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去拜访的三位老人已经仙逝两位了

(2009-07-12 13:15:02)
标签:

季羡林

政治符号

佛学

周易

南怀谨

文化

分类: 散文

    季羡林死了。

    虽然知道是迟早的事,还是有一点儿伤感。早在几年前,平常人已经无法再执弟子之礼去拜访季老了,他从一个文化前辈,变成了一个政治符号。

 

    一直想去拜访的人有启功先生季羡林先生和南怀谨先生,三位老人中,最喜欢的是启功,南怀谨次之,曾去北师大去拜访,随行的人说启功先生身怀微恙,于是不想打扰,没想到以后居然没有了拜访的机会,很是伤感,启功的书我藏得最多,他收藏的字画影印本,他评点的字,临摹的大苏信札……我逢之必买,虽然只是印刷本,却都如至宝收藏,却,启功的书都很重,有一套包装精美,装在一起特别沉,搬家都很重。先生去逝后,更有很多纪念类的刊物收藏。

 

    南怀谨著书严谨,我曾拿他在课堂上的《庄子.逍遥游》的讲义和于丹论庄子中的相同部分做对比,发现,老先生讲庄子的时候,立意于用道学的思想去讲解庄子,而于丹所说的庄子,却是随笔,甚至多糅杂了儒家的体会,对初学者理解庄子是很不合适的,虽然在思想上各有千秋,但在学术价值上,老先生的更胜几筹,而且对初学者也有很大启发。其次就是看南怀谨讲的周易了,他和一个自己的学生一起出了一本讲周易的书,讲得通俗易懂,读他之前,市面上有很多讲易经的书,但都以宣传迷信为主,南先生本人集释儒道三家之大成,却在讲易上中规中矩,以儒家思想理解为主,加以分析诸注本的可取之处(并注明原注出处,先生批评过别人“读书不老实”,自己看来却是很认真。),仅《乾》《坤》两卦,对哲学方面的论述就有好几十页,读后获益良多,才明白一本好书不是在讲意思,而是在讲意义,如果每一本古书的注者都能有南怀谨这样的论述,对我们这种后生晚辈学习的帮助就可想而知了。

 

    季老的书我读得不多,因为兴趣有别。第一次读他的书是看了他一个小集子《季羡林谈佛》,季老在书本引证考据,把佛的产生讲得很有清楚,于是我也明白了什么才是别人所说的原始的佛教,对“教”宗的观念更加了解,季老的书客观冷静,学术上是尤其严谨的,因为读了他的这本书,我对佛学的感受有了很大的变化,抛开了迷信成分,也抛开了世人乱学禅宗用机锋妄语谈佛学的陋习,而是变成了对一种思想由浅入深地渐近式理解。季老其他方面的著述我不大感兴趣,我是一个懒惰的人,面对季羡林这样的勤耕不辍的人,常感惭愧,获得些短暂的动力,昨日闻季老去逝,于是在自己的QQ签名上改道:懒惰的人是可耻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