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虚会专题发言稿]
从实际出发,加大力度
抓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是“三支人才队伍”中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当前,党政干部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在管理制度、运行机制、操作手段等方面更趋完善,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各个方面却表现得较为滞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提出:“大力加强以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为主体的人才队伍建设”,“以推进企业经营管理者市场化、职业化为重点,坚持市场配置、组织选拔和依法管理相结合,改革和完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选拔任用方式。”这一要求,不仅是对“三支人才队伍”整体并重、协调发展的要求,而且是鉴于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工作滞后的情况,作出了特别强调的要求。因此,进一步加大力度,抓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据我们去年对全省民营企业人才队伍现状的调查来看,我省民营企业已达到10.6万家(不含个体工商户),规模以上企业7594家,但与之相配套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却显得较为滞后,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快速发展。有不少民营企业家反映:“国家把我们列入三支队伍之一,但事实上我们除了有纳税的义务和责任外,国家对我们过问得不多。”
当前,就我省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而言,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数量少。据2004年统计,全省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73.6万余人(含专业技术人员交叉人数),而党政人才有29.9万余人,专业技术人才有132.4万余人(其中事业单位占89.3万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与其他两支人才队伍的比例严重失调,与全省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很不适应。当前,企业家人才已经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的稀缺资源。无论是国外还是发达省市的情况表明,企业是社会财富和价值的直接创造者,而经营管理人才是支撑企业发展的核心,并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决定着地域经济的发达程度。没有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的经营者人才队伍,就谈不上市场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二是素质不高。特别是在民营企业经营者队伍中,70%以上是由原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管理人员转变而来,30%是由创业者自身发展起来的,在思维方式和管理策略上市场经济的成份不高,同时从整体情况来看,还存在着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的现象。据统计,当前我省企业经营者平均年龄为45.8岁,大学本科占19.7%,大专占38.1%,具有MBA的占1.3%,中专以下及无学历的占40.8%。这种情况的存在,与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很不适应,配置极不对称,作用难以发挥。三是环境不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的培育发展和功能发挥与企业集群的发展规模以及人才的需求也很不相配,与外地相比差距较大。从我们考察与了解的情况看,上海、四川、深圳、青岛等省市经营者人才机构的一个共同特点是规模较大、功能完善,并具有一流的现代化服务设施,形成了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强大的市场运作能力和竞争优势,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成长、进步、使用提供了较好的服务环境。相比之下,我省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提供的环境相对不足,主要是配套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发育成长机制不完善。
鉴于以上情况,要加大力度,抓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我们有以下几点建议和看法:
一、从实际出发,在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上狠下功夫
首先,按照党管人才的原则要求,做到“三支人才队伍”一起抓。“像重视党政干部的培养那样重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像关心党政干部的成长那样关心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成长;像抓党政干部队伍建设一样抓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把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各级党委、政府人才工作的体系之中,齐抓共管,协调发展。
其次,科学制订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建设规划。根据全省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制订全省“十一五”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明确人才建设目标、实施步骤和具体措施,使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有序进行。
第三,加大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在制度安排、政策落实、资金调配等方面要向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倾斜。就培训而言,各级党校是否也可以按照企业经营管理需要和人才的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政府及各部门组织的出国考察学习以及国外财团、企业家来访,也应当选择一些企业经营者参加,扩大他们与国外的合作与交流,拓宽他们的视野,提升他们的经营管理能力。
二、加快市场建设,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有效平台
1、尽快建设省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参照外地的做法,以省厂长经理人才服务中心为依托,建设湖北省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或湖北企业家人才市场)。中心作为协调和指导全省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的职能部门,要积极引导和支持人才市场的市场化运作,推动人才市场发展。在操作上,可以采取与武汉市联建的办法,两家共同出资、共同管理。在运行方式上,人才市场按照中介机构的运行机制进行市场运作,规范管理,构建切实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服务的工作体制。在资金的投入上,通过省、市财政支持、企业入股等多种渠道筹措。在政策支持上,组织人事部门要给予一定的支持,尽可能地使人才市场高起点起步、规范化运行,并使之在国内处于中等以上规模、在中部地区具有辐射作用,具有一流服务功能和专业化较强的企业家人才市场。
2、不断提升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服务的市场化功能和水平。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必须为他们提供较好的服务设施和成长环境,尤其要加强人才市场化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针对当前现状,要抓好三点:
一是建立一套网络,即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信息网。建立湖北省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信息库,分类掌握、储备不同层次的人才情况,并充分发挥人才网络的作用,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人才信息网络要与相关新闻媒体和人才中介组织合作,定期公布人才、技术、科技成果供需信息。同时还要根据不断发展的要求逐步加强人才信息网的升级和完善,实现与全国以及国际人才信息网的互动共享,及时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服务。
二是建立一套机制,即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合理流动机制。打破部门所有、地域所有的界限,推进人才的合理流动,研究制定适应人才发展的政策,支持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在国有、集体、民营、私营等各类经济组织中的自由流动,制定国有企业与非国有单位之间流动的办法,拓宽企业与人才双向选用的渠道。
三是完善一套制度,即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服务制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人才评价手段,大力开发测评技术,努力提高人才评价的科学水平,积极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推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职业化、市场化进程。另一方面,要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人事代理制度。做到既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管好人事档案,还要接受、协调、管理其党团组织关系。为他们提供优质的社会化服务,支持他们全力为企业作贡献。
3、加快构建全省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联合体制。省厂长经理人才服务中心在抓好省级人才市场建设的同时,要加强对各市州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服务机构的指导和协作。当前,我省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服务机构发展还不够平衡,只有武汉、襄樊、宜昌、黄石、十堰、荆州等市州建立了相应的人才服务机构,其他地方还没有成立,工作相对滞后。要积极引导和支持各地结合实际,并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相应的人才服务机构,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化建设服务。同时,要突出重点,加快合作,整合资源,逐步形成以武汉为中心、以襄樊、宜昌为两翼的“金三角”大人才市场,实现全省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资源共享、信息互动、联动发展的态势,为推进全省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职业化、市场化奠定基础。
三、突出能力建设,加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
开展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是厂长经理人才服务中心的一项工作职能,是有效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手段。抓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能力建设,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1、以高等院校为依托,开展以突出知识能力建设的培养。倡导和鼓励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参加在职学习,提高学历层次。确定一两所高等院校作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基地,加大MBA、EMBA等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加快和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的智能结构,不断提高他们驾驭市场和管理现代企业的能力,造就一大批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经济要求、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懂法律、会经营、善管理、重诚信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2、加快与培训机构的合作,开展以拓宽视野为目的的培训。省、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机构要定期和不定期邀请国内知名人士、专家、学者来举行讲座;加强与国外培训机构合作,选派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到国内外进行考察培训,进一步拓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视野,加快管理知识的更新,熟悉国际惯例,以适应职业化、现代化、国际化发展的要求。
3、创建湖北企业家创业园,为孵化企业家人才提供应有的氛围和场所。创业园的建立要立足全省、幅射全国、影响国外。其功能是以创业园为基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新建项目与省内外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技术经济合作,加快项目、人才、资金对接,孵化企业家人才。同时,创业园应建有学术报告厅、成果展示厅、智能化办公室等现代化设施,免费为中青年和海外高级人才市场中介及科研项目转化服务工作提供场所;免费定期举办学术报告会,吸纳全省民民营企业管理人才参加;免费发布全省民营企业产品成果;免费为全省民营企业提供人才信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