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君心摇荡

(2007-04-18 09:25:01)
标签:

魏征

李世民

伴君如伴虎

君心难测

分类: 随笔小札

    自古以来,皇帝的脸如六月的天,说变就变,所以说 “伴君如伴虎”。都知道唐太宗为千古明君,尽管魏征生前曾说做帝王“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但魏征死后李世民却“暗”无天良,因为偏信而使魏征身后受到了极不公正的待遇。现在我们来看李世民这颗心是如何“摇荡”的,世态是如何阉良的。

    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魏征病情十分严重,后来病情稍有好转,于九月份正式就任太子太师。

    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征64岁,这是他生命的最后一年(严格的说他只活到这年的正月十七),刚过春节,他就病重卧榻。魏征一生清廉节俭,不谋私利,没有家产,自己家里连一个正规的客厅都没有,在贞观朝一品大员中仅此而已。在他弥留之际,李世民知道魏征已没有多少日子了,立即做了几项决定,一是赐予一批白色的被布和褥子,以尊重他一生清廉和对白色的喜爱;二是派官员(中郎将)住在魏征家里值班,随时向自己报告魏征的病情;三是派人给魏征送了许多御用药品和食物,并不断派专使前往慰问;四是取消宫中一个建设项目,将材料批转给魏征家造一个像样的房屋,以备日后办丧事;五是亲自到魏征病榻前探望,曾单独和病中的魏征会晤了一天,并且在几天后又一次带着太子亲往魏家探望,看到骨瘦如柴气息奄奄的魏征还穿着正规的朝服等候皇上驾临,李世民不禁悲从心起,痛哭流涕,拉着魏征的手问:“先生有何要求,有何交代?”魏征竭尽全力说:“嫠不恤纬,而忧宗周之亡!”*要咽气了,还想到社稷安危,真忠臣也!李世民感动得大哭,在场的太子何诸王以及魏家人全都失声恸哭起来。唐太宗在感动之余,当场决定要把衡山公主许配给魏征的长子魏叔玉,以报答魏征为国鞠躬尽瘁的一生。第二天魏征走完了他伟大的一生,唐太宗亲临哭丧,并为悼念魏征宣布罢朝五天,并命太子(李治)主持追悼会,还下诏陪葬昭陵。魏征的发妻裴氏认为,丈夫节俭一生,葬礼场面如此隆重,非平生志愿,唐太宗才答应从简而行。魏征的墓碑文由李世民亲自撰写并手书。所有这一切都表达了以李世民为首的统治集团对魏征的崇高敬意。后来在朝堂上唐太宗曾说“今魏征逝,一镜亡矣”,可见魏征在其心中的地位。

    然而,由于魏征生前不与佞臣为伍,他们记恨在心,在魏征死后仍然要“扳倒”他。杜正伦和侯君集是魏征向李世民推荐的,魏征认为他们有宰相之才,堪当大任,后来杜、侯因牵连太子谋逆案,二人均受到重处,于是有人乘机攻击说,魏征之所以推荐他们,是因为他们早已结党,有谋反的打算,李世民听后对魏征的忠贞产生了怀疑。还有人说,魏征把自己谏诤皇上的奏疏全抄录下来并交给了史官褚遂良,想使自己名垂青史,同时张扬皇上的错误与过失。李世民想起魏征在时,没少“压制”自己,原来是别有用心,怒火并起,而魏征后没有敢谏的大臣,于是唐太宗下令毁掉了自己给魏征写的碑文,取消了衡山公主下嫁魏家的决定,真是君心难测!

    魏征一生坎坷多舛,四次做俘虏降臣,从生到死都笼罩着浓重的悲剧气氛,呕心沥血为大唐帝国的忠臣,死后还要受这不公正的待遇,令人感叹封建政治家朝生暮死的命运。

 

 

    *“嫠不恤纬”嫠,读音li(二声),见79版《辞海》第2051页解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六合峁·条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