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有很多美丽的事物,这一切的美丽都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老子《道德经》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人因为知道什么是美、爱美、懂得欣赏美,所以才会执著地追求美、创造美,人类社会的历史其实是美的历史。在许许多多的美丽中,人类自身的美是最具魅力的;在人类的美丽中,女人的美是被人品味最多的;在女人的美丽中,有一种美是最能经得起审美考验、最能打动人心的。
这种美,是夕阳美。
女人的一生,幼年时甜甜的微笑、银铃般的声音,这是一种无瑕的美,惹人爱怜,这种美很短暂,在无知无觉中倏然消失;童年时,娇声娇气、天真浪漫,这是一种纯洁的美,这种美很幼稚,在懵懵懂懂中逝若昙花;少女时,浪漫花季、长发飘飘、神采飞扬,这是女人最美好的季节,这是一种青春的美,美得迷人、美得诱人,但是,这种美,张扬有余沉稳不足,凸显有余内蕴不足;中年时,女人如当空皓月,清清亮亮、爽爽快快,这是一种成熟的美,美得干脆、利落,但是,时间的风未能吹散遮月的浮云,这种美,总会被太多没有沉积的泥沙所覆盖。在时间的江河里,待风浪淘尽泥沙,方现出金子本色,这就是老年的美,这种美,美得深沉、美得彻底,美得自信、美得纯粹,美得毫无缺陷。
有这样一位老人,夫妇俩和一双儿女都是教师,自丈夫去世后一直孀居至今,现已70多岁,她就是我小学的王大暑老师,原来住在凉亭街。每次看到她的时候,我都会被她吸引,都会深深地看她。她的美,让我震撼。她满头银发,头发不干不枯,油油亮亮,一丝不苟;她满脸皱纹,皮肤不干不暗,白白净净,神采奕奕;她的衣服很合体,色彩素淡清雅;她说话时总是面带微笑,她只需轻描淡写地看你一眼,就已经把你看透;她说话的声音不高不低、不温不火,说出的话总是让你心服口服;她走路不急不速,步履神色间有一种藏而不露的自信。以她的神态,在看到花开花落、云消云散时,绝对不是“笑看”,对她来说,无须笑,她只须淡淡地看上一眼,就已经知道其中诸多故事。这种美,有凄美的外表,有深厚的内涵,有超凡的觉悟,有慑人的气魄,有脱俗的智慧,有非常的气质。这是一种从内到外两者合二为一的美。
就好比夕阳,显现的是生命蕴集后最壮烈的美,蕴涵的是生命绚丽后最灿烂的美。相对于初生的朝阳,它缺少活力却饱含活力,这种活力是生命中最具韧性的活力;相对于中天的太阳,它缺少热度却饱含热度,这种热度是生命中最恒久的热度。用这样的态度去展现美,这种美,才能够成为是生命中最持久的美。它不像朝阳,蓬蓬勃勃,转瞬疾驶,不像午阳,风风火火,迅速下沉。它是生命中最后的美丽,最让人留恋。人们珍惜它,挽留它,延长它,这种珍惜、挽留、延长的过程,又是高一层次的美再度产生的过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种美,在一个个日子里升华,最终成为人类最终极的美。
我常常为这种美丽所折服、被这种美丽所征服、所震撼。或许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想法,所以我从来不管自己是否老了,皮肤是否干燥是否起皱,眼角是否有鱼尾在摆,因为我觉得老是自然的,没有人能抗拒。如果我的这种想法属于自我安慰之列,那么,在这种自我安慰中因为这种美的冲击和震撼满足着、幸福着、快乐着,欣赏着这种美丽,又何尝不是一件美事?

(图片来自网络)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
一人。”王维的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篇,千百年来勾起多少人
对故乡、对亲人的怀念之情。早晨上班时,我见到了我小学时的老师,上午
散会后我写了以上文字。
加载中,请稍候......