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嘉嘉的识字过程中,我一直很纠结。
自上幼儿园后,我就给她报了识字班。识字兴趣班老师把识字卡融入到各种游戏中去,主要是在玩中学。比如老师教了字卡的读音后,通过捉迷藏、钓鱼、猜猜看等游戏方法加强印象。而且还将生字串在一起,编成朗朗上口的儿童诗。
这样一学期下来,厚厚的一本识字书,嘉嘉能象模象样地将书上的儿童诗读得一字不差,这识字班效果真不错,正当我心里偷着乐时,我就发现问题了。当我单独指着儿童诗里的某一个字让她认时,嘉嘉就在心里默念了很久后才读出字音来,也就是说她是凭着顺口溜蒙的。如果我将整句诗都盖住,只留一个字给她单认,这回就彻底卡壳了。说到底这些儿童诗她只是会背,并不认识那些字。我原本满满的信心就象变成泄了气的皮球。
我虽然认同兴趣班老师在玩中学的方法,但对她们这种填鸭似的识字量还是有点反感,一周一节课,一学期也就十几节课,却有几百字的识字量,而且学完新字后根本就没有复习的过程,下一学期又是新字。几个学期后,虽然识字书累积了不少,但真正能认识的字却少之又少。
为了弥补兴趣班没有复习的缺陷,我将以前兴趣班学过的识字本找出来,自己做成识字卡,一张A4纸打上4个字,每天让她记住4个字,一周后再将所认过的字汇总,编成游戏玩。比如让她将每个字都剪开,一个一个地摆在地上,她就提着小篮子上山去采蘑菇,我读一个字,她就要在满地字中找出来,找对了就装进她的篮子里,算是她采的蘑菇,采完所有的蘑菇后就给她一次奖励。
从理论上说,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实际上,虽然在游戏中她是玩得很开心,但还是存在些问题,比如有些字教她几遍,转头就忘记了,有的字前几天还记得,过几天就不记得了。
虽然说幼儿园的孩子识字没有任务压力,但这种状态着实让我有点失望,我曾心里算过一笔帐,几学期所交兴趣班的学费除以她真正认识的字数,结果绝对是十位数以上。我曾跟嘉嘉的老师讨论这个问题,与她一同上识字班的孩子,有的都已经能自主阅读了,是她记忆力不好吗?老师马上否决了我的疑问,她说嘉嘉记忆力还不是一般地好,比如老师在班上讲了一个故事,然后让小朋友回家口述给家长听,并让家长根据孩子的口述记录下来,交回老师,每次都是嘉嘉完成得最好,有时甚至是一字不漏。老师还语重心肠地对我说:“每个孩子的特长不同,嘉嘉的特长是语言表达能力很强,可能是在识字方面弱了一点,你也不能过于着急,认字本身就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不管她能认多少字,你坚持让她认字就对了。”
老师说得对,尽管心里有些担忧和着急,但我还是坚持着,识字兴趣班一直没断过,平时在家里的识字游戏也断断续续地玩着。
有一天,嘉嘉看到小区里的园丁阿姨在给一排排的桅子花剪枝修叶,她问:“阿姨,这些花什么时候才能开啊?”阿姨答:“要春天过后才能开呢。”嘉嘉又问:“我能帮你做些什么吗?好让这些花早点开啊!”阿姨说:“小朋友,你知道吗,花都是有花期的,一定要到了季节才能开花。你要做的就是等,等到花期到了,自然而然地就开花了。”
阿姨一番看似平凡的话语,却让我似有所悟。夏天刚到,小区里的桅子花相继盛开了,一朵朵洁白的小花静静地散落在翠绿的枝叶间,是那么淡雅和纯净,每路过时都能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
为此嘉嘉也学会了唱《桅子花开》的歌,前几天我在网上给她订了一套小兔汤姆的系列书作为六一节礼物,嘉嘉很喜欢。给她讲过第一本后,又一直没时间给她讲下一本了,她就自己开始读,读完后还兴高采烈地讲给我听。听完后我赶紧放下手中的活,去看原文,结果发现她所讲的的情节跟书上的一点都不差。我心里那个高兴啊,仿费听到了花开的声音。
植物书上说,每一种花,因遗传基因的不同,就决定了她是国色天香的牡丹,还是清香益人的茉莉;每一朵花,因承受的阳光雨露不同,决定了她的花期是盛开于春夏,或怒放于秋冬。是花,总有盛开的时候,只要我们静心等候。
孩子,就象花一样。因特性和环境的不同,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也不一样,只要我们不急于拔苗助长,给她提供足够的养份和环境,然后静静等待,就像守候一朵花的悄然开放,总会有开窍的一天。
《孩子》2010年8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