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大文坊》的笔墨之缘
(2024-01-13 05:22:41)
标签:
缘由经过成效祝福 |
分类: 生活杂谈 |
我与《大文坊》的笔墨之缘
我2009年脑梗后,右侧肢体失灵,持有肢体的四级残疾证。当时我心如古井,万念俱灰。后来,好友白雪对我说:“有很多脑梗病人恢复得很好,你振作起来,融入社会,对养病会有补益。”我说:“走路都摇摇晃晃,那有什么社会活动需要我?”她说:“有个《大文坊》,正在组织‘通兴杯’诗歌散文比赛。你有写作特长,可以去参赛。”
我想,反正在家也无所事事,就写篇文章吧。我把鼠标放在电脑左侧,主要用左手打字,完成了散文《老家门口直通上海》,歌颂改革开放以后,南通到上海公路交通的巨变。参加《大文坊》比赛,获得了二等奖。
我因而去寻访《大文坊》的由来。它是陕西丹凤退伍军官贾永红创办的文学网络微刊。发刊后,深孚民望,由最初的具体而微,发展到十几个板块;在全国建立了十几个文创基地;拥有几万作者,读者无数。在获得企业家赞助后,更加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那年冬天,贾总途经上海,我与他会面。我们谈文学,谈写作,谈审美,谈社会,谈人生。他温文尔雅,玉树临风,阅历广泛,博闻强识,才华横溢。我们一见如故,恨相见之晚。有这样的人主导《大文坊》,是足以信赖的。我决定为这个刊物写稿,与《大文坊》结下了笔墨之缘。
我写稿,暗中也有规矩:选材源于自己的思想和生活,不胡编乱造;要传播正能量,远离低级趣味;表达自己的见解,抒发自己的感情;每篇千把字,标点字词,段落语句,反复修改斟酌,力求通畅,减少编辑的麻烦。
承蒙贾总看重,2023年发稿九十几篇。我的同学亲友,看到我能写稿刊出,知道我病情稳定;也有文友,千里以外寄了刊物来,探讨文章创作,疑义相与析。这样,我在养病期间,感到内心充实,有所期待。
我做过几十年语文教师,指导过中考、高考,对写作有一点理解。看到有的文友写作游记、读后感、评论,存在困难;对诗词创作艰难摸索,就写了《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君臣佐使各遵其序》、《文采斐然韵味长》、《格律诗允许出律吗》等心得刊出,贾总后来挑选了一些在“禁发链接”圈里作了介绍。虽然作用不大,但也践行了我“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的初衷。
我认真拜读《大文坊》的作品,取长补短。看到好的作品就给以评价赞赏,鼓励进取;看到缺漏谬误就发微信给贾总,及时纠正。自己的平台,必须自己维护。贾总外出,每逢网络不能正常使用,让“稿件可投别的刊物”,我始终以“我是大文坊的写手”自居,坚守阵地,不“移情别恋”。
《大文坊》使我在养病期间有了精神寄托,使我与老朋友加强了联系,使我与新朋友有缘结识,扩大了我的活动领域,使我在年逾古稀时,仍然充满活力。白雪促使我和《大文坊》建立的笔墨之缘,我要倍加珍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