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东岳讲授中国文化的原初素质与精要

(2011-11-01 11:27:30)
标签:

王东岳

西方哲学

文化

分类: 金玉良言 他山之石

2010年731日,由太安生命资产管理学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联合推出的2010年度“合聚讲坛”迎来了开篇讲座。横跨东西方文化的王东岳先生为同学们奉上了精彩的文化大餐----中国文化的原初素质与精要。中欧EMBA07级校友、太安生命资产管理学院及正安药坊创始人梁冬担任嘉宾主持,160余人参加了活动。

 

王东岳老师是中国当代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学者,曾隐居终南山下,潜心修学20年。王老师精通中国古文化、现代文明冲突、中西方医学及哲学。王老师通过独特的思维视角,从诸子百家论人文初期的独特思想方法,从刻画在甲骨上的文字透视中国式思维方式,纵论现代文明下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与冲突。

http://s13/middle/6cae7af1t74f01864f32c&690


 

对于文化这个宽泛的概念,王老师有其独特的理解。他指出,大家惯常认为的琴棋书画、风花雪月并不是文化的精要所在,相反,这些只是文化浅显的表象。文化的本质是什么?文化是智性动物对生存困境与格局做出的反应,文化与生存格局息息相关。古埃及人为什么几何学发达?因为每年的雨季,尼罗河洪水泛滥,淹没了两岸的耕地。雨季过后河水退去,留下肥沃的土地,古埃及就开始耕种。为了恢复各人田产的界线,就需要重新丈量,这就使得古埃及人的几何学逐渐发达起来。

 

中国人的生存环境影响了怎样的文化反应?中国文化有怎样的原初素质?

 

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的“适度挑战学说”认为文明诞生于自然环境不好与不坏之间。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原地区土壤肥沃、松软,温带气候下生长的灌木较为容易砍伐,不好与不坏间的自然环境非常有利于农耕的开展,因而中国文化早熟;王老师认为,中国人口密集,但可耕地少,这造成了高度集约型农耕状态与紧张的生存格局,由此导致了中国的思想大家们思考的都是人伦问题----人与人间该如何相处;黄河洪水之患、游牧民族对中原农耕民族的冲击,使得中国文化有着内在大一统的需求----必须联合起来才能抗灾、抵御蛮夷侵入。

 

对于时下大热的国学,王老师指出,一定要认识到中国文化的价值所在,这样学国学才能有所得。王老师认为,中国文化诞生于原始与落后之间的农耕阶段,中国文化关心的都是与中国人的生存困境密切相关的、事关宏旨的问题,这些接近原始、直面生存问题的文化反应正是中国文化的价值所在。王老师对于“保守”、 “落后”的重新阐释、高度赞扬令现场听众耳目一新,对企业家如何处理“保守”与“创新”,王老师的论述给人思考的启迪。

 

另外,王老师还讲解了中国的象形文字如何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中国的象形文字,每一个字都是一幅图画,每一个字都能看出其所代表的含义。西方的拼音文字却做不到这点,他们必须依赖于逻辑、推理才能表述清楚一个问题。因此文字的差异直接导致了中西方人思维方式的迥异。王老师现场讲解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汉字,抽丝剥茧、回源溯本,让听众们领略了汉字所蕴藏的文化信息密码。

 

王老师精彩的讲演持续了将近4个小时,探幽析微,旁征博引,充分体现了一位哲学学者的睿智与精深,听众一次次被王老师独到、精彩的见解所折服。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反响强烈,纷纷要求增开王东岳老师的课程,太安生命资产管理学院会应同学们的要求,适时开设更加系统的王老师课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