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首次公开!何日辉在多学科诊疗模式下关于双相情感障碍的面诊过程

(2019-09-03 00:21:25)

广州市晴日心身专科门诊部-精神心理科- 何日辉

不少患者及家属对我们晴日心身医疗的面诊有很多疑问,比如“面诊具体是怎么进行的呢?”、“治疗排队要这么久,那面诊还有什么意义?”等等。

需要明确一点:我们晴日心身医疗的诊疗是基于多学科诊疗模式(MDT)下独创的一种方式,与传统的、绝大部分的精神科医疗机构及心理咨询机构不一样。面诊对于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以下为大家详细介绍我们的面诊模式。

01、面诊的详细过程

面诊开始时,我一般会先简单介绍面诊的流程:先由陪同的家属介绍患者的情况,再由患者单独介绍情况;最后把父母请回来,基于MDT模式,我给出综合的意见,包括诊断、病因、心理发展过程、康复方法和合理化建议,必要时会针对关键点进行简单的心理干预。

https://pic.wenwo.com/fimg/12714252207.jpg

本机构的面诊区

为了尊重患者,我会询问他们:你觉得这样的流程可以吗?如果得到认可,那我会再让患者选择,家属介绍情况的时候,他们是选择在场听还是先回避,并按照他们的意愿进行。

与家属开始沟通时,部分家属此时会提出疑问:何主任,孩子的详细情况我已经都写在面诊表上了,还要再讲一遍吗?

答案是肯定的。书面表达与面对面沟通是不一样的,通过家属的现场介绍、感情流露,我能捕捉到更多有用的信息,也更加能够理解家长的心态和需求。

我们会让父母从他们的角度去回顾患者的病情发展过程、接受其他机构的诊疗。但更重要的是,让父母回忆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教育方式、婚姻关系、经历过的创伤性事件、病理性正性情绪体验(如过度夸奖等)、学习状况、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冲突,以及现在患者和家人的困惑等。父母也可以进一步补充信息,提出疑问等等。

家属介绍后,必须暂时回避,由患者本人单独与我深入交流。

我们会引导患者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回顾成长、求学、工作过程中是否存在创伤性事件,尽量详细地阐述当时的情境和心理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我会观察了解患者所出现的情绪及认知问题。

如果患者被其它机构诊断为双相障碍,我还会留意他们是否经历过不良的正性刺激,是否形成了病理性正性情绪体验。这与典型的躁狂/轻躁狂发作有着很大的关系。

另外,很多精神科医生认为双相的病因主要源于遗传因素,但我们不认可这个观点。

我们认为更重要的是患者经历中形成的病理性记忆,而这主要来源于原生家庭。所以,我们会深入了解原生家庭中的教养方式对患者的影响,了解患者眼中的父母和家庭关系,发生过的重大事件,亲子关系有何不足,以及患者心目中所希望的家庭是怎样的。

同时,患者的学习问题、恋爱问题、工作问题、以往就医的体验、对药物治疗的反应和认识等等,我们都会涉及。这些都有利于我们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

有些患者还曾接受过心理咨询,甚至部分还可能曾遭受过二次伤害,导致对心理治疗有所抗拒,我们也会详细了解,并为其简单分析原因。

最后,我们还会询问患者目前的困惑、对未来的期望及对我们机构的看法。

当然,以上都是在患者愿意沟通的情况下进行的。如果他们一开始有抗拒,我们会耐心地引导,通过介绍我自己的经历,我们机构的理论观点、成功案例、跨学科创业经历,建立信任感,尽量让患者愿意沟通。如果患者实在抵触情绪强烈或者过度劳累,我们也不会强迫与患者交流。

在分别与父母和患者深入交流以后,我们就会把父母请回来,对于这次面诊给出总结。

我本身是一名精神科大夫,所以,我会先从传统的精神医学角度,参照DSM-5(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的诊疗标准对患者的病情作出诊断。

https://pic.wenwo.com/fimg/13099252208.jpg

 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

我们在临床中发现,大部分曾被诊断为双相障碍的患者并非典型的双相障碍,而是更符合“抑郁障碍伴激越状态;偏执型人格改变”。同时,也会对是否有学习障碍、成瘾性疾病等进行诊断。

随后,我会从多学科诊疗模式(MDT)的角度作新的诊断,大部分患者符合我们提出的病因学诊断——创伤后应激反应失调(PTSRD)。

但是,我会强调,家属和患者不宜以我们的诊断意见来否定其它精神科大夫的诊断,甚至认为他们是误诊。

我会向患者和家属解释,一般精神科大夫是从传统精神病学角度出发,做出的诊断属于症状学诊断,并不需要关注背后的心理社会因素。而不同医生对症状的捕捉和敏锐度不一样,患者不同时期表现出来的症状可能也不一样,这就会导致不同医生对同一患者的诊断不同的情况。

从MDT的角度,我会根据家属和患者提供的信息,结合我们的临床实践经验和理论,深入详细剖析所患精神心理障碍的原因和发展过程,帮助他们深刻地明白、理解患者的问题根源,更理性、从容地面对所谓的精神心理障碍,尤其是所谓的“双相障碍”,免于恐惧。

在作完诊断和深入分析后,我会提供治疗意见和一些合理化建议。

面诊过程中往往会暴露出原生家庭中的教育问题和家庭矛盾,我会明确指出父母的不足,建议他们加强自我反省,甚至会对他们在教育孩子时犯的严重错误用“无知、愚昧”来形容,这往往会得到患者的认同。

