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于家三代作家彰显辽宁文学悠久传承/辽宁作家网

(2022-10-28 18:09:57)
分类: 媒体报道
  近年来,随着不断出书、获奖与媒体报道,文学界逐渐知晓辽宁大连有一家三代作家,辛勤耕耘在这块历史悠久的文学沃土上,时间跨度长达69年,这在全国作家中极为罕见。他们是爷爷于颖新、父亲于立极、孙女于凤仪,前两位是中国作协会员、后者是辽宁作协会员。2022年10月,青年作家于凤仪又远赴长沙,到湖南师范大学攻读现当代文学博士,继续家族的文学晋升之旅。   
于家三代作家彰显辽宁文学悠久传承/辽宁作家网

   于家有怎样的家传绝学?祖孙三代文脉是如何传承?又经历了什么样的时代变迁?他们异口同声说:“是辽宁这方土地赐予了源源不断的灵感,是省市两级文学组织不断扶持增添了力量,是作家的荣誉与使命感鼓励我们不断前行!” 
 一、于家文脉从这里发端  
  爷爷于颖新1938年出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历任中学语文教师、大连教育科学研究所《小学生画刊》主编。曾任辽宁省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大连市儿童文学会副会长,现为辽宁省儿童文学学会顾问。发表作品200余万字,著有短篇小说集《猫哥》、长篇小说《斑斓少年》《灵魂之约》等,获得冰心奖、辽宁省第三届和第五届儿童文学奖一等奖、辽宁省艺术节一等奖等三十余次。    
于家三代作家彰显辽宁文学悠久传承/辽宁作家网

  于颖新出生在大连碧流河边一个名叫潮河的小山村,三面环河风景优美。这里的质朴人民和多彩故事给了他丰厚的创作营养和灵感,聪慧、勇敢、坚韧的个性又让他排除万难执著攀登。  
  “我自幼博闻强记,16岁就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并因此改变了命运。”于颖新回顾往事说。  
  上个世纪80年代,是中国文学繁荣发展的黄金时代。作为一个业余作者,他受到了省市两级作协对他的热心扶持。无论是邀请笔会、公费出书,还是批创作假,辽宁作协和大连作协领导,以及可敬的编辑们,都给了于颖新无微不至的帮助,让他至今难以忘怀。  但作为一个工作责任心极强的人,于颖新还是要时时忍住创作冲动。从教师到杂志主编,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创作只在业余时间进行。他曾两次押中高考作文题,还做了范文,让众多学生受益,不少人因此考上在京大学。直到退休以后,他才有大段时间继续创作。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80高龄后,他还在新华出版社出版了长达66万字的长篇小说《灵魂之约》。这种对文学的执著与热爱,成为儿孙辈学习的楷模。  
二、文二代的芝麻开花  
  父亲于立极1968年出生,文学创作一级,旅法访问学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和儿委会委员,大连写作学会副会长,现为大连外国语大学儿童文学译介与创作研究中心主任。著有《致爱人》《龙金》《绿太阳》《站在高高楼顶上》《青春狙击》《淬鱼王》《苹果传奇》《美丽心灵》《青丘国》《我的侠客梦》《完美子弹》等作品十余部,入选2014中国好书榜少儿类年度十大好书、中宣部主题重点出版物、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首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工程、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和全国农家书屋等。获得《儿童文学》全国“十大青年金作家”称号、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中国人口文化奖小说类银奖、中国出版协会年度桂冠童书奖、冰心奖、万松浦文学奖、辽宁文学奖青年作家奖等40余项,作品被译成英文、日文、阿拉伯文、越南文、维吾尔文和盲文。   
于家三代作家彰显辽宁文学悠久传承/辽宁作家网

  “我是一个小镇孩子,必须考上大学才能改变命运。父亲当时限制我读文学作品,更不允许写作,所以到18岁才发表作品。如果父亲过早让我写作,失去了神秘感,可能就不会选择这个职业了。”于立极笑言。  到了大学,于立极开始放手创作,并加入了大连市作家协会,被破格留校。之后两次调动,都没离开大学。但是创作一直是业余状态,一直到2016年从机关转岗教师,学校为他开设了写作课。  2017年4月,大连外国语大学成立儿童文学译介与创作研究中心,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主席张明舟先生莅临揭牌。这个中心是中国外语高校首家专业中心,被前国际安徒生奖评委会主席亚当娜称为“世界上也绝无仅有”。做为中心主任,于立极又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培养学生上,经常忙到半夜。经过团队不懈努力,本科及研究生在20余家报刊发表小说、散文、童话、译作、评论、论文等近70篇;在多家出版社等出版文学原创、译作70余本。影响力迅速辐射到全国,成为大外学生培养的一张特色名片。  
  “我不能忘记省市作协对我的关心、扶持与培养,从入选大连市首批青年文艺人才,辽宁文学院首届新锐作家班学员,到推荐参加第六届鲁迅文学院中青年作家班,让我开眼界阔心胸,插上了在文学天空飞翔的翅膀。”
  三、新生代看向世界的目光  
  于凤仪,1995年出生,辽宁作家协会会员。在《文艺报》《出版商务周报》《中华文学选刊》《文学少年》《少年月刊》《儿童文学选刊》《大众文艺》《出版人》等报刊发表小说、诗歌、童话、译作、文学评论、论文等多篇(首),出版长篇小说《浮生以南》等著作五部,入选长江文艺出版社年选、2020年全国第三季度影响力图书等。曾获冰心奖和全国师范院校儿童文学奖。    
于家三代作家彰显辽宁文学悠久传承/辽宁作家网

  “11岁时,我的一篇题为《喔喔》的小说获得了首届冰心作文奖一等奖。爸爸伏案写作的身影,更是增添了我对作家这一职业的向往。”于凤仪说。  高三在紧张备考的同时,于凤仪还见缝插针写了一部长篇网络小说。妈妈知道后很生气,父亲却毫不责怪,因为想要她自由成长。至于家传绝学,父亲偶尔会给她讲。而大多数时间,她要到父亲的课堂上获取。她发现,那些让人拍案叫绝的精妙之处,父亲在学生面前讲得更细致、更耐心。  
  于凤仪本硕均就读大连外国语大学,她在这里接受的教育,是“文学创作+翻译+研究”的三合一创新人才体系培养。省市作协同样对她悉心培养,辽宁儿童文学学会为包括她在内的青年作家举办改稿会,参加作品研讨会,大连作协把她列为青年作家代表重点培养。  
  “大外是东北三省唯一一所公立外国语大学,拥有15个语种和10所海外孔子学院。当初IBBY中国分会主席海飞先生把精通两种外国语言、未来能够成为国际安徒生奖评委的培养任务交给了大外,让我们感到重任在肩时不我待!”经过系统日英双语教育的于凤仪说。  去到湖南师范大学的于凤仪,马上就投入到紧张而充实的学习生活中。作为文学新生代,她要怀揣家族梦想,延续文脉传承,努力提升自我。让那看向世界的目光,充满澎湃能量,更加明亮而闪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