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乒乓野史:童年游戏“大官小官”

(2017-05-30 11:03:28)
标签:

文革

官本位

大官小官

高邮

乒乓球

分类: 高邮

乒乓野史:童年游戏“大官小官”
(图片来自网络)

 

 

有个疑问一直埋在心里:尽管网上回忆童年的文章很多,但从没人提起过曾经在文革初期小学校园里风靡一时的“大官小官”乒乓球游戏(或许仅限于小城高邮,待证实),难不成这代人集体健忘?

先说游戏规则:

这是一种三人参加的乒乓打法,比方说,球桌南北向放置,北边一人是“大官”,立北朝南,君临天下;南边是两人,二打一犯上。

南面的两人中,左边是时刻觊觎王位的“中官”。

右边是命悬一线,随时会被一板子拍死滚蛋的“小官”。

开始了,中官发球,球由小官提供,这是规则,必须的(因为乒乓球是稀缺资源,不是每家孩子都有的,没球的孩子只能在一旁观看,比如我这样的没球没拍的吃瓜群众)。

混战中...

如果大官犯错,中官得手,中官便会喜洋洋地“登基”,与大官换位。

如果中官犯错,或小官得手,小官便升为中官;中官贬去边关,降到小官。

小官呢,一旦失手,或被拍死,就要离场换人了。球桌边围的一层层的小伙伴,都排队等着上场呢。

每打一球,都会有失误者,于是现场换位就像走马灯。

中官要想逆袭成功,就要有好的发球技。

但如果中官看小官不顺眼,就会使坏,发一个高球过去,大官顺手一板子拍死小官。于是刚上阵的小官,进贡了自己的球,还没轮到一板子就被打飞了。捡球走人,郁闷!

现场的格局往往是大官中官联手霸坛,小官们一个个前仆后继,轮流挨枪子。

但是,如果遇到一个厉害的能够接好扣球的小官,大官中官的联盟就可能崩溃,好戏就来了...

 

后来,我70年上了初中,中学里没有这个游戏。不知道小学的大官小官游戏一直到哪年为止。

都说游戏是现实社会的某种反映。这个游戏,跟其它传统游戏相比,似乎更为特殊。我常想,为什么在那个年代,会产生这样的游戏?是谁创造出来的?

从客观上分析,是因为资源缺乏,体育器材少。课余时间,小伙伴们感到最有趣的体育运动就数乒乓球了,但僧多粥少,总不能让先到的两人霸着台子一直打下去吧? 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再掺进去一个人,变成二打一的格局。但本来是两人打的游戏,现在要加进一个人,这加进来的人就要有所表示:让他出球。

即便如此,场外想打球的都嗷嗷地围在外围呢,因此,必须加快运转周期,每打错一球,就要付出代价,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里没有什么积分概念,有的是一枪毙命的冷酷。

这个年代,是文革初期,天下大乱,人人自危,各派夺权掌权,山头割据,时代弄潮儿翻云覆雨的年代。

再往前,父辈们刚从战争硝烟走过,是崇仰英雄的年代,也是权力价值观主导的年代。

再往深处刨呢,官本位?!

大官小官,都是官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