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7、 《顾玉坤游记》读后感(之一)
写这篇微信,目的是要感谢一个人,抑或是一群人。
2021年1月31日收到苏州独墅湖图书馆一个小伙子寄我的书:他编的《顾玉坤游记》,厚厚的两大本,
分国际篇和国内篇,160万字,好感动!
小伙子姓王,我不认识。2019年12月我在中美洲旅行,接到他的一个电话,应他的要求加了微信,从此有了联系。他是山东郓城人,2007年5月到园区工作,因为对园区台企友达光电厂区里的“跨塘谷仓”感兴趣,网上搜索,看到了我发在新浪网上的博客文章《跨塘谷仓和园区IT公司的企业文化》。
2006年8月25日我在新浪网上开了博客《顾玉坤的博客》,发了第1篇文章《海外招聘会见闻录》,到今天已经发了886篇。小王从“跨塘谷仓”开始,
关注和看了我许多的博客文章。怎么会找到我的电话号码的呢?他在2019年12月6日给我的微信中说起过:我是从您博客“独行日本”其中一篇的通关单上看到您电话号码的。

疫情常态化防控,没地方可去,宅在家中翻看《顾玉坤游记》,都是我十多年间写下的游记,一本国际篇90万字,640页,一本国内篇70万字,460页,共160万字,1100页。游记是从新浪网《顾玉坤的博客》和我的微信中提取出来的,时间截止到2020年底,分类编辑,工作量超大,令我心生敬畏。左手捧书右手翻书,有时会心潮起伏,浮想联翩,于是闭上眼,舒一口气,平复一下心绪。
A4纸,小5号字,委托苏州十梓街上“枭艺”设计,打印一页8分钱,印一套两本书约100元。小王为什么要编《顾玉坤游记》?他建议我出版发行,替我把前期工作都做了,“现在我真诚地建议您,‘大胆’、‘自信’地将您的游记出版吧”。

用他的话来说:“为读者找书,为书找读者”,是我们图书馆员的角色责任。同时我们还认为,“为地方找文献”,更是图书馆员一项重要的文化责任。您用细腻的笔触,把城市发展历史、文明文化思考和各地游览考察都记录了下来,作为后辈和“后来者”,我们有责任把这份宝贵的文献资料整理出来,把这份沉甸甸的文化财产传承下去。”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抽时间凑时间挤时间整理出了这份《顾玉坤游记》。我相信,《顾玉坤游记》就是我们园区一份不可多得的地方文献。”

真心谢谢他的梳理。退休以后我一直在国内外行走,心和眼光一直在远方,有人劝我开公众号、出书之类,我没放心上,我的时间和精力一直聚焦在下一程,不想耗时回首。翻了《顾玉坤游记》国际篇,我才明白我曾在世界的54个国家、地区(包括南极)留下过足迹,沉没的时间成本、金钱成本很大,换来的是阅历、感悟、有文字和图片记载的过往等等,很值。
我是有福之人,上天对我不薄,感激感恩。一辈子走来,常有高人指点,经常得到亲朋好友相助,如今又遇上这么一位热心人,为我做了很多事,在替我出谋划策。我真心谢谢他,我在认真考虑他的意见,但我的顾虑是这种书有人要看吗?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纸质书还有市场吗?发这篇微信,也是想听听你的意见。

两天内怀着感激的心翻看小王的游记,类似这样我想感谢的人还有许多。退休以后,我收到园区一位女士寄来的报刊资料剪贴本,她在一家企业工作,多年来从网站上、报纸上收集我的报道、照片、文字,做了厚厚一本剪贴本,等我退休了特地寄送给我。真心感谢她。(未完待续,1269字)
2021年2月2日下午2点41发微信,214点赞,51点评:
马:赞同!我预订一套。
吴:我能认识你,经常在朋友圈可以看到你的文字和照片很幸福,谢谢。
许:还想看下文。
梁:出。
金:纸质书是有书香味道的,在网络上看完全不一样的,我期待你早日出版成为我的珍藏。
严:走遍世界~
汤:大胆的、自信的将您的游记出版吧。
谢:拜读。
谭:支持顾老师出版!

梁:顾书记应该出个游记PDF电子版。
秀:你的游记我每篇都看!出吧。有的是读者。
庄:一位追逐梦想,努力去探索世界的生活爱好者,势必之让阅读者感觉与众不同,留心了,上心了,诚想更多的读者会支持着你。
安:看来您的文章影响了很多人,感谢您的分享,期待您的新书。
晔:支持,抢购。
马:纸质书有纸质书的优点。素不相识的两个有心人在隔空中撞击出的见识,应该是神奇而灿烂的!书名用什么,倒是可以斟酌的。
周:天下有知己,更有知心人!160万字的巨篇,都超过名著《红楼梦》了,了不得!你在做,人在看,做的是前少古人,看的是今多后人。都有价值,都是意义。
王:盼老顾出版“游记”。

杨:写得棒棒哒,因为用心,已经拥有太多的读者和粉丝了!
叶:期待着能看到这本书!
何:非常珍贵,值得出版。
王:真的好感动,建议出版,不枉此行!留给正要出发的旅行者,一路前行!我还一直想您应该把俩豆的成长录整理发行。我回:1月24日开始我在编《毛豆蚕豆的故事》,发在博文上,发完再梳理。
乐:什么时候弄本来拜读。
杨:很有成就感。
王:出吧,肯定值得一看哟。
张:玉坤,岀书吧,我首先订一套(两本)。古有徐霞客游记,今想顾玉坤游记。顾记图文並茂!

贡:你比游圣徐霞客足迹走得多,走得远,当然时代也不同了,不过正如你说这种感悟、阅历是值得。退休了,就是有钱有时间,也未必能行走54
个国家,还有国内游。毕竞没有硬朗的身体,没有执着的意念也是做不到的!
吴:顾先生看了你朋友圈发,我觉得你应该出书,会有人看的。
柳:聚沙成塔,160万字的游记恐怕你自己也始料未及。无心插柳柳成荫。既然成荫,定有纳凉者。你的经历,你的足迹恐怕难有人雷同。尤其是以游览的触笔描述工业园区的发展史属角度独特。国外篇最起码能满足未涉足者的观赏,对想涉足者或许会对他们的攻略有所帮助。如你有心出版不妨请那位有心人(不请名家)作个序言。并建议做些删繁就简的工作。胡说一气,见谅!
范:你的游记对退休的和将要退休的人员,是值得一读的参考教材。
小:太赞了!游记纸质书一定有市场的!
顾:我一直说你聪明绝顶,才华横溢,过目不忘,出口成章,只要你一点就会蓬毕生辉。一个有情热心人,看出了端而写下了《顾玉坤斿记》你跑了54个国家,真了得,你们真是有缘人。小伙子说,为书找读书人,为读书人找书,他真有眼光。你是要感动,左手看书,右手翻书,心潮起伏,浮想联翩,舒一口气,平复一下心情我都感动的不行,真棒。
杨:生活中,有这样的有心人真好。我想,纸质书还是有人喜欢。纸质书属于对生活向往,对往事眷恋的人。纸质书不受设备的制约,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下都能阅读。情深之处,掩卷而思,还能在书眉书脚写下心灵撞击的火花感受。我报名,我预约,我喜欢纸质书。
王:真是了不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