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上周五,“杭州保姆纵火案”作案人莫焕晶被执行死刑。消息一传出,人们都在高呼“正义得到了伸张,坏人得到了制裁”。我却看到了一个“网络赌博成瘾”引发的天大悲剧。
https://pic.wenwo.com/fimg/752919669.jpg
莫焕晶长期沉迷网络赌博,欠下高额债务,一开始靠窃取雇主家里的财物换来赌资。但偷窃行为被发现后,莫焕晶深恐失去经济来源,决定在雇主家里放火,再救火,意图骗取雇主一家的感激。
纵火成功了,可火势远超她的意料。她逃命了,留下了无辜的雇主母子。
莫焕晶是一个典型的网络赌博成瘾患者。她到林家当保姆之前,她就已经嗜赌如命了。她的家人知道后,一次又一次相信她许下的承诺,为她还债,却等不来真正的悔改。
在我看来,莫焕晶的家人也是受害者,他们对网络赌博成瘾是无知的,没有意识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我还想起了不久前的“浙江女孩遭滴滴顺风车司机杀害事件”。嫌疑人钟某也是一名典型的网络赌博成瘾患者,欠下了二十多万的赌债。但家人一味纵容,帮忙还债。最终,钟某欠的债越来越多,有一定的反社会人格改变。他在走投无路之际,做出了持刀抢劫、故意杀人的恶性行为。
从某个角度看,杀死两个事件受害者的不仅是某个人;而是网络赌博成瘾,以及人们对赌瘾的轻视和无知!
我一直强调,不可小觑网络赌博的杀伤力。相比起传统赌博,网络赌博只需要一台手机和网络,随时随地就能进行。线上投注也不过在手指几下点击之间,输赢只是屏幕上的数字,很多赌徒根本意识不到金钱的快速流失。
https://pic.wenwo.com/fimg/1957619670.jpg
https://pic.wenwo.com/fimg/3127219671.jpg
央视、凤凰网已多次对网络赌博的危害进行报道
再加上赌徒惯有的翻本心理,输光了总忍不住借钱。偏偏现在的网络小额贷款、高利贷门槛非常低,债台越垒越高,甚至押上了房子、车子。
不少康复后的患者跟我说,“赌瘾比毒瘾更可怕!”。毒品对人的侵害是慢性的,但网络赌博能让人在一夜之间倾家荡产。而且,赌徒的心理是扭曲而不自知的,他们总认为只差一点运气,一把就能翻本。结果越赌越输,越输越想赌。
这几年,网络赌博在大学生、年轻上班族中迅速蔓延,患者越来越年轻化。我曾经接诊过一位大学生赌瘾患者,零花钱输光后,以各种原因威逼父亲替他还债,曾经偷卖家里的贵重物品,甚至跟父亲动起手来,前后花掉了近百万。
https://pic.wenwo.com/fimg/7760519668.jpg
严重的网络赌博成瘾患者还会出现偏执型人格改变或者反社会性人格改变。如果赌债最后无法偿还,负债累累,甚至家破人亡,有些赌徒会产生怨恨心理,想报复社会。
可是,正如我上文提及的,在严峻的危害面前,很多患者及家属都缺乏网络赌博成瘾的理性认知。他们总认为赌博是恶习,并不是疾病,一次次错失了关键治疗期。
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赌博障碍”诊断标准
如果在1年内具备以下9条症状中至少4条,基本可判断为赌博成瘾:
1
2
3
4
5
6
7
8
9
这一年以来,我接诊的网络赌博患者翻倍上升,青少年、年轻打工族占了大部分,年龄最小的、初中就开始接触赌博。很多家属告诉我,患者平时表现得很正常;可当他们意识到有问题的时候,欠下的债务金额、患者对赌博的依赖已经远超家人的想象!
所以,尤其是各位家长,千万别以为网络赌博成瘾离孩子们很远。如果发现孩子涉赌,家属千万别着急把债务还清。应该对照以上的诊断标准,判别孩子的赌博行为严重性。如果已经难以通过他们自己或者旁人劝阻来控制了,一定要接受专业的成瘾治疗。
而患者本身多半是不愿意接受治疗的,他们根本不认为这是疾病。所以,一定要将未还清的赌债转化为赌徒悔改的压力和动力,唤醒他们的反思和后悔。等到治疗结束,再让患者和家人一起把赌债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