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唐“思念”到宋

(2007-12-14 20:30:46)
标签:

艺术赏析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和《八声甘州》艺术特色之比较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  遍插茱萸少一人。

  

                   八声甘州

               (宋)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倘若你负命远行,为排遣江面的孤独而翻开的一部诗卷;倘若你浪迹天涯,漂泊他乡,感怀吟咏;倘若你在冷风凄凄,秋雨淅沥的深夜,把诗夜读。你翻 开的,吟咏的,夜读的假如真的刚好是这两首思乡曲,那么你一定会在不知不觉中有一种无以名状的思潮萦绕于脑际,心灵深处有一缕乡愁从朦胧的思绪中缓缓走 来, 很快会闪现在记忆的天空。于是,一段久已淡化了的还未曾忘却的往事,一种情意缠绵的思念,一种若隐若现的渴望,一种望穿秋水的企盼都会从遥远的世界飘然归 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山东,指华山以东的西蒲州,诗人的故乡。并非指现在的山东省。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写作这首诗时,王维才十七岁,正在长安游历,谋取功名。繁华的都市 对于一个雄心勃勃、热衷于仕途的年轻人来说 有多么的诱惑力啊!然而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在历经沧桑之后,面对着茫茫人海,孤独寂寞的时候,何况又正值佳节之际,对故乡的怀念更牵动着这颗少年游子的 心。此时此刻,这种思乡之情使他倍受煎熬。诗句一开始就用了一个字,强烈地抒发了这种情感。接下去,同一个句子用了两个字,进一步突出了 的性质与程度,充分表现了作者的特殊处境。二句意思:每遇到佳节,我就更加思念家乡的父母兄弟们。,每次,所有的佳节。,加倍。这个词 的运用包含着:平时的日子里也总是不断地思念亲人。如果改便,就没有这个意思了,份量减轻了。词的运用,使诗的形象丰满了,内涵增大 了,意境深远了,可见王维炼字之纯青。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这是刘永写的景色,但是也是他内心遭遇的曲折反映。
  
柳永(约971-1053), 字耆卿,初名三变,字景庄,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崇安县)人。北宋著名词人。出身于儒宦世家,为人放荡不羁,仕途更为坎坷。时人将其举荐于仁宗,却只得四字批语:“且去填词”。仕途无涯,便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流连于歌楼 舞榭,沉迷于声色词曲,潦倒终身,竟由群妓合金而葬。他比王维经历的苦辣酸甜更多。因此他的感情也更加浓烈。
    
清秋时节,阴雨初霁,薄暮之中,江水汤汤,残照映照冷落关河,更洒在登高远眺之人的危楼:乡关何处?一声讯问,江水无语,唯有气息将尽的物华,令人黯然神伤。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是诗人想象中的情境。作品的后半部分,应该接续前文的基调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或寄情于景,或直抒胸臆。而诗人 的高妙之处却偏不承接上句之意,反而讲述了在家乡的兄弟思念自己。作者设想了这样一个动人的情景:重阳节这一开,家乡的兄弟们都登到高处,每个人头上 插满了茱萸。他们互相观望,此时此刻,大家一定会自然感到就缺少我一个人,肯定会思念起独在异乡客的我了。  

而柳永唱道: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缈邈,归思难收。却包含了他深味的不幸,莫非只是一味地思故园情人?不然。叹年来踪 迹,何事苦淹留?到底何事?恐非简单二字,其间深藏了作者多少凄苦:惨离怀,空恨岁晚归期阻。凝泪眼,杳杳神京路,断鸿声远长天暮。(《夜半 乐》)岂不是一种。那神京路不正是苦掩留的所在?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雨霖铃》)那都门的留恋,不也正是苦掩留的所在?……因 此,读来,深觉柳屯田的不幸胜过一种单一的思乡念情的感受,更多的当是一种无奈的愤激,其间融入的何止这些?从他的这首词中可以看出他“壮”的色彩。
  
于是,他会从对方写来,有如杜子美之今夜富州月,闺中只独看一样,包含了一种无法排遣的思念和牵记,也暗示了动乱给人们带来的不幸甚或是妻离子散。屯 田词莫不如是?或许会有人说,这也太拨高了这位恋花拈草的风流浪子,其实不然。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可否是一语双关?这才会有倚栏杆入,正恁凝愁怎一个愁字了得!起于暮雨,落于凝愁,愁者何也?命运、时事、遭际、仕途、潦倒……一个落魄文人的复杂心绪,尽在其中。

古往今来,游子,思乡是文学作品中长久不衰的主题,独在他乡思念亲人的感受可谓人皆有之,王维之前却没有人用这样朴素精练的语言成功地表达 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一经王维写出,就不胫而走,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了。如果没有王维当年在长安游历,诗的历史上便少了一首好诗,人 类的这种微妙、丰富的情感思维,就没有人来一语道破。而柳永这个天才,用他擅长白描的画笔.把景、情融为一体。把词中思乡怀人之意绪,展衍尽致。白描手法,再加通俗的语言,将这复杂的意绪表达得明白如话。这样,柳永的《八声甘州》终成为词史上的丰碑,得以传颂千古。

异曲同工之妙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市场之上
后一篇:母亲的炊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