉特。
就在这一天,沙皇征兵的命令下来了,江布拉特中签入伍。出征前,法吉玛向江布拉特立下誓言:不论多久也要等江布拉特回来,如果他不回来,山区礼教又迫使她不得不出嫁的话,她就嫁给最穷苦的人。
几年过去了,人们传说江布拉特已在前线阵亡。在森严的礼教和上流社会流言蜚语的压力下,法吉玛不得不出嫁。她履行了誓言,嫁给了贫穷的易卜拉欣。
易卜拉欣和法吉玛婚后,共同的劳动,纯挚的爱情,使他俩过着欢乐幸福的生活。他们有了个可爱的孩子。但是没多久,法吉玛的幸福随着江布拉特的突然归来而破灭了。原来,江布拉特在前线被俘虏,经过七、八年的监禁,逃了回来。他立意迫坏易卜拉欣和法吉玛幸福的家庭,江布拉特和易卜拉欣进行了一场决斗,善良的易卜拉欣饶过了被他打败的对手,这样反而给卑鄙的江布拉特有了下毒手的机会,用冷枪打死了易卜拉欣。沉重的打击使法吉玛疯了,一个工程师收养了法吉玛可怜的孩子。
高兰村:

听说前线要撤了,周围居民不舍的前来留影纪念:

前线大剧院:

大剧院的壁雕:

前线大院的梧桐树:

这里原来是国民革命军遗族子弟学校旧址:


见证辉煌的陈列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