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校园生活 |
分类: footprint @ avilia |
熟悉我的朋友们都知道我与外婆感情最深
儿时最“痛苦”的时光是在爷爷家度过的,因那时候爷爷要我下棋背书,小孩子都怕这种事
而我喜欢外婆家是因为外婆家住小巷子,有与我同岁的孩子们
在外婆家,下学以后只要写完作业,就可以疯玩
所以,我小时候一下学就用最快的速度写作业,然后第一个站在小院里召集洋子和丹丹等
外婆家的那个小巷子,最热闹的时候当数过春节,而一过春节,下边的这个道具就少不了
几乎整个小巷子里的几户人家的模具都是通用的,彼此互通有无,甚是热闹
我们这一班小孩就穿着厚厚的棉袄,扬着冻得红扑扑的小脸,举着自家的模具,跑到别家“交流”
不晓得为什么我那么喜欢放风筝
更想不明白,为什么我从小到大没有一次独立成功做成过一次风筝
关于做风筝的最初的记忆应该是在读小学的时候
我搬一个小板凳,坐在外婆家与对门邻居的通廊里,笨拙地用火烤着细竹条
我还记得那时候通廊的地面是红砖的,那些红砖因为年代久远的关系,透着黑红土的质感
小板凳因为坐的年头旧了,木头表面闪着浅褐色的光
小时候,我总是从外婆手里接过五分钱,去买龙须酥
后来我大了,不吃了,却发觉外婆爱上这种小吃
于是我买龙须酥的历史一直延续到外婆去世
这次在天津再次看到这个小吃,心下难过,就买了一块,太甜,只吃了几口
还剩下很大一部分,都留在了我在天津的住所里
这个好像是叫驴打滚吧
我不爱吃粘食,外婆因为没有牙,总是喜欢这样的食物
后来外婆去世了,我们家就再也没吃过粘食
外婆虽然不太会做菜,也不太会做衣裳,但是做这样的小首饰,却是她的强项
当然她做的完全没有下边的那么好看
下边的这些首饰是我在首都博物馆里的老北京展厅里看到的
红色总是我想到儿时过年的情景,如今过年,冷清了很多,虽然多了侄女,却依旧不那么快乐
以前外婆和爷爷家的门也是这样的
有一个深深的小孔,用来对外张望
只是这扇门比外婆家的门要好很多
外婆家的大门的木头是那种被岁月浸染得软软的韧韧的那种
下边的那个藤架让我想起外婆家院子里的葡萄架子
那个葡萄架子,在我儿时,使我的每个夏天都沈浸在偷葡萄的快乐里
小时候我还在葡萄架子下种过一颗萝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