但同时,我们也会引导患者理解父母的爱的初心是好的,只不过表达方式是盲目,不要过度指责埋怨父母。

对于患者曾在就医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或服药后的药物副作用等问题,我会提供一些能缓解问题的建议,引导他们理解其它精神科医生的诊疗思路和药物治疗的意义。

如果患者一直服用其他医生开的精神科药物,我一般建议要先维持治疗,不能擅自停药。

我们还会介绍我们的治疗理论、技术和方案,主要采用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术(TPMIH)来为患者进行深度心理干预,也包括认知治疗和家庭治疗。

需强调的是,我们的认知治疗与传统的CBT不一样。患者们曾遭受过叠加性心理创伤,情绪长期处于负性的状态,因此他们的心理成长十分缓慢,还存在大量错误的认知。

因此,我们的认知行为治疗是在TPMIH将病理性记忆修复的基础上,快速为患者建立积极、正确的认知,帮助患者从更高的思维层面去看待自己的经历和将来的道路。

后续,我们的治疗还会涉及到人生规划、家庭治疗及“逆商”塑造等等,系统化的治疗能够为患者提供高效康复的方式,大大缩短时间成本。

但我会强调,我们的治疗只是提供了一种高效系统的康复方式,但绝非唯一,患者及家属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康复方式。我也会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和自我调整方法,供家属和患者参考。

面诊结束后,如果患者与家属如果还存在疑问,可与我们的医务部人员沟通,我们会及时解答。

02、面诊的意义是什么?

晴日心身医疗是我的第5次创业,已经运行了1年多,通过实践中的摸索,我认为,对于不同类型和目的的患者家庭来说,接受这种MDT模式下的面诊的意义是不同的。具体可分为以下的情况:

https://pic.wenwo.com/fimg/13861252209.jpg

第一,对于高度信任我们、希望高效、彻底康复的患者及家属来说,他们往往是抱着接受治疗的目的前来面诊的。

那么,面诊可增加双方的信任度,更有利于我们机构及患者家属方双向评估是否适合后续的治疗。

而且,由于患者的父母信任度高,他们会认真听取我在面诊中所提出的建议。在排队等待治疗期间,父母和孩子免于恐惧,尤其是父母开始自我反省及改变,家庭关系缓和了,亲子关系变得亲密了,孩子的偏执型人格改变往往会得到明显的修复,这对孩子的病情康复十分有利。

到了正式治疗的时候,治疗也会顺利很多;这既节省了他们的时间和费用,也提高了我们的诊疗效率。

当然,对于这种情况,因为面诊时间毕竟有限,而且内隐记忆层面的病理性记忆无法通过面诊获得,所以在后续真正开始治疗的过程中,疗程可能还会有所调整。

而且,不少患者和家属随着治疗效果呈现,会不断地提高治疗目标和期望值,也会导致疗程有所延长。

第二,有些患者的家属,其中一方(往往是母亲)对我们高度信任,另一方则有所保留,甚至不认可。我们曾面诊过的小茹便属于这一类。

又或者,有的患者阅读了我们的文章后,非常认同,希望前来面诊。但他们的父母由于缺乏了解,并不认可。总之,在家庭中某一方的强烈要求下,其他成员才同意陪同面诊。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会为患者的父母详细分析孩子患病的根源及发病过程中的心理变化,科普科学精神心理学知识。很多家长和患者大受启发,甚至恍然大悟,对我们表示感谢。

对我们而言,是否接受我们的治疗并非关键。重要的是通过面诊,能令一家人深刻地理解疾病背后的本质,对患者的病情和康复之路达成共识,找到路线图,改善家庭关系和亲子关系,共同往正确的方向努力,这才是至关重要的。

还有一些家庭,患者不愿前来面诊,但在父母的哄骗或逼迫下而为之,在面诊时非常抵触,几乎不说话。对于这种情况,我会尽量引导,但也不宜用力过度,引来孩子更大的反感。

相反,由于这类父母对我们比较信任,阅读过我们的文章,并且已经开始自我反省。我会利用更多的时间与父母单独沟通,提供如何与孩子和谐相处、避免冲突等建议,帮助他们逐步改善压抑的家庭氛围,加快孩子康复的速度。

第三,还有一类患者及家属,他们由于客观因素限制,知道在我们机构接受治疗是不现实的,但非常希望通过面诊弄明白患病的原因并希望得到我非常具体化有针对性的康复建议。我们曾面诊过的谭兴便属于这一类。

对于这类患者和父母,我在讲解完患病的根源和心理变化过程后,再提供个性化非常有针对性的康复建议,告知他们各种途径的利弊,甚至向他们介绍业内较权威、可靠的精神科专家。

如果时间充裕,我还会进行初步的家庭干预、认知干预,并结合社会发展趋势进行简单人生规划的干预。

以上,希望这篇文能帮助关注、认可我们的患者、家属群体更深入地理解我们的面诊模式和意义。

目前,我们的面诊时间至少2小时,这恐怕属于国内外现有精神科诊疗实践中面诊时间最长之列。面诊必须提前通过微信预约。

我们团队的成员有限,我的精力也十分有限,无法为所有患者提供面诊的服务。不过,我们会开通不同的平台来满足更多人的需求。现时,我们在“好大夫”平台已开通一对一的图片和电话咨询服务,有兴趣的家属可自行了解。(如需咨询,可点击“阅读原文”,便可跳转到好大夫平台)

之后,我们还会尽力开拓更多元化的深入交流的渠道,为广大患者、家属解答疑难!帮助大家免于恐惧,陪伴大家渡过磨难,晴日归来!

(本文来源公号:广州晴日心身专科门诊部,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