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艺术赏析 |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和《八声甘州》艺术特色之比较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山东,指华山以东的西蒲州,诗人的故乡。并非指现在的山东省。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写作这首诗时,王维才十七岁,正在长安游历,谋取功名。繁华的都市 对于一个雄心勃勃、热衷于仕途的年轻人来说 有多么的诱惑力啊!然而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在历经沧桑之后,面对着茫茫人海,孤独寂寞的时候,何况又正值佳节之际,对故乡的怀念更牵动着这颗少年游子的 心。此时此刻,这种思乡之情使他倍受煎熬。诗句一开始就用了一个“独”字,强烈地抒发了这种情感。接下去,同一个句子用了两个“异”字,进一步突出了 “独”的性质与程度,充分表现了作者的特殊处境。二句意思:每遇到佳节,我就更加思念家乡的父母兄弟们。“每”,每次,所有的佳节。“倍”,加倍。这个词 的运用包含着:平时的日子里也总是不断地思念亲人。如果改“倍”为“便”,就没有这个意思了,份量减轻了。“倍”词的运用,使诗的形象丰满了,内涵增大 了,意境深远了,可见王维炼字之纯青。
而柳永唱道:“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缈邈,归思难收。”却包含了他深味的不幸,莫非只是一味地思故园情人?不然。“叹年来踪 迹,何事苦淹留?”到底“何事”?恐非简单二字,其间深藏了作者多少凄苦:“惨离怀,空恨岁晚归期阻。凝泪眼,杳杳神京路,断鸿声远长天暮。”(《夜半 乐》)岂不是一种。那“神京路”不正是苦掩留的所在?“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雨霖铃》)那“都门”的留恋,不也正是苦掩留的所在?……因
此,读来,深觉柳屯田的不幸胜过一种单一的思乡念情的感受,更多的当是一种无奈的愤激,其间融入的何止这些?从他的这首词中可以看出他“壮”的色彩。
古往今来,游子,思乡是文学作品中长久不衰的主题,独在他乡思念亲人的感受可谓人皆有之,王维之前却没有人用这样朴素精练的语言成功地表达 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一经王维写出,就不胫而走,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了。如果没有王维当年在长安游历,诗的历史上便少了一首好诗,人 类的这种微妙、丰富的情感思维,就没有人来一语道破。而柳永这个天才,用他擅长白描的画笔.把景、情融为一体。把词中思乡怀人之意绪,展衍尽致。白描手法,再加通俗的语言,将这复杂的意绪表达得明白如话。这样,柳永的《八声甘州》终成为词史上的丰碑,得以传颂千古。
异曲同工之妙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