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2/middle/4a92b0eet902eb7ff811b&690
↑蒙德里安《伦敦构成》
窗外暴雨如注。暴雨唰唰地打在窗棂上,来不及停顿,便一束束连接成线条滚落下去,窗户的形状就像蒙德里安笔下充满智慧的格子,横平竖直,棱角分明,暴雨的形态也像。雨和窗子,它们线条分明,构成了此刻我眼前的世界。
我喜欢暴雨。喜欢它们冲刷一切的力量。我在雨天里仰望天空,无数的语言在脑海中像线条一样直立起来,其力度之大,几乎要冲破我的脑海,锋利地刺向天空。人类的语言应该像粗粝凛冽的线条一样直立起来吗?我想是的。鲁迅的语言是直立着的,像伏贴在挺直的脊梁上,又硬又有力量,是直接从胸腔里发出的语言,我喜欢这样读起来痛快淋漓的语言。我喜欢这种长着硬骨头的人。
评论家乔治施密特说:“蒙德里安的绘画远非仅仅是形式的试验——它们象任何纯艺术作品一样,是伟大的精神上的成就。一幅蒙德里安的绘画挂在一所完全按照蒙德里安的精神设计的住宅或一间房里,那么这里比使用任何物质对象,都具有一种根本不同的特色和更轩昂的气概。它是精神观念或态度的最崇高的表现;它是规矩与自由之间的均衡的化身;它是平衡状态中元素的对立的化身;而且这些对立的精神的作用不低于物质的作用。蒙德里安在他的艺术中所赋予的精神力量,将从他的每一幅画中永远放射出精神的和肉体的光彩。”我觉得乔治施密特的评论说得好极了。我一点儿也不惊异一个人可以用绘画的笔触画出心中的世界,一个好画家的笔就是一个好作家的笔,甚至会超越作家手中的笔,很多时候,它会更加灵动,更加潇洒,更加充满心底的力量。
我被暴雨都淋湿了,从里到外,从外到内。我被自己时刻想直立起来的语言刺伤着,内心汹涌澎湃。大颗大颗连成线的雨水顺着我的头发流下来,头发也变成了一缕一缕的,像湿了的线条。我总是这样,把自己一次一次摔掷在生活的狂风暴雨之中,和生活对抗,让我获得了在直立的语言之外特别的快感。
可是此刻,你不在。你的缺失让我的内心注满隐隐的失落和疼痛。你不在,你不在。我总是一个人变得坚强。失落和疼痛结成了坚硬的伤疤,覆盖了我偶尔的软弱和无助。是的,我说的是偶尔,在暴雨中的偶尔,我的软弱和无助,像个小女孩,想哭。我就哭了,泪和雨水混合在一起肆意流淌,哭够了我想我在暴雨中的形象实在是太像蒙德里安的格子了,那么多的线条,粗粝地凛立着,想要固守一切,想要打破一切,想要飞越一切。这样一想,我又笑起来了。
蒙德里安,他是动的,他的世界在不断动荡。他又是静的,那么多的格子和线条把动圈成了静止的安静。此刻,暴雨过后,我是一尾鱼,在静静游弋,我不睡,我的世界不睡,我和我的世界都醒着,我又变得安详如初,语言像柔弱的水缓缓流淌。我很幸运,在最对的时刻遇到了最对的人,蒙德里安,你让我感动——我的世界允许缺失,只要那些充满力量的线条还在。
http://s15/middle/4a92b0eet74d5e461643e&690
蒙德里安:1872年出生在荷兰的阿姆尔弗特,曾在海牙、鹿特丹、罗伦、巴黎和伦敦等十多处地方居住作画,晚年移居纽约,大幅度扩展创作领域,对建筑、工艺和设计产生很大影响。蒙德里安是几何抽象画派的先驱,与德士堡等组织“风格派”,提倡自己的艺术“新造型主义”。蒙德里安,以其独特的“水平线——垂线”和原色、非色组合的极简绘画图式,将现代抽象绘画带到了一个新阶段。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他绘画的核心倒并不是抽象,而是某种内在的精神性追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