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不动产观点:
房地产并未形成全面拐点
源于深圳楼市的降价潮,似乎正在向其他城市蔓延。而近日万科在广州、深圳乃至上海楼盘的降价,更是给了年末的房地产市场以沉重一击。万科低至15%-30%的降价,幅度不可谓不深。最重要的是,万科作为标杆企业的率先全线跳水,给其他地产企业形成了极大的压力。作为回应,以万科为代表的地产上市公司股价,继续直线下跌。
最先感应楼市降温的是二手房。据21世纪不动产监测,8月、9月、10月、11月,深圳二手房成交量逐月递减,二手房价环比出现下调,其中11月份二手房价格环比10月下降超过17%。与此相伴随,曾经多过米店的二手房中介门店数量,也应声剧减。同时,9月以来的一手商品房销售面积,环比直落。
广深高速的另一头,广州楼市正在接过深圳的降幅接力棒,一二手房量价齐落。在上海,更多的楼盘扛不住了。很多人关心的是,深穗沪降价之风,会不会让北京楼市感冒?
楼市拐点之说,早已四处传扬。但21世纪不动产分析师认为,截至目前,我国房地产并未形成全面拐点,而断定房地产市场即将崩盘的说法显然是夸大之辞。
首先,深圳、广州和上海,降价或低价开盘的楼盘,仍只是少数。根据媒体报道,近期降价的楼盘在深圳、广州均不超过10个。上海亦只是少量楼盘低价入市或变相打折,多数楼盘在观望,甚至还略有上涨。远不能得出这些城市的楼盘正全面降价的结论。
其次,深圳、广州和上海,目前的降价,更多是高速上涨后的一种正常回落。2007年上半年,深圳曾经在5个月的时间内房价涨幅超过50%。广州和上海也呈现非理性上涨。这种上涨是不可能持久的。目前这几个城市房价的下降,是一种暴涨之后的调整。值得注意的是,万科即使将其广州新项目低开30%,它还是有利润的。
再次,房价回落是过于旺盛的投机需求被挤压的反映。尤其是深圳,去年底以来的房价暴涨,很大程度上是以投机性炒作为主拉动的上涨,这必然会遭到严厉调控。事实上,深圳市部分商业银行自7月起停止二手房按揭贷款,央行、银监会9月底发布房贷新政,打击最大的就是投机性购房者,也正是这些投机性购房者的抛压,加速了房价的下滑。
据此,21世纪不动产分析师认为,深圳、广州和上海少数楼盘价格的下降,二手房市场环比量价齐跌,并不表明我国房地产市场全国拐点的到来。事实上,支撑房地产市场“上行”的几个关键因素,并未发生根本逆转。
其一,是人民币升值。未来可以预见的两三年内,人民币仍将维持在上升通道。这一点已成定论。而人民币升值是不动产升值的内在推动力之一。
其二,城市化进程并未显著放缓,更未停滞。城市化是推动住房需求、拉动房价的强大动力之一。
其三,人口红利。房地产市场仍将受惠于人口红利。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结构金融研究室主任殷剑峰说,人民币升值、城市化进程和人口红利对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支撑作用,至少可以延续到2010年。
其四,流动性过剩的矛盾并未得到根本解决。逐利的资本仍将在有较高回报的房地产市场,寻求投资机会。
其五,系数较大的贫富差距,在较长时期内依然存在。收入差距过大,或者说高收入人群是拉动房价上涨的源动力之一。
21世纪不动产分析师称,以上五个因素,尚未有确切证据表明,在未来两三年内会发生根本变化,而它们是支撑房地产“上行”的重要基础。局部的、周期的、短时期的正常调整,不足以改变这种“上行”的轨迹。
根据21世纪不动产的监测,北京楼市一二手房虽然成交量环比有所萎缩,但价格未见大的调整。未来两月,北京楼市将有可能以观望态势为主,不排除少数项目受制于开发商的压力而下调售价或低价开盘,但北京房价全面下降的可能性不大。
21世纪不动产分析师再次提醒,虽然楼市拐点说一时盛行,但必须警惕的是,要提防观望之后被抑制的购房需求的释放,经验表明这种需求的集中释放对房地产市场的正常健康发展,是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