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写的东西多是比较消极的,让人看了说不出是什么滋味儿,就是很压抑,看完了想找个没人的的地方喊一辈子。而这样的结果不是我的本意,只是不知道为什么会发展成这样,我只想说其实我也不是那么心安理得的。
时间不长就感觉很痛苦,而且这种痛苦没办法用语言或单纯的文字表述。如果非要找一个相似的表达,那就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莫名的
无奈。没有根源,且缺少解释这种情感的理由,让人哭笑不得,涵在胸中转化为一种气流,压迫着喉咙,刺激着我吼叫的欲望。最后选择一种无声的方式去完成这种吼叫——写作。虽然不能说写作是一种发泄,半它或多或少夹杂着一些作者的性情或某一时段的情绪,我个人认为这种情绪也可以理解为灵感,就是这情绪迫使你在某一时段一定要记录下这种情感,往往这一段时间写下的,就是最能代表作者的。因为这是长久以来作者思想的一个集中体现,所以表达出来的就是更接近作者理解的真实,也就是所说的写作风格,所以说个人的情绪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风格的取向。简单说,当你处在一个相对幸福的环境中时,写出来的东西也大多是欣欣向荣的,因为在这样的情绪干预下很难让人有居安思“危”的感情。所以说情绪决定风格。而又是什么决定情绪呢?从欧洲文艺复兴大量涌现的讽刺文学,到中国新文化运动中的白话文字里行间揉杂着的经典批判,造就这些传世经典的根源,不是那些传承下来的绝妙语句,而是作者所处的大环境成就其文学在这一时期的辉煌。试想,但丁如果不是文艺复兴的巨匠,那他的《神曲》会不会被理解成是对教会的一种歌功颂德?如果鲁迅先生生在现在,那他所悉数的“吃人”本质,会不会被当作是一种无聊的偾世。所以归纳总结,社会决定情绪,情绪决定风格,风格决定成败,成败检验你是否招人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