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杂谈 |
分类: 教研手记 |
一、教材简析
本课内容为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导读课,本单元的专题是“壮丽的祖国山河”。本组教材围绕“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一专题,编排了3篇精读课文、1篇略读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的安排,都是围绕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展现祖国的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主旨编排的。这里有古人赞颂长江雄伟气势、西湖迷人风采的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有反映南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有描绘北国各个季节不同景色的《美丽的小兴安岭》,有展示现代都市风采的略读课文《香港,璀璨的明珠》,还有写景的古诗名句。单元内各部分相互联系,形成一个了有机整体,使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整体推进、协调发展。通过学习,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自由快乐地穿梭旅行,感受“身未动,心已远”的境界。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整体了解本组内容,初步利用各种阅读方法感受祖国壮丽的山河。
能力目标: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生动的语言展现祖国壮丽河山的,同时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和祖国的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从而生发出对本组教材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本组课文大意,引导学生归纳学习方法,并通过语言材料进行想象、体会。
教学难点:利用阅读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生动的语言展现壮丽的祖国山河的,对本单元产生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策略
1、欣赏画面,激趣导入。课始,将一组优美的画面呈现给学生并让学生为这组图画命名,趁机揭示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向往,为下面的教学做好情感上的铺垫。
2、初读导语,揭示专题。引导学生关注单元导语,明确单元专题、学习内容。
3、梳理归纳,学法迁移。明确本单元学习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回想二上第三组、二下第三组、三上第三组学过的关于爱祖国的、写景的文章,在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体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学习方法,实现知识迁移。
4、学法应用,巩固强化。其一,结合各种方法,学生自由阅读文本并交流阅读感受,初步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其二,在初读的基础上,分别选取第三组和本组教材课文中的各两个语言片断,让学生运用“读文章想画面”的方法,初步感悟到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内涵,并且提醒学生注意在后面的学习中继续深入体会。
5、搜集资料,课外拓展。简要了解本单元内容后,让学生自由说一说针对本单元学习,从“宽带网、选做题和小练笔、口语交际和习作要求”中去了解课下应该去做哪些准备,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为以后具体学习本单元每一部分内容打下基础。
6、板书设计:
第六单元导读
——专题 ——内容
《美丽的小兴安岭》 《香港,璀璨的明珠》 《语文园地六》 —— 方法
——准备 |
五、教学反思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从三年级开始,每单元课文前都有一篇单元导语,目的就是通过导语让学生整体感知单元专题,从中了解一些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整体把握阶段学习任务的能力。
说到“单元导读”,我们就要联系“单元整组教学”,两者关系密不可分。单元整组教学,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一种以单元专题为依托,在整合教科书选文内容、教学活动内容及联系课文内容与可链接的丰富课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全面考虑的单元整体备课、教学。单元导读呢,是在单元内容学习之前,在教师指导下,对整组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它以单元导语为切入点,通过各种课堂学习方式,初步感受单元专题,激发学习欲望,教师相机指导收集相关资料,为单元学习做准备。
本单元导读课的教学,从整体着手设计教学,本着“导趣——导读——导法”的思路,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图片欣赏、自由朗读、启发想象等方法,唤起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兴趣,并且以谈话介绍美,观图感受美,品读想象美的形式,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初步了解整个单元的课文内容,从而完成本节课 “导读、导法”的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积累方法,如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等,因此,在教学中采用“横向联系法、知识迁移法、直观教学法”,重点指导学生对学习方法的积累与运用。 1、横向联系法:在本课教学的第二个大环节中,引导学生回想以前学过的爱祖国的、写景的文章,目的在于加强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加强知识的整合,有利于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2、知识迁移法:通过启发、回忆,唤起学生已有的方法体验,并在新的学习中加以巩固和运用。 3、直观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方法的运用,让学生在短短四十分钟内对本组课文产生整体的美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具体说来,本节单元导读课教学,注意了以下几点:
1、明确本单元的学习任务——学什么。第六单元围绕“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一专题,编排了3篇精读课文、1篇略读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的安排,都是围绕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展现祖国的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主旨编排的。这里有古人赞颂长江雄伟气势、西湖迷人风采的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有反映南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有描绘北国各个季节不同景色的《美丽的小兴安岭》,有展示现代都市风采的略读课文《香港,璀璨的明珠》,还有写景的古诗名句。单元内各部分互相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整体推进、协调发展。通过学习了解本单元的基本内容,体会出本组教材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情感,即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
2、渗透本单元的基本学习方法——怎么学。首先,在二年级上册第三组教材 “爱祖国”(识字3,9欢庆,10北京,11我们成功了,12看雪,语文园地三)和二年级下册第三组教材“爱祖国、爱家乡”(9日月潭,10葡萄沟,11难忘的泼水节, 12北京亮起来了,语文园地三)的学习中,学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能够借助图画进行阅读,也能学着用宽带网搜集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其次,本单元的学习可以与本册教材第三单元的学习方法进行整合。第三单元以“心中的秋天”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而且都安排了两首古诗。教材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教材里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那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声音,都会使人们心中产生不同于其他季节的感受。学习那组教材时,学生能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并学习运用“读文章想画面”的方法学习写景的文章,体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第三,在日常生活中,三年级的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对祖国山河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在学习中,对写景的文章也积累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因此,学习本组课文,要充分利用这些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创设情境,加强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壮美山河,从整体上把握整组内容,巩固运用这些学习方法。
3、激发学生对本单元学习的兴趣,形成阅读期待——喜欢学。此环节是导读课的关键环节,在课堂上要通过有机引导学生欣赏图画激起学生的阅读欲望,让学生充分地去读,去感悟。只有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时间和自由,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让学生喜欢本组内容,并积极运用相关学习方法,学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