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吊桥放下开始迎宾
西安古城仿古迎宾入城仪式
冷兵器时代,城堡城墙是极好的屏障,连年战乱的中国,留下了许许多的城池,可惜岁月不留痕,珍贵如北京的皇城,拆了;久远之苏州古城,毁了。唯有中国西安还保留了一个明代的城池。前几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西安搞了个隆重的迎宾入城仪式,由此炒热了这个文化旅游节目。
西安城墙为明代建筑,始建于公元582年,为隋、唐皇城遗址,公元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原隋、唐皇城的遗存上,历经八年扩建而成,现今据说有4平方公里,居于西安古城的中心,是我国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城垣建筑。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早晨七点钟时看到的护城河
2007年4月6日,西安举行了第十一届中国东西部合作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开发区协会率国家级开发区组团参展。4月6日晚上,会议主办方为我们参加西洽会的客人举行了一个隆重的“仿古迎宾入城仪式”。
晚上8点坐车去古城,沿长安街开到永宁门(南门)下,走近南门广场,只见眼前的古城楼高大巍峨,十分凝重,立于黑夜之中。城墙上有线条勾勒的轮廓灯,不太亮,左右不远处有箭楼,飞檐几重,翘角上灯饰华丽。
一群人列队从城里走出,领头的是个中年男子,古装打扮,率几十名宫女前来迎候,带我们穿过宫女、卫士排列的欢迎队伍,缓缓走近城门口。
城楼下一片空地,这本是两军对垒双方厮杀的地方。如今灯火通亮,地上铺了红地毯,摆了许多鲜花。客人面向城门列队,主人西装革履在麦克风前讲话,致欢迎词,说是带我们穿越时空,进入盛唐。然后客人致答词。完毕,入城式开始,有一古装文官展了一张文书,读了欢迎词,接着是礼仪表演,宫女彩装群舞,军士持兵器表演,群众演员居多,有的象是学生,大约有200多人的团队在为客人服务。

古装打扮的主人宣读欢迎词
舞乐毕,主人领客人跨过吊桥入城,进瓮城,又有一群红孩儿在迎候,先前在广场表演的女学生,如今在此供奉欢迎美酒,铜质的三只脚的古酒杯,盛了美酒让客人品尝,发官方的“通关文牒”给客人,那是纸质的文书一张,装在锦盒内,这是中国式的东西,没有完全照抄外国的“金钥匙”。用完美酒,看红孩儿欢快地跳了一段舞蹈,几十人的集体舞。然后沿斜坡婉延登城楼,两旁依然是美女、士兵列队,客人纷纷和他们合影。

迎宾乐舞
城楼上,有老妈妈腰鼓灯在表演。向东西方远望,夜色中一个个箭楼,被灯光勾出轮廓,在一长溜的城墙上,十分显眼。城楼上道宽二十来米,足以跑马守城。南望,是长安街,多好的街名,盛唐至今1500来年过去了,中国“安”的时间少,人民痛苦不“安”的时日多,刚过上几天好日子的中国人,更祈盼长治久安。北望,是繁华大街,钟鼓楼附近的商场、酒店华灯齐放,城楼脚下的参天古树还没长出新枝,枯枝伸向天空,和繁华都市的霓虹灯交叠在一起,古代和现代,自然和人文在这里交融,感观上有憾人心魄的东西,透着沉重的历史和沧桑感,令人生出许多观感和感慨。

古老的城楼披上华丽的现代装扮
文化需要创意。西安人忱着老祖宗留下的财富,用现代理念与之磨擦,擦出许多火花,终于有了迎宾入城礼仪这个节目,它使古文物除了看,还能演,成为活的可参与的旅游项目,直至一炮打响成为西安的及至中国的名片。
文化旅游节目要有民族特色。这个节目中“通关文牒”十分出彩,唐代僧人玄藏从长安出发,去西天取经,通关过隘都要通关文牒,西游记里写了多篇这样的故事。现代人周游世界,要有护照,要去各地搜罗纪念盖章。西洋人做秀是发金钥匙,西安当初也如此,后改成通关文牒,有文化,有纪念意义,成了一件珍贵的旅游纪念品。
文化创意和旅游节目需要商业化运作。这个节目商业味已经很浓,看来西安在这方面有些成功探索。
城墙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悲哀。中国人的长城情结,说到底是封闭、保守、不开放、不交流、不融入世界潮流。中国人历来以为自己是世界之中心,名字也叫中国,直到清朝时,外国传教士利马窦告诉徐光启,中国在世界的东方,被欧洲人称作“远东。”中国人80年代搞开放,走出国门和世界碰撞的过程,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国家拆城墙,单位拆围墙,老百姓拆院墙的过程。拆得快的如上海如广东如大连如苏州,本没有围墙的如深圳,都得益了发展了。在西安机场买到一本《家住西安》,说是前几年西安人开展“走出城墙——西安人性格”的大讨论,有专家归纳城墙的特征是四平八稳,循规蹈矩,结论是“成也城墙,败也城墙”,有点象给中华民族做总结。(1737字)

西洽会开幕式上,陕西的娘们在广场扭秧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