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风光尽在途中(2007年1月31日)
上午8:20,我们第二批的三人出发了。
今天出发后,黑人司机可认真了,提醒的手势不断,大概觉得昨天的风波他有责任,因此有点儿内疚。凡是遇到政府机构、军人、警察,甚至连路过一个村庄时看见村口的闲杂人太多,他都一概谨慎地摇手关照我们不要拍;他认为有趣的,或者估计我们有可能感兴趣的他就开慢些,示意我们可以拍。
上路不久,我就发现,汽车是个好东西。
这样一个有着黑黑外壳做掩护的“移动器”,迎面是一双硕大无比,毫无表情的“大眼睛”。这双“眼睛”不会出现那种因双目对视而产生出的一系列的复杂感觉,从而影响我们的观察对象。
现在,外面的世界行云流水般向我们展示出它毫不设防的一面。
我们一次次穿过那些既混乱又有序的喧闹的集镇,我们与那些既陌生又熟悉的学生、小贩、农人们频频“擦肩”。
都说人类起源于非洲,几千年后散布到了世界各地。
科学发展了,社会发展了,而情感、行为、群体习惯等等这些最基本的人性特征看样子再进化多少年都不会改变。所以,咱们才能在彼此分开了数千年后再相见时,仍有似曾相识的亲切之感。
路边有卖猪肉的,停下来看看。司机买了一块。


停车,路边在卖什么?是猴子吗?死的还是活的?不知道。残忍,可怜的野生动物。

细看,原来是两只长尾猴,将它们的长尾巴绕在脖子上了。司机无语地站在一边。

这又是什么动物?毛皮非常有光泽。看不清。

相比起来,这只像大老鼠一样的动物,就不起眼了。

附近有一条长长的河。自己打鱼自己卖。


东西放在路边,只有你叫人时,主人才会出现。


两个男生轻松地走在集镇上。看表情,大概考试比较顺手,两人提前交卷出来了。

小妹妹不听话,惹姐姐生气了?

这不是张家大婶吗,你慢点儿走。

等车的妇女。

艰辛刻在脸上。

路在何方?

多么熟悉的神情,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

残障者经营的烟摊。
这些年,过得还好吗?

又见可爱的“法式长棍面包”

宝宝,买完菜咱们马上就回家!

我们的镇子。原谅,她正在发展之中,所以有点乱。

道路积水了,地方官员什么时候才会来解决一下?

你想要个什么发型?

温暖的家。

路过的客人请你歇歇脚。

母子

父老乡亲

妈妈带我上街去

这不就是泼辣的邻居“孙二娘”嘛!

街头有个油炸食品摊。

公交车来了。

金窝银窝,不抵自己的稻草窝。

集镇上

等公交

好象是镇上的上流人群。

放学路上。

放学路上

赶路

农贸市场

宝宝的姿势一定很难受。

汲水机械


途中风景

路上不断有运送木料的大车经过。


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有时很难兼顾。一路上遇到过4处检查站,都是检查是否偷伐木料。

惶惑的眼睛

车边闪过的身影

农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了





路边出售的民间鼻骨石艺术作品


到了今天旅行的目的地:赤道线。
一看,就是在路边的山坡上立了一块牌子,上面画了一个大鹦鹉。据说鹦鹉是加蓬的吉祥鸟。
风光尽在途中。
赤道线,实在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坐标而已。


附近立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
罗马 5000KM
巴 黎 6000KM
伦 敦 6500KM
莫斯科 7600KM
纽 约 10300KM
北 京 12500KM
...
北京离此地有整整两万五千里。
有个声音在对我呼唤:该回家了!

(全文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