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nemo
nemo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628
  • 关注人气:2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梳理笔记

(2015-08-05 15:05:54)
标签:

转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梳理笔记

一、文学常识

1、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儒家学说继孔子之后的代表人物,有“亚圣”之称。

2、出处:《孟子》。

3、《孟子》: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记载了孟子游说诸侯各国的言行和当时各学派论辩的情况。

二、主要内容

1、中心:文章采用列举历史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的方法,层层深入地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2、段意

⑴第一部分(①②)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列举了六个历史事例,有力地论证了“人才要在忧患中造就”的道理。

① (排比)六个历史事例:人  名          事 例

                          舜             发于畎亩之中(曾经务农耕田)

                          傅说           举于版筑之间(曾经为人筑墙)

                          胶鬲           举于鱼盐之中(曾经贩卖鱼盐)

                          管夷吾         举于士(曾经作为罪臣囚于狱中)

                          孙叔敖         举于海(曾经隐居海边)

                          百里奚         举于市(曾经流落市井)

② (论证)人才要在忧患中造就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目的——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⑵第二部分(③)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经受磨炼的必要性,说明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道理。

正:(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

反:(国)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

          ——国无忧患易遭灭亡

⑶第三部分(④)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也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