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3)邂逅不死胡杨

(2009-11-26 07:45:53)
标签:

勘探

旅游

石油

塔里木

文化

新疆

胡杨

中国石化报

分类: 野外勘探(国内篇)

(33)邂逅不死胡杨


(33)邂逅不死胡杨(2004年9月4日)

    当我们这支VSP勘探小分队来到位于新疆轮台县境内的胡杨森林自然保护区纵深处的S118井场时,大家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井场四周古木苍苍,无边无际。由于极度缺水,许多高大粗壮的胡杨已濒临绝境,但在遍野倒伏的枯干、枯枝之上,仍有成片苍老的胡杨顽强地将枝头披上绿色。这就是那个传说中的 “生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朽一千年”的不死胡杨吗?

    放眼望去,这里分明是一片“战场”,一个胡杨与死神千年酣战处胶着状态的战场。那张牙舞爪交错支撑着的“枯骸”,不知是在向死神“出招”还是“接招”,不知表达出的是绝望还是不屈。你试图走进林中,但是面对这一片阳光下的死亡与生机交织之地,面对这死神与胡杨之间的搏杀,你不忍插脚。你甚至没有资格对它进行一丝一毫的破坏和改变!我们像是一群冒冒失失误闯而入的不速之客。

    看得出,井场上先前来到的石油人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护生态,已经费了心机:狭窄拥挤的井场中有两棵实在不能避开的巨大的胡杨树,已被小心翼翼的保护起来。

    面对这样的施工环境,陆队和技术负责犯难了。根据设计要求,需要沿地质构造走向,在离井场3公里左右的东西两个方向上大约15度夹角范围内各安排一个至少有60平方米的放炮施工点。这可不像以往在沙漠、戈壁滩上放炮那么随意。只要炮声一响,这里脆弱的生态环境就会遭到破坏。

    测量组经过初步踏勘选址发现,井场向东树木稀疏,那里很快就找到了合适的地点。但井场向西的森林非常茂密,很难找到一块像样的既能保护好自然环境,又能满足生产施工要求的空地,问题非常棘手。

    怎么办?大家一合计,搜!森林里总归会有空地的吧。不信在这3公里左右的范围就找不到合适的地点。

    第二天,踏勘测量组人员顶着烈日,怀揣着干粮饮用水,戴上防蚊帽,携带GPS 卫星定位仪,全副武装,钻进了密密的森林。

    队员们沿着弯弯的牧羊小径,循着蜿蜒的林间洼地,顺着野猪、黄羊的脚印,在目标地带艰难地搜索了近两天,经过仔细地观察比较,最终,还真被大家寻找到了一个地形略有起伏的能满足条件的林间小荒地。对于此次施工地的环境来说,这真算是一块不可多得的“宝地”了。

    环境保护要求是满足了,但付出的代价也是可观的:仪器设施运达该地点,要从森林深处的井场先退回到公路上,然后再绕道近50公里,从另一条公路才能插入到这个精心挑选的“宝地”。虽然施工难度加大了,成本增加了,但为了完好保护古老的自然生态资源,大家都说这个代价值!

 

    开始打炮井了。

    为了抢时间,民工们都要干到很晚才肯休息,我们也就监井到很晚。一天下来,十分疲劳。

    第二天,天还没亮,营房外传来了阵阵有强大诱惑力的羊叫声,听那阵势一定是“大兵团”过境了。我迷迷糊糊的睡在床上,心里在想,要用相机照下羊群和胡杨的组合,肯定很棒。但眼皮实在睁不开。

    眼看一天天过去了,每天早晨都是如此。

    到了第四天的晚上,苦活累活也都干完了,我做好打算,明天早晨一定及时起床,跟上“大兵团”,再不出动就没有机会了。

    次日一早,天没亮,当远处的羊叫声再一次传来,我奋力睁开双眼,果断地,悄悄地从床上跳起,穿好衣服,带上相机,轻轻掩上门,投入到寒冷的晨风里。

    我迎着羊叫声慢慢探索过去。在牧羊人的带领下,羊群渐渐涌了过来,“白”压压的一片,背景是大片枯老沧桑的胡杨…

 

    当一周后数据采集施工结束,即将离开这片被大自然默默雪藏在此的苍凉美丽的原始胡杨森林时,大家的心情是依依不舍的,同时也是欣慰的。因为我们在圆满完成施工任务的同时,也有效保护了这里的生态环境。

 

           

(33)邂逅不死胡杨

   

(33)邂逅不死胡杨

  

(33)邂逅不死胡杨

 

(33)邂逅不死胡杨

 

         该文刊登于2009年11月9日《中国石化报》(石油文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